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光纤之父”:5G无法取代光纤通信,光纤至少还要用2000年

摘要:中国“光纤之父”:5G无法取代光纤通信,光纤至少还要用2000年说到网络,现如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离不了网,网络的快捷性、便利性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ICC讯 中国“光纤之父”:5G无法取代光纤通信,光纤至少还要用2000年说到网络,现如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离不了网,网络的快捷性、便利性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用于传播网络信号的媒介也在更新换代。从早期接猫用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到后来解放电话占线的adsl宽带上网,再到如今技术更进一步,用光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光纤宽带走进了千家万户。美国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曾评定光纤是二战以来最有意义的四大发明。如果没有光纤通信,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和通信网络。

  那么又是谁把光纤引入到中国,谁在中国生产出了第一根光纤,光纤是怎么样从实验室进入到千家万户传播网络信号儿的呢,他就是“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

  上世纪70年代,赵梓森坚信用玻璃丝可以传播信号,大胆判断光纤通信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他自力更生,排除万难,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根实用性光纤,并且着手引进外资与技术,建立中外合作公司,让光纤走向全国。

  “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

  赵梓森1932年出生于上海,从小自幼酷爱科学与实验,曾经三次改换大学立志科研报国。1954年毕业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系有线通信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武汉邮电学院当老师,学校是当年的邮电部下属的一个中专,在1974年升格为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1969年,北京邮电科学研究院把科研项目激光大气通信传输,转移到了武汉邮电学院,但在随后两年时间该科研项目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971年,学校让赵梓森加入激光大气通信传输团队,并成为团队的负责人。但经过数次的实验,赵梓森发现激光大气通信传输受到现实天气条件的制约,如果不能保证24小时不间断使用,那么对于通信传输、传播就没有意义。当时赵梓森想在图书馆的资料里找些先进的文献,翻到1966年一位华裔科学家高锟所写出的光纤通信方面的论文,叫做《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在当时没有复印机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字一个字抄写,再一个词一个词的翻译,可以说是几经寒暑。

“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塑像

  随后赵梓森认定这个光纤通信技术在将来一定有巨大潜力,他这个判断超乎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因为当年高锟在美国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时候,当时美国科学界绝大多数人都是反对意见,因为用玻璃丝作为载体的光纤通信的传播信号损失太大。

  1970美国康宁公司与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成传输损耗只有20分贝/每公里的低损耗石英光纤,但却造价高昂,是无法量产的,与现今的光纤制造成本不可同日而语。

  1972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使光纤传输损耗降低到4分贝/每公里。在这之后赵梓森提出我们要自己生产光纤,如果再不研究生产,在通信技术传输这一领域将永远落后。但上级对研究玻璃丝传播信号并不赞同,这个时候参加科学家代表团的钱伟长访美归来,见识到了光纤通信的先进技术,在钱伟长的支持下光纤通信研究得以开展。

  从1973年开始到1977年,四年光阴转瞬即逝,期间赵梓森和团队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最后找到用石英纤维生产光纤。

  1977年,武汉邮电科学院展示了16米光纤传输黑白电视信号的实验技术,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彩色电视信号。在这之后,光纤通信正式成为邮电部的重点项目。

  到1982年,赵梓森团队又研究设计安装8Mb/s光纤市话通讯技术。从1978年实验成功,到1982年就正式用于电话通信,这是中国工程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工程,属于国家六五工程之一,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光纤通信工程应用的历史新篇章。

  通过赵梓森的谈判和调研,1985年和飞利浦达成协议,在武汉建立中外合资的长飞光纤光缆公司。部分设备从美国、日本购买,因为当时国内工业的基础生产加工水平还是比较低的,部分资金由飞利浦注入。

  就这样中国正式从零开始迈出了第一步,这也是发展光纤制造自主的头一步,每年可以生产两亿五千公里的光纤,位居世界第一位,并且把光纤每公里近1000元的价格降到了每公里80元。哪怕是80元一公里,在八九十年代装一部固定电话初装费还是要好几千元的,而如今的光纤入户成本与二三十年前已是天壤之别。

  在赵梓森的提议下,2001年中国光电子产业基地落户武汉,自此有了真正的武汉中国光谷。2000年赵梓森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担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首席顾问,华中科技大学学校博士生导师。赵梓森对于别人尊称他是中国光纤之父,赵老先生对此很淡薄。他表示光纤我不搞,中国也会有别人搞,谁搞那谁就是中国光纤之父,至于当不当这“父”并不重要。

  如今,我们上网只需一秒钟,而他却花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

内容来自:锐度社会观察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21/12/30/20211230091817930204.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5G
文章标题:中国“光纤之父”:5G无法取代光纤通信,光纤至少还要用2000年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1、凡本网注明“来源:讯石光通讯网”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讯石光通讯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讯石光通讯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因可能存在第三方转载无法确定原网地址,若作品内容、版权争议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网,将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68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