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石光通讯咨询网】在中国
光纤产业,核心技术牢牢一直掌握在欧美、日本等少数
光纤巨头手里,正是这样,自中国加入WTO后,以美国
康宁、日本住友、韩国LG为代表的跨国
光纤巨头开始大量向中国低价销售
光纤制品,同时提高其垄断多年的
光纤制品的最上游产品
光纤预制棒的价格。这造成了国内诸多
光纤企业的发展困境,而知识产权壁垒也成为了他们前进之路需要克服的难题。面对这样的境况,有的企业选择了妥协,而有的企业选择了反戈一击,杭州富通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光通信制造领域,
光纤预制棒是一个制高点,利润占整个产业链的70%以上,但制造技术一直为国外少数大企业所掌握。面对跨国巨头的紧逼,2003年早春,富通集团创始人王建沂邀集国内光通信企业负责人商议,决定开展绝地反击,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G652单模
光纤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
反倾销调查刚刚展开,国际
光纤巨头就咄咄逼人地提出:中国企业无
光纤生产技术。然而,“富通”这时候使出了“撒手锏”拥有完全依靠自主研究开发的不同系列
光纤生产技术。原来,颇具眼光的“富通”人在入世整整一年前就专门成立了
光纤预制棒项目攻关小组。一年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合成
光纤预制棒技术终于研制成功,“富通”成为中国惟一掌握该项技术的企业。
这一手让国外厂商规避反倾销调查的企图没有得逞。历时一年多,在国家商务部和相关行业协会的鼎力帮助下,中国通信行业反倾销第一案终告成功。
谈到企业应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王建沂有两点建议:一是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是民族产业应对竞争的“华山天险一条路”,除此,没有第二条路;二是WTO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经济贸易舞台,中国企业可以也应该学会运用相关规则来保护自己。来源讯石编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