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探寻白领《蜗居》百态d

摘要:随着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比喻狭小住所的“蜗居”成了当下时髦的词语。在城市里,还有多少人在“蜗居”,又有多少人改变了“蜗居”的状态呢?而这些转变又是怎样影响着各人的职场生涯?且随记者去探听几个关于职场人2009年的“房事”。
  随着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比喻狭小住所的“蜗居”成了当下时髦的词语。在城市里,还有多少人在“蜗居”,又有多少人改变了“蜗居”的状态呢?而这些转变又是怎样影响着各人的职场生涯?且随记者去探听几个关于职场人2009年的“房事”。

  关键词1 福利

  如果想留住一个人才,就给他一套房子吧。

  用房子留住人才

  陈术是厚街某知名外企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与女朋友一直蜗居在厚街某城中村的一房一厅出租屋里,每个月的房租只需450元。女朋友说,这都是为了省钱买房子。可最近,陈术买房大事居然轻易解决了。

  为留住公司骨干,陈术所在的企业推行房屋补助计划,并与绩效考评挂钩,对连续两年考评优秀的职员和管理层,实施各种级别的补助。对购买第一套住房,可以申请最高8万元的首付无息借款,对已经买了房的职员也可以申请每月2000~3000元的房贷借款。企业还与员工签署协议,所借款项原则上要从员工工资里逐月还清,不收任何利息。但如果这些员工能继续留在企业工作满3年,所借款只需还70%;继续工作满5年,只需还借款的50%;继续工作满7年,全部借款就不需要还给企业。

  陈术在这家公司工作3年了,3年来工作努力认真,取得了老板认可的成绩,已经连续两年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只有10%的人能评为优秀)。尽管因为金融危机,公司冻结加薪,也有猎头多次想挖走他,但他毫无离开公司的想法。因为他今年向企业申请了购房补助,获得了8万元的首付款和每月1800元的房贷补助,并用这笔钱在厚街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准备年底和女朋友在新房结婚。

  陈术和女朋友的“蜗居”生活终于可以结束了!他很感激公司的这项福利,因为如果光凭他和女友的积蓄及工资,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就在东莞买房子。有了这项福利,他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因为买房而下降,他可以不用“逼”老人出钱,还可以同时拥有“三子”:房子、妻子、孩子。

  点评:解决后顾之忧是最好的福利

  能安下家来才能真正安下心来工作,才能无“后顾无忧”。企业这种福利和留人手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可以增强员工认同感,能减低核心人才的流失率。毕竟不少员工是没有能力独立买房的,按照工作年限、分期偿还公司房屋补助是比较人性化的,等员工工作年限满7年再离职的时候,足够培养“接班人”了,企业的这种做法值得参考。

  关键词2 合租

  这世上有种难言的痛,名叫:相见好同住难。

  合租惹来的是非

  这些天,阿芳一直在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阿芳和丁敏是同一批进单位的新人,当时大家都不太了解,但为了方便,也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一起合租在单位附近的一个小区。

  阿芳很快发现两个人生活习惯有太多的差异,丁敏喜欢爆炒辣椒,可阿芳却对辣椒过敏;阿芳喜欢听音乐,丁敏却喜欢安静。这些都不要紧,最让阿芳头痛的是,有一天晚上,两人一起看电视剧,讨论起剧中一个人物时,阿芳很随意地说了办公室另一个同事很像剧中某人物,都是“大嘴巴”,还有一些不太好听的话。说完她也没放在心上。可是第二天上班,那个“大嘴巴”同事跟阿芳聊天时,气呼呼地说,“我是‘大嘴巴’,没你樱桃小嘴会说甜言蜜语。”阿芳莫名其妙,回想了好久,才想起可能是与昨晚随口说给丁敏的话有关。但那是在自己“家”里呀,什么话说了也就算了,难道以后在家也要处处提防?

  阿芳郁闷极了,很想跟丁敏分租,但当时已经跟房东签了一年的合同,押金也不好退。如今下班“回家”对阿芳来说,已经不是什么舒适放松的事情了。

  点评:与同事合租四项注意

  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适合一起合租房子吗?同事住在一起,生活上会比较方便,安全性比较高。但也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同事关系是否融洽,生活习性是否接近;第二,相处关系的远近把握度要处理好,关系太密切对工作未必有利;第三,不要过问同事私生活,保留个人隐私空间;第四,不要讲他人是非和八卦,保护自己。

  关键词3 房迁族

  想摆脱蜗居生活,许多人想到的办法是——换一个城市。他们为了房子,从房价高企的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房价稍低的城市,这些人被称为“房迁族”。

  不在深圳当“房奴”

  吕容目前住在东莞寮步靠近松山湖的一个小区,三居室,100平方米,小区景色不错,大环境也很舒服。今年初添了孩子,老爸老妈过来帮忙带孩子,小日子过得温馨又舒适。

  吕容去年从深圳来到东莞,那时深圳关内房价起步价已经是1.5万元一平方米。“东莞现在治安好了,环境也不错,重要的一点是房价没深圳那么高,在东莞你很快就能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这一回,吕容被猎头的话打动了。吕容在深圳关内一企业当中层,但还是蜗居在一个出租屋里。“在东莞你很快就能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吕容就是冲着这一句话,决定来东莞。

  吕容到东莞时,年薪是13万元,房价是5000元/平方米左右,加上女朋友的合资,一年后他就有了自己的房子

  “每月虽有1万多一点的收入,但在深圳买一套稍微像样点的小居室也要100多万元。先不提能不能凑足首付,每月还房贷将近6000元,也会把两个人压扁,哪还敢要孩子?而如果来东莞,当时4000多元/平方米能买到很好的房子了,每月房贷最多3000元,就算养一个孩子,生活质量也还不错。”吕容说起自己来东莞的原因一脸得意。对比一些还在深圳艰苦生活的旧同事,吕容对自己成为“房迁族”,对当初的选择相当满意,庆幸自己没有在深圳当“房奴”,而来东莞当了一个快乐“业主”。

  点评:多向对比选择安家点

  当成家之后,肯定要考虑住房,给家人一个稳定的居所,能稳定家庭关系和感情,也能更好地工作。吕容的选择很明智,虽然在东莞的收入有可能缩水,但算算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明显比深圳要舒适得多。因此,在哪里安家,在哪里发展事业,要多向对比。

  关键词4 卖房与买房

  我本可以买得更便宜,我本可以卖得价更高,出于这种心理,买房的人和卖房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朋友。

  卖房子卖掉同事情谊

  清清跟老公结婚前有一套很小的“姑婆屋”,结婚后,她打算把小房子卖掉以还清新买的大房子的贷款。在中介放盘后,清清无意中在办公室里透露了这一消息。

  清清有位同事叫梁爽,比清清小五岁,还过着自在的单身生活。听说清清要卖房,梁爽说自己刚好想买房,小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都不错,梁爽很喜欢。清清说自己在中介那里放盘是27万元,可以25万元卖给梁爽。想着直接交易,可以省去中介费,梁爽口头答应了,并当场交了2000元定金,但没有签书面合同。

  当天两人各自回家后,事情却发生了变化。“25万元就卖了?现在楼价还在涨呢,我想在中介那说不定还能卖到30万元!而且办过户的手续费,一定要由买方出呀。”清清的决定遭到了丈夫的斥责。

  “25万元?不便宜哟,都二手房了,还要这么贵?20万元应该也能买到吧,才一房一厅。办过户的手续费,记住一定要由卖方出。”梁爽被家人提醒。

  第二天,两人在办公室见面了。清清把丈夫的要求同梁爽说了,梁爽也把家人的想法和盘托出,两个人为谁出手续费争论了起来,最后考虑到同事的关系,以一人付一半手续费的结果结束了争吵。

  后来,又因先交清钱再过户,还是先过了户再交清钱,两人又吵了一架。最终,清清同意先收3成款就过户,等梁爽办了房产证贷下款来后再收尾款。可东莞的二手房交易实在太慢了,一切办好收齐尾款已经是半年以后了。

  “那半年钱收不到手,房子又不在手里,房价也在猛涨,老公几乎每天都抱怨几句。搞得我神经都快崩溃了。而且在公司里两个人见面几乎像仇人似的。”现在如果让她再选择,她是宁肯把房子放中介,多交点中介费,也不愿意与熟人做交易了。

  点评:买卖房子“做生不做熟”

  卖房牵扯到大数额的资金,而且二手房的交易流程比较复杂,在这个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出现矛盾是难免的事,因此买卖房子最好“做生不做熟”。为了不影响职场关系,最好不要跟同事做这一桩买卖,如果实在要做,也应由第三方参与办手续和调解。

  《蜗居》经典语录

  《蜗居》热播,喜欢看《蜗居》的朋友仿佛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身影。那么《蜗居》中的经典台词,你又记得多少呢?

  海萍语录

  1. 因为逛街之于女人的快乐绝不亚于偷懒对于男人的快乐,所以你不能狭隘地把逛街从精神层面降低到一个简单的物质层面。

  2.什么样的男人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命运!

  3.男人若真爱一个女人,别净玩虚的,你爱这个女人,第一个要给的,既不是你的心,也不是你的身体,一是拍上一摞票子,让女人不必担心未来;二是奉上一幢房子,至少在拥有不了男人的时候,心失落了,身体还有着落。

  宋思明语录

  1. 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质是其中的一种。

  2. 一个人的伟大,并不是说你为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你多有成就,而是在你面对诱惑的时候,懂得放弃。

  3. 25岁未婚,前途无量!

  海藻语录

  1. 一个月工作22天甚至更多,像牛一样地工作一个月,而像小兔子一样欢蹦乱跳的日子只有发薪的那一天。人要用30天的紧张换一天的松弛,这种现实也太残酷了吧!

  2.你一个月就付我3680块,我自然只干3680块的活儿。你招聘的时候明明白白写的是文案。文案包括沟通感情吗?文案包括暗渡陈仓吗?我除了文案,还打杂当信使陪吃饭陪唱歌陪跳舞,就差陪人睡觉了。总不至于,你出那点钱,就想让我卖身给公司吧?现在人力市场再贱,也找不到一个如意算盘打成你这样的!我郭家出售的是我十几年的知识!不是我这个人!

  苏淳语录

  1.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一点不假,4万还是“我妈”,6万就成了“咱妈”了!幸好这钱拿回来了,否则估计你嘴里就是他妈了!(语录背景:为了买房海萍让苏淳向婆婆要钱)

  2. 买房子就跟挑老婆一样,睁只眼,闭只眼,这一辈子就过去了!

  白领还是蚁族 《蜗居》唤醒时代隐痛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蜗居》成为众多网络论坛讨论区的热门话题,关于《蜗居》的争论半个月以来几乎每日都登上十大热帖排行榜。《蜗居》为什么这样火?《蜗居》里,三对男女的故事围绕大都市“江州”过山车般疯涨的房价展开,裹挟着官场腐败、包二奶、房地产界的官商勾结、拆迁钉子户、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白领房奴等等当下热门的社会现实问题。

  《蜗居》为什么这样火?表面上看,它延续了导演滕华涛和编剧六六此前合作的热播剧《双面胶》、《王贵与安娜》一贯的风格:从家长里短、琐碎现实的婚姻矛盾切入,试图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气质;大量的旁白直接呈现人物内心波动,将小人物悲欣交集的世界层层剖开。但这一次,他们的野心显然更大。《蜗居》里,三对男女的故事围绕大都市“江州”过山车般疯涨的房价展开,裹挟着官场腐败、包二奶、房地产界的官商勾结、拆迁钉子户、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白领房奴等等当下热门的社会现实问题,用导演滕华涛的话说:“我和六六的理想是,希望通过《蜗居》做一个2002年到2009年之间中国的小历史。”

  英俊沉稳、风度翩翩的贪官

  作家肖复兴撰文称,《蜗居》是指向现实的一根刺,揭示出“房子对于一代人情感价值系统无情有恨的摧毁”。电视剧里来自内陆小城的郭海萍、郭海藻姐妹,考上了沿海大都市“江州”的重点大学,毕业后梦想在此地买房扎根。海萍夫妇五年来租住在一间十来平方米大小的房子里,女儿意外降生,房子问题变得迫切,但房价日日攀高,他们的薪水却并不见涨,经济状况越发捉襟见肘。为凑首付,海萍提出向双方父母借钱,丈夫难以启齿,无奈之下借了高利贷,引发婚姻危机。房价的压迫,导致夫妻间为一块钱都大起争执。姐姐欲当房奴而不得的残酷奋斗,以及焦灼的满腹牢骚,使妹妹海藻浪漫的爱情、婚姻想象产生幻灭。帮助姐姐偿还六万块钱高利贷的过程里,她半推半就转投市长秘书宋思明的怀抱,终于与男友小贝分手,走上“职业二奶”的道路。

  意味深长的是,由于剧中的“贪官”宋思明英俊沉稳、风度翩翩、浪漫有情调,也似乎确实对海藻有深挚的感情,再加上权力与经济的双重强大,很多观众都对他青睐有加。新浪网上一项6447人参加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到“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处于海藻这样一个角色,你会选择宋思明还是小贝”时,46.2%的人选择了宋思明,远远超过选择小贝的22.2%,原因是“有物质的爱情更幸福”。

  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价值观,编剧和导演为“贪官”宋思明和“二奶”郭海藻安排了惨烈的结局,他们一个车祸身亡,一个流产并被摘除了子宫,但这样的收尾却引起了很多争议,不少人对他们表示同情,甚至在网络和纸媒上都掀起了宋郭之间有没有真爱的大讨论,仿佛只要他们真的相爱,就是可以被原谅宽恕的。

  编剧六六回应:“我每次听到这样的呼声的时候,忍不住内心冷笑,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当你刨去所有的衣服首饰房屋等等一切的时候,你依旧会选择的情感。如果真爱一个男人,那么,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裕,是疾病还是健康你都会守在他身边。海藻会这样对待宋思明吗?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不会。”

  又有声音质疑制片方不应该塑造这样一个不乏魅力的贪官形象,模糊了观众的价值观,六六的回答是:“我不想写一个愚弄百姓的故事,好人就是好人,长得高大健美英俊,坏蛋就是坏蛋,长得猥琐奸诈可嫌。我这又不是拍动画片给小孩看。现实生活中的人就是多样化的,人无完人,好人也有缺点,坏人也有优点,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如果我们都辨别不清,我就搞不清楚是我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了。”

  房子等于幸福?

  某网站发起了一项“幸福与房子关联”的投票,吸引了36万名网友,结果显示八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其中69.9%的人认为幸福的家庭一定该有至少一套房。

  某婚恋网站负责人龚海燕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尽管在该网登记的女性征婚者,只有37%明确提出“有房”是她们寻找结婚对象的必要条件,但在实际的服务中,她发现介意对方有没有房产的女性比例远远高过这个数值。“有些人担心将房子作为条件列在自己的内心独白里,会引起男性的反感,但其实她们对这一点非常看重。如果90%的年轻人都有信心能够买得起房子,那么情况会大不一样,正是因为现实是只有10%的人买得起房,房子才会被看作一个人能力、素养的重要考量标准,其实这中间并没有必然关联,很多人的房子也是父母掏钱买的。”据龚海燕的观察,上海女性在征婚时对男方有无房产最为重视。“她们考量的不只是对方有没有买房,还要看房贷还没还清。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上海的房价是全国最高的。”

  对于《蜗居》中的宋思明为什么会赢得大量女性观众的青睐,龚海燕提到了偶像剧和媒体舆论的影响:“伴随‘80后’一代成长的偶像剧里,男主角很多都是这样的形象:成熟、浪漫、多金,爱情都是灰姑娘遇王子的梦幻式。”

  在该婚恋网站刚刚结束的一次富豪征婚活动中,16位身家过千万、过亿的成功男士列出他们求偶的要求,有超过七千名女青年应征参加,尽管她们见到“钻石王老五”本人前至少要经过3关:海选,网站首先通过电脑从报名者中筛选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候选人;面试,要给每位候选人拍照、编号存档,然后进入世纪佳缘佳丽库;进入佳丽库后,由情感顾问按照富豪们的要求挑选其中符合条件的人进行面谈,最终挑选出的50名女青年进入备选库,而真正见到征婚富豪的,只有其中的18人;面谈时两位考官要从学识学历、谈吐气质、五官容貌、皮肤、体形体态5方面给候选人综合评分。

  一篇被频繁转载、署名汪雷的《蜗居》男观众写道:“这是个残忍、却又很真实的故事。在贫富差距迅速拉大、道德标准荡然无存的大环境下,性资源正向权钱阶层加速流动。有人曾说,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明码标价的新时代:一个男人所能获得的女人的质量和数量,与金钱权势成正比。娱乐圈、艺校生、大学校园里的潜规则、富豪的情人、公务员包养的二奶三奶,这些新闻从一开始的爆炸效应到今天社会舆论的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性资源被权威阶层剥夺,已呈现常态化。 ……《蜗居》的残忍就在于,其展现的是一个都市优秀男孩或者网上颇为推崇的”经济适用男“,在权贵男人面前的惨败。而前者这个群体未来最有可能成为承担社会稳定器功能的中产阶层。”话题人物、女权主义者木子美却认为这样的评论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女人’不是作为一个性资源存在的,不属于年轻男性的性资源或者权贵的性资源。”

  龚海燕也对“性掠夺”的说法不以为然,不过她提到,在中国的婚姻市场上的确存在一种现象:“25岁的男性往往愿意与25岁的女性交往,35岁的男性却不愿意与35岁的女性交往,还是要找25岁的年轻女孩。大部分来征婚的成熟、成功男性,在年轻时都受到过情感挫折,当年他们追求年轻女孩被拒绝,等到事业成功后,好像在圆年轻时代的梦。”25岁左右、漂亮、白,是富豪征婚时一致的要求,“他们也提出了学历等等其他条件,但是往往会附上一点:如果特别漂亮,可以适当放宽”。该婚恋网站曾尝试为大龄优秀的成功女性提供线下红娘服务,这些女性愿意支付两到三万元的费用,请代为联络符合她们求偶预期的男士,但当红娘们带着她们的资料,推荐给那些男性精英时,男人们的反应是:你们为什么要介绍给我这样的人?那些在网上给我写信的年轻女孩,要漂亮得多!“

  如此看来,《蜗居》里宋思明与郭海藻的搭配,抛开贪官与二奶的因素,恰好符合了婚姻市场上男女两性对于理想伴侣的主流预期。

  白领还是蚁族?

  以往在电视剧中出现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形象,往往是意气风发、职场得意的Winner,光鲜亮丽的白领,比如《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赵青楚、高齐,而《蜗居》里对海萍夫妇生活的表现却是经济困窘、前途茫然、所学专业在现实中无法对口、为寻找立锥之地不得不削尖脑袋。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青年教师廉思对《蜗居》现象颇有感慨,在他看来,《蜗居》呈现的才是现在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奋斗》里那些刚毕业就开上奥迪或奥拓、整天打台球泡吧的年轻人究竟在奋斗什么?难怪很多人看完后得出的结论是:奋斗十年还不如有个好爸爸。”

  廉思及他的团队,历时两年,对北京市唐家岭、小月河、马连洼等多个大学毕业生聚居村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蚁族”的概念,比喻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就有10万以上的“蚁族”,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月收入平均为1956元,面对北京高昂的房租,只能选择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聚居村,有时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同时居住四个男人和一对情侣。某种程度上,《蜗居》里的海萍像是一个蚁族的代言:“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有10%的蚁族毕业于211重点大学,有调研员在聚居村遇到自己北大、人大毕业的师兄,这种冲击是非常大的。以前做社会调查,面对的是农民工、性工作者这样的弱势群体,调研的同学不大有切身感受,但与蚁族的接触,使很多人开始忧虑自己毕业后的生活。”

  廉思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大部分来自农村、县城,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的“富二代”、“官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是跟其他群体不一样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则说:“社会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实际得到的远低于其期待得到的时候,这个人就会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大学生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降低,使大学生这个群体普遍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相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与绝对剥夺感一样,也会使人产生挫折与愤怒。在一定的环境暗示下,有些人会把这种挫折、愤怒转变成侵犯,直接冲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廉思还表达了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困惑:“蚁族们有梦想,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打拼,只是这些梦想的表述形式可能是:五年内有房有车。有人批评说这一代青年太物质,可是这样的价值观却是现实真真切切教给他们的。教育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青年》曾刊登一篇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引发了一场有关社会伦理与人生观的全国性讨论。廉思惊讶地发现,在他与蚁族的接触里,这些出生于1980年后、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青年人,很多也不约而同发出了相似的感慨: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也许正是这样对自我奋斗意义的焦灼和怀疑,使网民们质疑《蜗居》的结局:宋思明和郭海藻这样走捷径、抄近道的人,真的注定自食恶果吗?

  活在当下的抉择

  滕华涛对《蜗居》引起的争议丝毫不感到意外:“我们之所以想写一个这样的戏,其实就是针对现今社会里宋思明、郭海藻还是挺多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作品让大家有所思考,充分讨论。也许现在还有人坚持站在宋思明和郭海藻这边,但是至少希望他们过了嘴瘾之后,有一个反思,你是否真的可以这样不计后果去做一件事。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你不能忽略一些价值观、伦理道德的问题。大家不能因为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完全置道德、法律、所有这些东西不顾,而只为享受短暂的过程。”

  他说自己的创作有宏大的意图,却并无意批判时代:“你不觉得价值观这样的问题已经足够宏大吗?我相信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都会有它的弊病,而我和六六做《蜗居》的时候,最主要的一点是讲一个社会在30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就像宋思明的那句台词:”原本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就是褴褛衣衫。国际大都市就像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把焦点放在镁光灯照射的地方,观众所看到的,就是华美壮丽绚烂澎湃。对于光线照不到的角落,即便里面有灰尘,甚至有死耗子,谁会注意呢?‘这不是中国独有的,这和某种社会制度也没有关系,即便到了纽约、巴黎、东京也都是这样。但是,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愿意活在当下,还是愿意活在三十年前呢?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活在当下。我们更想探讨的是,既然你活在当下,你会选择做哪一种人?“

  六六将《蜗居》的小说交给滕华涛,是在2007年初,电视剧开拍却已是2008年底。滕华涛觉得原小说缺少一种他没想好的东西:“当时我说不清楚那是什么,于是决定先拍《王贵与安娜》。在做《王贵与安娜》的过程里,我想到了《蜗居》缺少的是什么:一个我认可的价值观。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要回答我为什么要拍这个故事。说实话这个故事并不是小三与贪官的故事,如果是这样的故事,我没兴趣。我需要讲的是现在都市里面所有的人,但是这些人里有我的价值取向。从小说到剧本,我们重点加强了姐姐海萍这个人,海萍代表了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可以有奋斗的艰辛、迷惘、痛苦,甚至是神经质的发作,但是她从来没丢掉过自己的原则。”

  网友晒蜗居故事 引80后蚁族共鸣

  “房奴”、“蜗居”、“蚁族”成网友关注热词 相关“晒苦”帖子层出不穷

  近日,一位80后网友发帖《当房奴遇上甲流,公司落井下石》,倾诉自己的生活和热播电视剧《蜗居》的女主角竟开始惊人相似起来。该帖中“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迅速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

  事实上,近日,“蜗居”、“蚁族”等热门词汇已经在普通网友中成为火爆的流行词,“蜗居引起蚁族共鸣”、“ 80后的蚁族尴尬:滞苦的一代”等相关帖子层出不穷。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要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电视剧《蜗居》台词、网络“蜗居”名言

  网友故事:“房奴”遇上甲流

  “半个月前,我就开始嗓子干疼、发炎、发烧……虽然病情很快控制住了,但(确诊甲流的)经济压力实在让人难受。因为一年前买了房子,每个月压着5000元的房贷要还,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也就每月1万元出头,还要过日子,赡养双方父母,交际应酬,为孩子存钱……这次一病在家躺一天就少一天的工资,心里很急。”近日,一位生于1985年、网名为“柔柔小茜”的天涯网友在天涯杂谈发帖《当房奴遇上甲流,公司落井下石》,讲述自己半个月来的经历。

  这位网友确诊感染甲流后向老板汇报,但她万万没想到,好不容易医院开出证明可以上班了,单位又以可能引起大家恐慌为由不让其上班。

  昨日,记者联系到楼主,得知“柔柔小茜”仍未得到上班通知,其丈夫为筹集下月房款,不得不临时找了一份兼职,而该网友的遭遇也引起许多网友的同情和感慨:“这将是房奴们的常态,稍微出点状况就压力很大。”也有热心的网友为其支招:先找个兼职,同时也投着简历。

  《蜗居》引“蚁族”共鸣

  80后“蚁族”真是“滞苦的一代”?

  “……刚出茅庐的学生,无论你是名校还是高专,都不得不面对小中大(20万、50万、100万人民币)的安家银子。”

  面对“柔柔小茜”的窘况,有网友感慨其遭遇活像甲流版的《蜗居》,更有网友认为,电视剧《蜗居》反映的是“社会最大多数的‘蚁族’和‘前蚁族’的生活现实”,在网友中激荡起了“残酷共鸣”,电视剧中描写的故事,“正是发生在那些囊中羞涩难买房子或者贷款艰辛供房的‘负二代’中。”

  近日,一篇热帖《80后的蚁族尴尬:滞苦的一代》也引起网友热议,帖子写道:“‘蜗居’在越大的城市也越加明显,一方面是尽人皆知的寸土寸金,另一方面是房价奇高。刚出茅庐的学生,无论你是名校还是高专,都不得不面对小中大(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安家银子。”

  一位80后网友表示:我很努力,很节约,我因为房子失去了理想和乐趣,心理年龄直接达到100岁!

  一位乐观的网友则表示:要想有一个安逸舒适的蜗居,就要去顽强拼搏,拼搏有快乐也有苦涩。有评论人士则认为,“‘蚁族’作为一个特殊的劳动者群体,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多年以后,这一凭自身实力奋斗着的人群将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一支中坚力量。”

  广州“蚁族”状况管窥

  毕业了,表堂兄弟姐妹合租郊区房

  已拥有狭小但独立的住房的某些“蜗居族”,以及已开始供房的“前蚁族”,其实已是“蚁族”的“成长版”,事实上,由于房价高企,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才是真正的“蚁族”。

  记者调查发现,广州大学城的几个保留村:贝岗村、南亭村、北亭村、穗石村等是广州“蚁族”聚居的场所,此外,广州各大高校周边的城中村也是刚毕业大学生选择租房的所在。

  潮汕女孩晓风去年从广商人文与传播学院本科毕业,刚换了第二份工作,进了一家公司做时尚图书编辑,试用期工资仅1500元。为了节省开支,她选择租住在广商附近赤沙村,房租每月210元。晓风表达了自己的迷惘,“按我们这种工资收入,连洗手间都买不了,有没有一些前辈或专家之类的给我们一点建议,毕竟这样的漂泊也不是个尽头。”

  晓风身边的同学,很多人都选择集体AA租房。“女同学大家一起租房,有事有照应。”华农农科专业04级毕业生小孙则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家不在广州的同学,刚工作大多一起租房,有个同学更绝,因为在广州工作的堂兄弟姐妹多,干脆大家一起AA租房。“租在番禺的丽江花园丽字楼,虽然远,但是可以挤地铁,都是一家人,家长放心,费用也分摊,压力小点。”

  名词解释

  蚁族蜗居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之所以将该群体称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似点:高智、弱小、群居。国内学者廉思专门研究这一群体,并根据该群体所处地域的不同,分别冠之以京蚁(北京)、沪蚁(上海)、江蚁(武汉)、秦蚁(西安)、穗蚁(广州)等称呼。一般认为,“蚁族”主要聚居地是国内各大城市。

  蜗居

  最新网络流行词,反映当代白领供房艰难的热门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是其成为网络热词的重要原因,该片中的许多台词也已成为网络流行语。蜗居一词,既可作名词,比喻狭小的住所(现代汉语大词典);也可作动词,意为在狭小的房子里居住,居的意思是居住。
内容来自:MSN理财综合a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9/12/03/2009120302063486475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福利 房子
文章标题:探寻白领《蜗居》百态d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