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烽火通信、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主流光纤光缆厂商的半年财报相继出炉,财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各厂商的销售额同比均有上升,反映出光纤光缆市场的旺盛需求。但另一方面,各厂商利润率却仍然没有提升,部分还出现下滑。究其原因,不合理的采购模式和恶性市场竞争是国内光通信市场的巨大隐患。
“曾几何时,康宁的光纤在国内可以卖出2000元/公里的价格;现在呢?今年联通的光纤集采价格定为71元/公里,这还是在日本地震之后,光纤成本提高带来了价格上调之后的结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不无报怨的向记者表示。有消息称近期中移动的光纤集采价格也会定为71元/公里。不断压低的价格令光纤厂商倍感压力。
原武汉邮科院总工程师毛谦表示:“光纤光缆已经成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向了劳动密集型,光通信产业需要发展新的利润空间。”而目前光通信市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首先,目前国内光纤产业链不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层次较低。比如,现在一芯光纤所传输的数据量最大才为2T左右。而实验室中,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01T,并且光纤潜力远不止这些。毛谦介绍,光纤的理论数据容量可以达到560T。而国内厂商之所以无法做到这一数值,是因为自身的研发技术实力不足所致。科技含量不高是我国光通信产业链的普遍问题,而光通信目前的利润空间都在新技术上,国内厂商多数处于低端领域,竞争自然激烈。
其次就是业内多次提到的运营商的集采制度。“这种制度下,厂商基本无利可图,所以目前大多厂商除了简单扩产外,对于光通信的研发投入不足,科技以及创新都跟不上。”毛谦表示。目前大多厂商力推的微管微缆等新型光缆,其实都是国外率先推出,国内厂商跟进研发的,长此以往,产业链终将失去生命力。毛谦建议:“运营商目前虽然有困境,但也应该将利润合理分配给产业链的各个领域,有合适的生存空间,光通信才能进入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