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FTTH下的光纤再造 光纤需求将持续增长

摘要:电信业务的发展,尤其是数据业务的飞速增长和视频业务的引入,对光网络质量和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支撑新兴业务的发展,光通信技术需要创新。另一方面,全业务运营商的诞生,再掀新一轮网络建设、升级高潮,这为光通信新技术发展铺设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电信业务的发展,尤其是数据业务的飞速增长和视频业务的引入,对光网络质量和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支撑新兴业务的发展,光通信技术需要创新。另一方面,全业务运营商的诞生,再掀新一轮网络建设、升级高潮,这为光通信新技术发展铺设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以下是行业人士对光纤发展的一些看法。

    深圳大圣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塑料光纤有待大规模应用

  “塑料光纤(POF)及其应用技术以其独有的特点,在综合布线、局域网络、多媒体应用及视频综合服务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陈伟展望了塑料光纤的市场前景。

  塑料光纤具有连接简单以及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低的优势。“铜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价格不断上升。如果新建筑内采用POF,每年大约节省近千吨铜。”陈伟说。

  塑料光纤在欧洲、北美有着广泛应用,人们将其应用在数字电视、电脑、数字监控、数字音响等设备商上。“一些音乐发烧友的音响相当高级,在这些音箱的后面有一个红光的光口,就是用连接塑料光纤的。”陈伟说。

  未来,网络将朝着多设备、高带宽和多服务的方向发展,因此,陈伟认为塑料光纤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待挖掘。比如,塑料光纤可以解决“最后几百米”的问题,将其配合石英光纤,在宽带网的末端发挥效用;其次,在短距离上用塑料光纤替代,从机房到楼外用石英光纤,把两种光纤配合起来,共同实现传输网络。

  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均在加大塑料光纤网的建设。  因此,鉴于塑料光纤的优势,陈伟认为,国内塑料光纤的生产厂商也应扩大生产能力,加强合作,开发国内市场,促进塑料光纤的应用。“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新增端口数约2000万个。塑料市场规模可达到200亿。正在兴起的塑料光纤市场还包括汽车、工业控制、安防、消费电子、电力控制,每一个领域都拥有庞大的市场空间。”他最后指出。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余周军:光纤需求将持续增长

  近两年,国内的光通信市场在宽带业务、FTTH等的带动下,稳步发展,城域网的建设更推动了光通信设备和光纤光缆的需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博士余周军表示:“全业务的到来对国内光通信市场是一个好消息,3G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将使光通信设备和光缆光纤的需求呈现指数式的增长态势。”

  目前,“光进铜退”得到多方支持,余周军指出,中国电信已决定在2008年9月前停建包括江苏在内9个省市的DSL建设,全面推进FTTx。

  “未来几年中国市场FTTx用户必将出现井喷式发展,2012年中国FTTx用户有望突破5000万户。FTTx带来的连带效应更是不可忽视,整个FTTx光设备市场将突破700亿。”余周军说。

  光通信市场之所以快速增长,得益于移动网络建设对光纤的需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非电信行业需求以及出口的拉动。余周军讲到,3G发展需要更多的基站,导致基站与RNC,基站与基站之间的回传线路数量大幅增长,必然需要更多的光纤光缆。“2008年预计基站建设产生光纤需求将超过800万芯公里。”他说。

  新一轮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出口、以及其他行业的应用将构成驱动市场发展的三驾马车,光通信市场势如破竹。基于此,余周军指出,企业要加强创新,在技术上创新,更要在管理上创新;另外要加强产业集中度;最后要走出去。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重阳:光纤创新是FTTx第一要务

  由于光纤传输的频段更宽,所以FTTx是宽带接入的必然选择,而FTTH是FTTx的最终发展模式,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吴重阳从几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

  首先,随着3G的发展,基站也从单一的宏基站变为分布式基站,在这一过程中,两芯光纤代替了多对的RF缆,光进铜退是大势所趋。其次,xDSL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光纤加xDSL的并存过程还要有很长一段时间。

  吴重阳认为对于现阶段的光纤光缆产业,创新是最为重要的任务。而创新的关键就是尽快掌握预制棒技术。目前全国铺设光缆达1亿多公里,国内厂商的制造能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外国厂商长期垄断预制棒技术,造成国内厂商走了一些弯路。“就像TD,如果不搞外国就有人欺负你。预制棒也是一样,只有掌握了预制棒技术,中国的光纤光缆产业才能真正走向成功。”吴重阳说。

  吴重阳指出,目前国内在光纤拉丝和光缆技术上完全过关。“现在要求光缆能够进入任何地方,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