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 昨日,2024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简称“光电产业大会”)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圆满闭幕,本次大会人气爆棚,内容创新突破以往,成功搭建高效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光电子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本次大会数据呈现:
展示面积达20000平米;
汇聚370+家明星企业;
为期三天大会共吸引超4万专业观众参会;
同期举办20场专业论坛和活动,场场爆满,吸引线上观众超过30万人次观看直播;
600+位重磅嘉宾,逾500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出席同期论坛和活动。
参会人数、签约金额纷纷创新高
2024OVC
本次大会发布区域面积达20000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球370多个明星企业共同亮相,其中省外企业超过82.5%。为期三天的大会吸引了超4万专业观众参会。20场同期活动不仅场场爆满,还吸引线上观众超30万人次共享光电盛宴。
大会期间,东湖高新区签约半导体设备微环境控制系统解决方案、高精度键合技术与成套装备产业化等10个重大项目,总额约386.28亿元,再创签约额新高。项目涵盖半导体、技术装备等多个细分领域,将为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
大会期间发布的《湖北省光电子信息产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湖北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9亿元,同比增长7.2%,今年有望突破万亿规模。
项目签约总金额
约386.28亿元,再创签约额新高
攀高逐“新”
持续巩固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优势
“近年来,中国信科坚持高标准、高投入,在5G演进和6G、超大容量超远距离超高速率光传输技术、先进光电子器件与芯片技术、光计算和光量子技术等方面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光谷企业家协会会长、中国信科董事长鲁国庆表示。
持续攀高逐“新”,巩固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优势。本次大会集中展示了60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其中,20余项成果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余项成果技术步入国际先进行列,19项成果技术国内领先。
华为成果发布区
华为光领域创新产品齐亮相,从多个维度发布前沿F5G方案及背后的黑科技,问界M9还在现场展示了智能车载光技术;中国信科携最新光通信和芯片领域突破性成果亮相;长飞公司展出了远贝®超强超低衰减G.654.E光纤;华工科技将一座小型智能工厂“搬”到了现场;哈尔滨芯明天带来压电纳米级精度产品,不仅补齐了国内行业短板,还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会现场,众多国内外龙头企业纷纷亮出各种“硬核”技术和最新产品。此外,还有多项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和填补“空白”的核心成果和技术等“国之利器”集中发布。其中,20余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余项创新成果步入国际先进行列,19项成果国内领先。
成果专场发布会现场
5月17日,第二届光电子前沿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来自苏大维格、与光科技、苏州六幺四、长盈通等知名企业的掌门人和技术负责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大学、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的科学家型企业家,围绕“柔性套准纳米压印光刻技术在光电子产业应用”“快照式光谱相机”“Pb级存储容量纳米三维光盘”“大规模集成光纤光栅阵列及光纤三维形状传感技术”等主题,现场分享了最具前瞻性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成果,彰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本次大会期间发布的《湖北省光电子信息产业白皮书》中,一项项数据和成果进一步展示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独树一帜”领先地位。
《白皮书》显示,武汉光谷汇聚了全球顶尖光电子领域人才,目前光电子领域拥有全职院士12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7个,已形成超过2000人的高精尖科研队伍,是全球光电子领域高端科技人才最集中区域之一。2023年,湖北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9亿元,同比增长7.2%,今年有望突破万亿规模。
“光”联万物
一束“光”展现无限可能
我们期待您的加入,与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承诺将为您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您在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享受工作的乐趣。
追光逐芯,聚光成链。一束“光”引领湖北不断攀上产业高地,光联万物,展现了开启智能美好世界的无限可能。
随着ChatGPT的快速渗透、落地应用,大幅提升了算力需求。而光通信正是AI算力网络的坚实基础,光模块是产业链中游的核心。华工科技展台前,“光通信+AI算力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参会企业负责人的关注。
华工科技展位
“AI训练及推理的进展带动算力需求指数级膨胀,与之相伴的是设备产生的高能耗问题。硅光芯片作为一种基于硅晶圆开发出的光子集成芯片,可以很好地解决信号高速传输场景下的能耗难题,将设备能耗降低40%—50%。”华工科技联接业务数通产品线负责人说。
华工正源的1.6T高速硅光模块产品,采用自研单波200G硅光芯片,并兼容薄膜铌酸锂调制器和量子点激光器,拥有8个并行发送与接收通道,所产生的能耗较传统1.6T光模块产品预计降低40%。
据悉,下一代智能网联车光源模组也是华工正源积极布局的产业方向,通过对核心光电芯片的自主研发,该公司将进一步推出ADB大灯光源模组、车载Mini LED背光模组等产品,丰富车载光系列产品,为汽车照明领域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中国信科展位
中国信科带来的“高速公路车路协同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汽车车端解决方案”等新产品,正加速实现“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高效组合。
据介绍,在C-V2X(蜂窝车联网)车联网产业生态中,中国信科已在上游的芯片/模组、车载终端、路测设备等领域突围,引领我国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在进入智能驾驶2.0阶段及未来进入3.0阶段(L5无人驾驶阶段)的过程中,抢占先机。
本次大会,诸多企业不仅将“产线”“工厂”搬到了大会现场,还直接将车“开”到了展台上。高德红外旗下的轩辕智驾产品经理颜斌介绍,红外光可以穿烟透雾,基本不受恶劣天气和光线的影响。高德红外正努力降低成本,让更多消费者享受红外技术带来的安全与便捷。
大会期间,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启动共建全球首个基于F5G Advanced(简称F5G-A)的华为光应用创新中心。
“希望该创新中心能够聚力相关产业各方,共同牵引打开光在千行百业应用的新产业空间。”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表示,华为光应用创新中心将聚焦光联接和光感知两大方向,为行业用户提供技术领先、场景丰富的光应用解决方案,做好F5G-A方案的创新与集成验证、产业生态合作等重点工作。
“光”耀全球
共探光电产业+未来技术的最新图景
我们期待您的加入,与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承诺将为您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您在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享受工作的乐趣。
本次大会20多场高端论坛活动齐聚海内外院士专家、青年学者和知名企业家,共探光电产业与未来技术融合的最新图景。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菲利普·罗素建议,当前新结构光纤应用的不断涌现,为光纤传感、光纤通信等“传统”领域提供了无限可能,光谷相关企业应该把握好行业跃升的技术“风口”。
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介绍,光产业进入F5G-A代际,全面向“全光万兆”和“高品质运力”演进,家庭和园区网络从千兆迈入万兆,全光品质运力网支撑联算入算,推动全社会加速迈向智能时代。他认为,智能计算正在深入各行业,驱动算力向多层次、分布式发展。
日本光学学会会长川田善正以《日本光学工程的现状与展望和用于生物技术的高空间成像》为题作报告,介绍了日本光学工程的最新发展成果。“这次盛会带领我们探索光子学与各种技术融合的未来前景,激发创新的思想。”他希望大家能在光电产业大会上集思广益,推动新的工业革命。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光子学协会主席沈平说,在中国的地理中心——武汉这座城市,光子学革命种子扎根并茁壮成长。展望未来,期待光子学将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希望业界人士共同携手,继续以热情和决心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介绍,团队在2014年首次将超材料对电磁波的动态控制以数字编程的方式实现,这种超材料灵活性强、成本低、效率高,被命名为“信息超材料”。这一创新在国际上首次引领了信息超材料领域的崭新方向。这种超材料的典型特征是可以实时编程调控电磁波,同时操控数字信息,架起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桥梁”,且容易与人工智能算法和软件相结合。
同期举办的F5G产业峰会暨ONA年度盛典上,华为、中国信科、光迅科技、长飞等F5G厂商齐聚,从产业、行业、商业和技术多个维度,深入探讨F5G在千行百业中的新场景和新应用,助力构建全光产业的生态合作平台。2024激光产业峰会上,占据激光产业界“半壁江山”的行业大咖探讨激光产业发展困境和破局思考。
2023年度中国十大光学产业技术颁奖典礼暨产业创新大会上,“亚赫兹线宽外腔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新能源汽车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直接激光-填丝拼焊技术与特种焊丝”“190-4200 nm低噪声窄线宽可调谐大功率单频激光技术”等10项技术获2023年度中国十大光学产业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亚赫兹线宽外腔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技术,在成本、体积、波长范围和功耗上更有优势,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被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新能源汽车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直接激光-填丝拼焊技术与特种焊丝”技术,通过调控和优化接头微观组织,可抑制脆性delta铁素体在焊接处生成,实现焊接热冲压后接头性能与母材一致。
“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关键技术”等二十项技术获“2023年度中国十大光学产业技术”提名奖;“新型胶体量子点红外成像芯片”等6项技术获“2023年度中国十大光学产业技术”人气奖。
“追光”探馆
院士、企业家合力推动“流量”变成“留量”
我们期待您的加入,与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承诺将为您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您在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享受工作的乐趣。
大会同期特设“光谷企业开放日”特色活动,设置“工业激光探索之旅”“光网芯核发现之旅”“光电应用特色线”三条线路。
在“工业激光探索之旅”之中,专业观众们参观了上市公司激光设备头部企业华工科技旗下核心子公司华工激光、国内首家光纤激光器上市企业锐科激光和专注于特种光纤领域的睿芯特种光纤,让激光行业同仁更加深入地交流,促进协同发展。
在“光网芯核发现之旅”中,大家一起到中国信科、华工正源、九峰山实验室3家光谷“硬核”企业及研究机构,深入了解光通信、芯片制造等技术的最新进展和产学研用。在华工正源,参观者亲眼见证了光模块生产的全过程。九峰山实验室则向参观者展示了光电技术在科研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突破。
此外,在“光电应用特色线”的路线中,上百位行业同仁观看了各企业的产品展示、技术操作演示,不仅了解到各企业的最新技术,还通过与开放企业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现行前端技术的发展趋势,共赢商机。
来自山东飞宏工程机械的一位企业人士表示:“第一次参加光谷开放日,感觉很好。平时很难有机会一次性参观这么多企业,让我提升了眼界,也可以与意向企业直接沟通、洽谈,对我们的传统制造企业帮助非常大。”
ICT光技术如何与汽车工业融合?5月17日上午,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烽火通信董事长曾军、高德红外总经理张燕,还有华为、中国信科、新易盛、康宁、意华、德力、永鼎、欧亿等一众光通信企业精英在光电产业大会上看起了车,开启一场“光车联动:探寻汽车技术领先内核之旅”。
高德红外的红外成像技术让汽车有了“夜视眼”,华为的AR-HUD让汽车的挡风玻璃变成智能大屏幕;极越01搭载了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让AI机器人来“看路”。中国信科直接开启了小型发布会,展示其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的创新突破;长飞的空芯光纤技术让我们看到了AI背景下的未来光纤;九峰山实验室的光电技术在测试领域形成新突破……赋予汽车新生命的,正是这些先进的光技术,而这恰恰是中国光谷在光电领域的“独树一帜”的集中体现。
5月17日下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波、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锐科激光董事长陈正兵、大族激光副总裁陈焱和激光产业链上下游及终端用户开启了激光探秘之旅。
锐科激光的独创圆形改性光纤,实现了全球唯一。陈正兵表示,目前全球只有锐科激光在做,工艺是独有的。顾波感叹:“这已经是世界水平!”
华日激光的百瓦毫焦光纤飞秒激光器已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山东华光的侧泵模块正逐步取代闪光灯泵源传统应用市场;频准激光的单频光纤激光器在半导体领域实现了对国外技术封锁的突围;度亘核芯的980nm半导体激光芯片及泵浦模块成为光通信行业的关键核心器件,填补国内空白……激光技术的比拼实则是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也是对创新的无限坚持。
在现场,大家不仅看到了激光大佬的炫技场景,也看到了一场真实的产业“联姻”。顾波院士直接撮合了华工科技和山东华光光电两家上市公司的技术合作。这种良性的竞争氛围为激光产业带来更多发展可能,也为湖北向外延伸,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成长空间,让“流量”变成“留量”。
在展台前,一边听、一边讲,企业大咖们既互换了名片,还谈成了订单。
这场光电盛会,不仅是技术与产品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科技与创新的深度对话,更是企业家们共同追寻光电之光的旅程。
如今,中国光谷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和激光产业基地之一。湖北省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已在光通信、激光、面板、存储器等产业形成优势,多个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进入全国前列,科技创新研究实力雄厚,多领域形成产业集群态势,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未来,光电产业大会将不断拓展技术边界,深化行业整合,推动全产业链向更高效、更互联的方向发展,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巩固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优势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