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华为会是经济危机大潮中最大的受惠者

摘要:在去年这个时候,华为还是全球第四大电信设备商;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末,华为就首次超过了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第三大电信设备商;而到今年第三季度末,华为又超过了排在原来排在第二的诺基亚西门子,成为跃居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
       在去年这个时候,华为还是全球第四大电信设备商;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末,华为就首次超过了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第三大电信设备商;而到今年第三季度末,华为又超过了排在原来排在第二的诺基亚西门子,成为跃居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

       市场排名的依据是权威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的统计数据。截止今年底三季度华为所占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1%上升至20%,仅次于老大爱立信——所占份额为32%。

       相比之下,华为的几大对手中,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而老大爱立信的市场份额基本没变;华为曾在5月份公布的年报中预计2009年销售额将增长40% 左右——这样的增幅远高于整体市场和这几大对手。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增长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华为为何能一路高歌猛进?华为在扩张的国内市场和衰退的国外市场上左右逢源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华为正在成为中国3G大规模投资的最大受益者。今年初启动的中国3G市场成为全球电信市场的最大亮点。而中国本土厂商华为和中兴通讯在中国3G在这场争夺战中已经占据了优势。随着三大运营商的3G网络部署工作全面展开,华为承建了从CMDA、WCDMA到TD的中国3G网络总额最大的订单。从WCDMA、CDMA到TD-SCDMA的3G网络设备招标中,华为几乎都获得了遥遥领先的份额。

       很多人会认为,华为在3G招标中脱颖而出,就是靠性价比,说白了就是价格低。比如,在去年8月份中国电信一期CDMA网络设备招标中以7亿元的超低报价,一举让自己在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由3%提升到29%,引起业界的争议,被认为华为是在低价圈地。不可否认,性价比是华为多年来征战市场的传统优势,但却不是唯一优势,而华为的核心优势在于执行力——可以说,价格和成本优势也是执行力的一种体现。据一位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表示,选择华为主要是因为建设工期更有保障——现在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拉开3G争夺战,建网速度和工期对他们很重要。华为一直以来以“狼文化”著称的快速执行力已经在客户中树立了口碑。 

        而从业务布局上看,相比爱立信等主要竞争对手,华为业务线更广,这有利于抓住更多的市场机会,做大业务规模。在全球电信设备厂商中,只有华为和中兴通讯是三种3G制式“通吃”的厂商。

       其次,华为拓展国际市场的优势更为突出。分析师们一致认为,全球经济疲软有利于华为在发达国家拓展市场,因为这些国家的电信运营商会变得更加关注价格。事实上,华为在这个电信业“冬天”在国际市场的核心区域——欧美市场获得了里程碑式的收获。最近,华为战胜爱立信,赢得了在挪威建设第四代移动网络的合同,以取代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所建设的旧网络。这桩交易是截至目前为止欧洲市场上规模最大的LTE交易。而今年3月份,华为赢得了美国有线电视提供商Cox的一份合约,将为其提供端到端的CDMA移动网络解决方案。这个单子的取得,对于华为突破美国市场来说是一个好迹象。由于来自西方同行的竞争以及涉及国家安全敏感性的问题,美国市场一直是华为难啃的“硬骨头”。在拿下Cox这份合同之前,华为在美国只与Leap Wireless International Inc。做成了一单生意。

        拓展海外市场,华为除了性价比这个明显优势外,在融资方面也更为有利。金融危机导致运营商融资环境恶化,运营商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融资条件的设备商。本轮金融危机对欧美银行影响巨大而对中国银行影响甚微,华为和中兴通讯均获得国家开发行提供的信贷支持。此外,据华为内部人士称,还有一些非洲国家金融机构可以给华为提供资金支持。

        尽管华为2008年的净利润达11.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20%,但是2008年华为内部股票的分红没有相应增加反而减少了。2007年华为内部股票分红为每股1.7元,而2008年则降为每股1元钱。一位在华为工作9年多的华为资深人士透露,公司在分红政策上进行了调整,主要是为了攻打市场储备资金。

       早在去年初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任正非就表示,华为会是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中最大的受惠者。如今看来,这个论断已经得到证实。

内容来自:李云杰a5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9/11/28/2009112801022061375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华为
文章标题:华为会是经济危机大潮中最大的受惠者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