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
美国监管者共同上演的那出戏上周五迎来另一个高潮,收购遭拒的
华为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有关方面对
华为给予理解和公正待遇,并让它进入
美国庞大的电信市场。
这件事提供了两个经验教训:
首先,这出戏不光涉及中方请愿者
华为,还涉及中国企业界以及
美国的网络安全。正因为如此,
华为不太可能在近期大举进军
美国市场。
其次,作为全球最大电信
设备供应商之一的
华为,可能是
美国在挫败雄心勃勃的网络间谍方面最不需要关注的问题。
华为最近的这一系列艰苦努力都源自在
美国加州达成的一桩小交易。
华为购买了云计算服务公司3Leaf Systems的部分专利并雇佣了其部分员工。
美国五角大楼要求
华为事后申请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批准这笔交易。该委员会是一个秘密专家组,对可能危及
美国国家安全的外国投资进行审查。
华为叫屈说,这笔交易不需要审查,因为不是完全收购。
美国参议员韦伯(Jim Webb)、凯尔和其它议员则反击说
华为是中共底下专门窃取
美国机密的危险机构。本月,外国投资委员会实际上要求
华为放弃这笔收购案。整个事件尘埃落定后,中国政府发言人谴责了
美国的决定,并极具讽刺意味地抱怨说,
美国在对待外国投资者这个问题上应该“更加透明”。
上周五,
华为公开发难
美国,要求其对该公司展开调查,消除误会。
发言人普卢默(Bill Plummer)说,
华为就是
华为,是一个跨国公司,不是中国,不应该成为中美两国政府关系紧张的替罪羊。
华为的支持者说,
美国公司错失了拥有
华为质量过硬的
设备的机会,这些
设备安全出售给全球几乎所有大型电话公司。
也许是这样,但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一些情报机构似乎不这么觉得。一位了解
美国政府想法的人士说,
华为的公开信似乎缺乏诚意,为什么要公开提出让
美国调查?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
华为透明。
问题是,
华为有其特定的背景。
华为创始人曾在人民解放军中服役。
华为在中国国内市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成长为全球巨头。虽然
华为坚称自己完全独立于中国政府,但它是在一个专制国家里发展起来的,而在这样的国家,如此大规模的成功通常会受到严密监测和管控。几乎没有什么比电信和科技这两大领域更能吸引中国政府的关注,打造一流民族产业更是北京方面求之不得的。
所以,无论对错与否,
华为对
美国很多人来说就是中国的代表。这些人担心,
华为的
设备中可能包含窃听
程序,可暗中窥探
美国行业机密、在冲突事件中关闭
通讯设施或让
美国的
通讯网络更容易被黑客袭击。
华为说,这一切纯属无稽之谈。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调查行动并未公开,其发言人拒绝置评
华为收购案。但行动胜于雄辩。由
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国防部等多个政府机构组成的这个委员会曾多次阻止
华为进入
美国市场,包括2008年
华为竞购电子产品制造商3Com Corp.,2010年
华为竞标
美国移动电信公司Sprint Nextel Corp.的网络升级合同,而现在则是收购3Leaf交易。
美国一位前情报官员在提到背景的重要性时说,每周都会有华盛顿的高级官员上班时被助理告知:先生,中国人侵入了您的计算机系统,又在阅读您的邮件,我们正试图把他们从系统中赶走,请不要使用您的计算机。每当我们对此抱怨的时候,中国总是不屑一顾,这很可能让反对
华为的行动变得更加强烈。
就连
美国政府也知道,到头来,
华为不过是
美国更多担忧中的一个小问题而已。如今,几乎每个技术公司都参与到全球供应链当中,而它们的产品也来自多种渠道。消费类或工业电子产品中的一个特定零件在设计、编码和组装时可能已数十次经过不同国家,最后才到达
美国。捣鬼的人可能遍布世界各地,可能在中国,也可能是一个在中国预装而打上“印度制造”的
设备零件。
赖因(Wiley Rein)的顾问戴利(Nova Daly)说,从网络安全角度来讲,真正的国家安全问题正以指数方式增加,这种漏洞由全球供应链造成,
美国政府和国会应制定明确的网络安全政策。赖因曾在
美国财政部负责管理外国投资委员会项目。
网络安全政策正在制定过程中,而为更好地审查在
美国出售的重要电子产品的来源,已出台了一些初步举措。在电子产品跨境之前对软硬件进行彻查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专家说,要想把每个漏洞都找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信任产品来源变得更为重要。
这正是
华为必须攀登的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