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上有”新式职场人际关系

摘要: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了解和解释其他人的需要,这里面起作用的是动机、信念和态度,也需要我们练习提高运用资源来表达支持的能力。

        从马年起,千篇一律的拜年短信和微信均被笔者束之高阁,定时统一删除,用“不回复”来表达态度。春节前曾有杂志采访,年轻的记者代表职场新人们惶恐地提问:过年时要给领导们发拜年短信么?如果总发信息,团聚被打扰的家人就会不开心;但如果不发,领导会记得谁没发吗?笔者的回复是,如果你确实有时间,且真诚地希望给予对方新年问候,那么当然是件好事,但一位领导真的会记得有多少员工没给自己发短信,继而对员工的业绩评估产生什么影响吗?又有多少故知多年未见,沧海桑田,相互间剩下的,仅仅是一条拜年短信?

        我们确切地认为领导也需要和家人多些时间在一起,无暇在只有一周的春节假期思考太多业务和管理层面的事情。但事实真相是,即使是更新、删除和查看电子设备上的短信和微信,其实也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根据尼尔森公司在2013年的一项在线调研报告显示,78%的被调查用户会通过移动设备上网来消磨时间,72%的用户在独自一人时会使用移动设备上网,70%的用户会在交通工具上移动上网。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解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去哪儿了。

        碎片化的职场人际关系

        有调查显示,微信用户愿意在碎片化时间所处的场景下使用微信,比如入睡前、上下班途中、聚餐等候间隙、旅行时等。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也似乎会随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之相对应的是周末和节假日完整的休息时间,人们更多地喜欢整个不被打扰的购物、聚餐、看电影、运动等活动,但似乎有时这些活动也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无味,随时想看手机的冲动使得过去全情投入的活动也不能酣畅淋漓地进行。

        很多高层管理者都积极向年轻人学习,他们发现通过微信群发布信息会更便捷,于是往往乐此不疲。曾经有年轻的职业人士困惑地咨询过笔者,现在的领导几乎时时刻刻地在群里指示,或者追问报告进展,他们该如何应对?对于领导随手写下的“感悟”应该如何反应,是紧跟着发表口不对心的赞美还是和大家一起七嘴八舌地起哄更能博得领导的欢心?如何回复领导的微信才可以显得不卑不亢?对于非工作时间领导的奇思妙想,除了说手机没电了或者放家里忘带了,如何保障自己有些整段的、不被打扰的个人时间?另外,是否需要再注册一个小号,发表一些自己真正希望表达的心情、言论、照片,而无需担心被同事和领导发现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尽管我们都上过时间管理、能量管理、团队执行力、压力管理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内容的研发速度似乎永远也赶不上4G时代的变革给我们带来的全方位冲击。我们发现自己深陷于组织,却发现组织从来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每个人和团队为达到一整套共有目标而一起努力协调工作的实体。我们在新型组织形式和新技术的冲击中,需要磨合出一整套应对方案,同时保证在自己非常紧急、焦虑或者疲劳时,这个系统依然正常运作。这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要求我们对别人要诚恳,要表达更广泛的关心,同时,也才能让自己快乐。应对碎片,我们都需要更多的专注。

        吸引和关系法则

        碎片化时间下的新型职场人际关系,真的比面对面深入沟通来得更熟络些吗?来自行为科学的理论中很多证据都引导我们,面对面的说服更容易使人接受我们的观点。即微信和微博这种随便化的联络其实只是某种“表象”,实际的功夫依然在电子产品之外。

         新型媒体像一股水流,已经渗透进了职场,并汩汩流动着。沟通渠道的改变使得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根据某种目标进行展示。这种沟通模式逐渐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模式—生长于中国文化的我们通常不擅长表达。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下对自己的展示进行布置、对目标进行包装、将主题做到足够吸引大家更长时间的关注。以关系法则处世的职场人士,即经常点赞的人士,或称“点赞狂魔”,总是表现出一种与对方沟通的热切意愿和倾向,但其实内心非常脆弱。对于这类无关痛痒的“赞”,倒不妨练习将其转化为“评论”,说上一些有内容有深度的观点。表达得足够多、形成立场的时候,我们就会从关系法则中解脱出来,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形成个人品牌和魅力。

        目前新生代充斥的职场,职级稍显松动,边界有些模糊,由过去等级感很强的职场慢慢开始转化为“非结构化”的工作情境和松散的团队协作模式。对于领导层级来说,之前通过信息控制而树立的权威在信息高度共享的时候已经弱化甚至不复存在。在职场上建立权威必须采取一种新型的风格—一种需要传达技术、经验和影响的风格,同时需要通过独立行动使你的行为在他人眼中是由内部引发的,而非外因作用,从而增强自己的权威。

        由此,在新型职场中树立新的人际关系风格的核心,应当是增强其他人的交流动机,而非沿袭和依赖旧时管理方式中的奖惩权力。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了解和解释其他人的需要,这里面起作用的是动机、信念和态度,也需要我们练习提高运用资源来表达支持的能力。

内容来自:天津网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14/03/27/2014032701121676800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马上有 新式 职场 人际关系
文章标题:“马上有”新式职场人际关系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