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它的广告很少进入公众的视野,然而公众却牢牢地记着它的名字。这是一家为全球300多个电信运营商服务的专业性很强的科技企业,然而与之有关的人都对它的故事津津乐道。它也许无心出名,然而市场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将它推上前台。
这就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当中,华为公司经营依然实现稳步增长:2008年合同销售额达2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华为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成为业界和公众关心的话题。
为客户需求而奋斗,“苦练内功”赢得市场
华为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民营科技企业,于1988年成立于深圳,其主要业务是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公司初创时期仅有200多名员工,短短20年间,华为已成长为继思科、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之后的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供应商,拥有员工8.7万余名。
时值阳春三月,记者走进华为公司的工业区,年轻的华为员工们专心致志地埋首工作,每个人桌上都摆放着厚厚的教材、工具书,浓厚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华为员工冯凯锋告诉记者,从进入华为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要“客户导向、艰苦奋斗”。如今他正在“苦练内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个人技能,以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带动个人和团队成功。冯凯锋和他的团队每周都会组织一次技能培训。
“华为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别人看来很‘傻’的办法,就是艰苦奋斗。”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样解读华为的成功“秘诀”,“奋斗主要是指思想上的艰苦奋斗,表现在殚精竭虑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活动中。”帮助客户成功就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客户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帮助客户发展业务获得更多的收入、帮助客户争取更多的用户扩大市场份额……只有客户成功了,华为才会成功。
华为坚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奋斗的目标很专一:客户有多少需求,华为员工就付出多大努力。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华为人付出的努力往往让同行感叹,为了争取客户,华为的市场人员曾在一年内跑了全国500个县;为了开拓海外市场,不少华为员工奔赴非洲疾病肆虐的地区、硝烟未散的伊拉克、海啸灾后的印尼、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
“对客户宗教般虔诚”的华为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近年来,华为在发达国家市场保持了150%以上的年增长幅度,包括欧洲、日本和美国。在发达国家市场迅速增长的同时,华为在新兴国家市场仍然保持了强劲增长。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
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相当一部分企业订单不足、用工量下降。但华为2008年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销售收入达170多亿美元,比上年的125.6亿美元有较大增幅,其中75%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2009年华为公司销售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研发以市场成功为导向
记者了解到,华为能在金融危机中实现增长,一个重要因素是华为多年来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一方面华为十分重视研发,强调研发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以市场和客户成功为导向,坚持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另一方面华为更重视并遵守国际知识产权规则。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能力。
记者在华为公司总部看到一面引人注目的“专利墙”,在约20米宽的墙面上,摆满了各种专利认证。此外,公司还设有“喜报集结地”“明星榜”等宣传栏,对员工的成果进行展示。
华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华为十分重视专利申请,为激发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华为出台了“多阶段奖励政策”等一系列专利创新鼓励办法,保证发明人全流程地关注其专利申请,每项重大专利可获得3万元至20万元的奖励。目前华为员工中研发人员占46%,达4万余名。
华为坚持研发高投入,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投入研究开发,并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及基础技术研究。目前华为在美国、欧洲、印度以及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12个研发中心,建立了全球研发体系。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确定产品研发方向,华为人认为这是研发的靶心
先进的技术、产品只有转化为客户的商业成功才能产生价值,因此华为提出了“领先半步策略”:成功的技术往往只领先市场“半步”,太超前的技术很可能因市场还不需要而难以实现价值。为避免研发人员只追求技术的新颖、先进而缺乏市场敏感,华为一直坚持研发战略要从“技术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并作出规定,每年必须有几百个研发人员转做市场,同时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人员转做研发。
与此同时,华为从2000年开始在企业内部进行集成产品开发的变革,把以前由研发部门独立完成的产品开发,变成跨部门的团队运作。任何产品一立项就瞄准市场和客户需求,并成立开发、服务、制造、财务、采购、质量等人员组成的团队,确保产品一推到市场就满足客户需要。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把技术与客户需求相结合,华为与包括沃达丰、西班牙电信、意大利电信等在内的一流运营商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以客户需求牵引产品研发方向。
不断进行管理改进,支撑市场发展
企业管理关键是面向市场做要素整合。把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研发、生产制造、企业内外产业链等面向市场竞争的所有资源和要素有效整合起来,并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这是管理的价值,也是管理的目标。华为认为,技术重要,但管理更重要。
华为自创立初期,就特别重视管理的不断改进,充分预估企业发展的风险,不断花大价钱向业界领先的管理实践学习。他们不断改进内部管理和练内功,早在2001年出现“全球IT经济寒冬”时,华为就做好了应对危机的准备,再加上这几年华为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非常了解国际竞争的残酷性。尽管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华为却在危机中寻找机遇,2008年实现了46%的增长。
优化管理流程与国际接轨。
发达国家市场一直是中国通信企业最难攻克的堡垒,要进入世界发达运营商的采购名单,就必须通过他们的严格认证。华为认识到自己和西方公司在管理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积极进行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
华为从1998年开始引入西方大公司的实践,在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与IBM和HAY、PWC等西方公司展开合作,在流程、组织、IT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
欧洲发达国家运营商自2003年起开始对华为进行供应商认证,认证内容几乎覆盖了公司管理的所有要素,经过长达数年的严格认证,认为华为已达到其主要供应商的要求。目前华为已通过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移动、西班牙电信、意大利电信等的认证。华为的管理已能基本满足欧洲等领先运营商的要求,赢得了欧洲市场的拓展。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华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通信行业是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主流标准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华为采取“搭船出海”的策略,积极参与国际主流标准的制定,在全球化竞争中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华为目前已加入了91个国际标准组织,并在这些标准组织中担任100多个职位。据统计,截至2008年,华为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提交技术提案超过1万篇,先后将数百件专利技术推入主流标准,积累了参与全球电信市场竞争所必需的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