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
光纤全部依赖进口、只能进行简单的光缆加工,到今天跻身全球
光纤光缆制造和需求大国之列,我国的
光纤光缆市场在过去的3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
线缆市场规模已占到全球的42%,并有5家企业进入了全球
线缆十强。同时,我国在
光纤预制棒这一核心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未来,随着宽带网络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
光纤光缆产业还将继续发展,将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疾步前行。
随着光进铜退战略的不断推进,
光纤网络的不断延伸,以及在
光纤到户和三网融合政策的支持引导下,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急剧增长推动了
光纤网络的高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时也对
光纤网络的覆盖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给
光纤光缆产业特别是
光纤预制棒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
光纤生产企业应抓住机遇,努力提高
光纤预制棒技术水平,增强我国
光纤光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现状
光纤预制棒是生产
光纤光缆的重要基础材料,对
光纤光缆产业而言,
光纤预制棒的技术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
光纤企业生产所需要的
光纤预制棒,有60%~70%依靠进口,因此,尽快实现
光纤预制棒的国产化、规模化,不仅是中国
光纤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内
光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在我国3G、
FTTH、三网合一以及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下,我国
光纤光缆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光纤光缆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光纤通信网络的不断延伸,尤其是弯曲不敏感单模
光纤(G.657) 由于适合在室内狭窄环境的密集布线,能充分发挥
光纤的高带宽、低衰减等优点,正逐渐成为
光纤接入网络建设的首选
光纤。而面对这样的发展局面,
光纤预制棒的制造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
光纤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发新的
光纤预制棒生产技术并迅速提升产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主要的
光纤生产企业有几十家,但有能力生产
光纤预制棒的企业并不多,长飞、烽火、富通、亨通、中天等公司,或采取中外合资方式,或采取技术引进方式,在
光纤预制棒研制和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初步掌握了预制棒的制造技术,批量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生产效率、生产规模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技术方面,国内外的
光纤预制棒生产多采用两步法,即先用四种基本光棒生产技术制造芯棒,再在芯棒外采用不同的技术制造外包层或直接套管。国内用于制造
光纤预制棒的技术方法主要为四种基本方法及其组合。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内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并结合自主创新,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棒工艺技术,掌握或初步掌握了制棒技术,实现了国内
光纤预制棒产业化生产。但是,我国
光纤预制棒的产业规模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打造国产预制棒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任重而道远。
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机遇
光纤光缆及预制棒的市场走势受到国际经济发展大形势的影响,与整个
光纤网络的发展关系密切,但随着
光纤网络从骨干网的扩建到接入网、城域网的扩散,以及向用户驻地网的不断延伸,势必促使
光纤网络的建设规模逐步扩大,
光纤网络市场必将迅猛发展。
3G推动市场需求不断上升,3G打破了传统意义上通信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物理界限,极大地提升了无线接入能力,带动了
光纤网络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国各级骨干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较为完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以满足各种通信服务的需要,但现有接入网络可共用的部分较少,在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3G产业中增长最快的市场,而用于基础网络建设的
光纤光缆也将迎来一个广阔的市场,这对
光纤预制棒产业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预制棒国产化步伐加快
2009年,国内
光纤产量一度达到8000万芯公里,不过在
光纤预制棒上,国内仍有60%~70%依赖进口,这为快速发展的
光纤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国内主流
光纤厂商相继加大生产或新增光棒制造项目,生产能力随之大增。
我国
光纤产业要做强,就要坚持向预制棒产业上游发展,走预制棒国产化之路,规模化、低成本将成为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目前,随着三网融合、智能电网、物联网等新市场的出现,将为企业投资
光纤预制棒产业增添信心。基于长期技术积累以及理性规划,富通、烽火、亨通、中天等企业相继加快预制棒产能扩充。据专家预测,预制棒国产化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实现。
G.657光棒研发是重中之重
随着
FTTH的推广,
光纤的使用波段逐渐向全波段发展,包括L波段的应用,因此相应地对
光纤预制棒也提出了满足新技术发展的需求,目前国内G.657
光纤已经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从
光纤预制棒到
光纤,再到FTTx光缆,都能看到G.657的身影,虽然国内部分
光纤预制棒厂家已经着手G.657光棒的开发,但想要达到G.657光棒的稳定量产仍是一个待攻克的难题,谁掌握了这一技术,谁将在未来市场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