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邬贺铨院士:疫情加快5G产品成熟 5G用户年底或达2亿

摘要:在邬贺铨看来,疫情加快了5G产品的成熟,也预热了5G的应用,培育了用户的应用习惯。5G与物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融合构成了新一代基础设施,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国内著名通信专家,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等职务,长期从事光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网的研究与项目管理工作。

  5G面向产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应用

  从依靠频率不同区分用户的1G起步,经过以GSM为代表的、以时隙不同区分用户的2G,到运用CDMA、以码道不同区分用户的3G,再到融合多重因素升级、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的4G,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5G

  5G的峰值速率比4G提高了1000倍,和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相当,但邬贺铨认为,5G的特别之处在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都是面向个人使用的,而5G则会更广泛地应用于产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等领域。

  5G有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广覆盖大连接。邬贺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5G应用的几个方向。

  首先,在无线技术方面,5G充分发挥了通信的基本原理,不仅拥有超密集组网和大规模天线阵,还进行全频谱接入并增加了新型多址技术及网络技术,主要表现在基于服务的网络体系架构、网络切片以及软件定义网络。

  其次是边缘计算,不论是VR、AR、车联网,还是远程医疗、工业机器人、传感器等都存在快速响应要求,当5G将中心云的部分能力上传到边缘云以处理对时延敏感的数据,时间缩短,中心云与网络带宽的压力大大减轻,提高了可靠性。此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同时,5G还提升了物联网的能力。传统物联网是感知数据后,通过通信网络送到后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决策,但由于5G之前的移动网络带宽不够,分析完毕再决策就已经错过了时机,不少应用很难发挥效果。5G的出现使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无缝融合,一平方公里可实现100万个传感器连网,丢包率不高于1%。而将人工智能芯片、软件等集成到物联网模块中成为AIoT终端,再发展至AIoT智联网,适用于要求更精密的环境。此外,将区块链能力嵌入AIoT终端,除了保障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认证、数据加密与设备控制授权的安全,亦能解决基于数据的确权和数据资产化问题。

  疫情中逆势开局5G用户年底有望达2亿

  去年5·17国际电信日时,5G商用牌照何时发放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同年6月6日得到了答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成为获颁牌照的四家运营商,去年10月31日5G商用正式启动。此外,5G商用还涉及到标准的成熟性。事实上,5G商用和标准制定的后续进程是并行的。邬贺铨称,受疫情影响,关于5G在垂直领域和车联网应用的标准,要到今年6月才能完成。

  尽管5G商用开局后不久就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疫情,5G网络建设面临人员隔离、供应链相关难题以及交通短期不畅等挑战,但运营商依然加快了5G网络建设的步伐。邬贺铨分享了一组数字:运营商计划到今年年底在全国建设65万个5G基站,比疫情前的原定目标还增加了5万个。此外,力争在今年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以及乡镇重点覆盖、重点场景的室内覆盖。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去年年底5G基站数一共建设13万,到今年3月接近20万,今年年底要发展到65万个基站;去年年底5G套餐用户大概1000万,今年3月已增加到5000万,今年年底预计会到2亿。”当然,5G套餐用户并不都是使用5G终端的用户,我国5G手机出货量只是5G套餐用户规模的一半。GSMA曾对中国5G发展进行过两次预测,去年3月,预测中国2020年5G连接数在4000万,占全球移动连接数比例为2.5%,占全球5G连接比例为57%——基于疫情期间中国的5G建设,GSMA在今年3月大幅上调了对中国5G发展的预测,这一比例调高至70%。同时,去年3月GSMA还预测,到2025年中国5G连接数将达4.61亿,占全国移动连接的28%,而今年,这个数字被调高至8.07亿,占全国移动连接的近一半。

  具体应用上,邬贺铨指出,疫情期间,中国以5G为代表等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规模创全球互联网同类应用规模之最,包括远程会诊、隔空B超,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码、在线会议软件的广泛使用等。

  新基建首选 5G有哪些具体应用

  新基建是什么?在国家发改委给出的定义里,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其中,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重要支柱,可分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三部分。“5G是新基建的首选。”邬贺铨说道。

  那么在新基建中,5G会扮演怎样的角色?邬贺铨给出了几个清晰详尽的例子。

  一是带热云经济。依靠云端服务器,通过5G传输,本地不再需要核心程序下载与高档终端配置,节约了存储成本。可应用于云办公、云课堂、云视频、云商贸、云招聘等。艾媒咨询预测,2023年中国云游戏用户规模将突破6亿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000亿元。

  二是超高清视频。邬贺铨介绍,5G的高带宽非常适用于支持超高清视频。通过超高清视频进行实时远端直播,应用在体育赛事中,场外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若进一步将多机位高清信号上传,在后台合成360度全景视频,场外观众可自主选择看任何一个机位的视觉效果,这本身也是商机。

  三是VR、AR。这两者要求带宽宽且时延低,4G是很难满足的。IDC预测,2023年中国VR、AR市场规模将达650亿美元。设想一下,在旅游、参观博物馆等过程中使用VR头盔、AR眼镜,是何种感觉?

  四是医疗。去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与海南分院神经外科合作,成功进行了首例5G网络环境下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的人体颅脑手术。除了远程会诊,利用5G将患者CT影像传到基于大数据与AI的智能评价系统,帮助医生进行病灶分级,可大大提高效率和精度。

  五是车联网。邬贺铨称,5G可以说是为车联网而生。安全第一,因此汽车交通上对时延极其敏感。5G解决了车到车、车到云、车到红绿灯、车到停车场等实时通信,在提高交通效率的同时避免安全事故。华为预见,2025年车联网技术将嵌入全球15%的汽车中。

  六是机器视觉。5G连接高清摄像头后使用人工智能,将已预存的质量合格/不合格图片经过扫描对比,检查的准确度、效率都远高于工人肉眼所见。当然,还有数字双胞胎,通过镜像监控对实物进行网络远程矫正,进而实现预防性维护,对航空安全、智慧交通、供应链金融等也有所助益。另外,5G+8k+移动边缘计算使机器人反应更敏感,并训练自主生成程序。

  5G不是单独技术 会催生意想不到新应用

  邬贺铨认为,根据历史经验,移动通信的新业态是网络能力具备后才催生的,因此5G一定会催生出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新应用,不仅会给消费领域带来新的增长,也将为制造业带来新的业态,并进一步影响到其他领域。以金融机构为例,2G时代出现了网上银行,3G带起了手机银行,4G催生了数字银行,5G则一定会使智慧银行得到快速发展。

  邬贺铨强调,5G不是单纯的一个技术,而是会同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生联动。2017年,由高通委托、IHSMarkit研究发布的《5G经济》独立报告曾预测,到2035年5G创造的经济产出价值为12.3万亿美元,全球5G价值链将创造2230万个工作岗位。“我们可以看到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分别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粗略估算,到2035年这三者将共同支撑全球经济增长40万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数字。”邬贺铨补充。

  5G拥有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开局。在邬贺铨看来,疫情加快了5G产品的成熟,也预热了5G的应用,培育了用户的应用习惯。5G与物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融合构成了新一代基础设施,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基建加快了5G网络的部署,并开拓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讲,“5G推进了智慧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数字产业化,支撑了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邬贺铨总结。

内容来自:新浪科技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20/05/18/20200518084256445927.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邬贺铨 5G
文章标题:邬贺铨院士:疫情加快5G产品成熟 5G用户年底或达2亿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68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