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的就是精华,之前的十分钟科普相干光通信系列文章过于冗长,这次推出个三分钟学习版本,供大家参考。
如图1所示,100G相干系统是数字相干光通信成功应用的典范。其中包括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模型有:
双偏矢量调制、相干探测理论:发端矢量光调制器实现QPSK复振幅线性映射,利用偏振复用提升速率;收端偏振相位分集接收机相干检测,还原全部光场并提升灵敏度,结合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补偿链路损伤,同时采用硬/判FEC编解码提高纠错能力;
Nyquist采样定理:高速DAC/ADC完成信号模拟和数字的相互变换,保证信号无失真采样速率必须满足关系:采样率≥信号带宽*2;
波分复用理论:多波长共光纤传输,提升单纤容量;
受激拉曼效应理论:多波长共纤长距传输时,短波长功率向长波长转移造成功率不平坦,基于同一原理也可以实现分布式Raman低噪声放大;
非线性香农容量理论:光纤非线性干扰,符合高斯噪声假设(GN)模型,系统总容量仍然遵从香农容量定理;
链路OSNR满足58公式模型:同质跨段链路末端OSNR= 58+Pin-NF-Aspan-10*log10(N);
DSP算法模型:重叠保留法频域色散补偿,CMA自适应均衡, 4次方FFT算法估计频偏,Viterbi-Viterbi算法估计相位噪声。
超100G系统在此基础上,升级更高阶的调制格式,匹配相应的均衡和频相偏恢复算法,甚至采用星座整形技术,如概率整形(PS)或几何整形(GS)改善传输性能,灵活速率匹配不同应用场景。当然,对于更高速率的相干系统,器件损伤如skew,IQ imbalance,非线性特性等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更加敏感,需要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