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国际电信业投资人在日前袒露的关于通信企业在国际影响力中的想法,这种想法反映出通信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的电信产业打造可持续发展和争得影响力的行动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近年来,随着华为、中兴、大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一系列中国本土公司在通信制造业的崛起,不仅为中国在国际通信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还为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本土通信制造之路奠定了基础。
根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于今年3月底发布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已经在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已经基本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与国际企业形成竞争,报告同时认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世界通信设备加工制造中心的地位正逐步确立。
近年来,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国内通信企业已经开始在下一代通信技术领域,包括3G、NGN、IP通信网以及宽带技术上,全面赶上了国际企业。而在交换、光通信、数据通信等国内厂商较为擅长的领域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穆荣平向外界表示,1998-2002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6%;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其中,中国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在逐年扩大:中兴、华为公司占有近50%的程控交换机市场份额,华为、烽火和中兴等公司占有光传输市场份额的50%以上。交换设备是内资厂商在关键技术上最先取得突破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技术更新不断加快。而伴随着3G、NGN等新兴技术的崛起和中国发展这些技术的实际情况,给国产厂商造就了一定的机遇,因而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上,中国企业已经完全可以达到与国际通信企业竞争的水平。
比如在信息产业部举办的3G MTNET测试中,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大唐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测试结果和设备性能都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曾几何时,中国通信设备市场中几乎全部是国外厂商的身影,而如今,凭借着自身多年的发展和打拼,现在国内厂商也将自己的眼光定位于全球市场。华为公司,去年在交换机市场的全球份额已经连续3年夺冠,累计共有1.3亿端口;另据有关统计报告显示,华为在NGN、ADSL上的排名在全球第二;此外,在CDMA2000领域也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而其更是在3G WCDMA领域获得了阿联酋和我国香港的商用定单。“去年,我们在国际市场销售额为10.5亿美元,占整个国际市场的27%,估计在今年将超过30%。”华为一位负责人表示。
中兴通讯2003年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额251.9亿元,其中国际市场合同销售额达到6.1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中兴通讯的众多产品已经进入北美、独联体、亚太、中东、非洲的13个国家,在10个国家新建了海外维护处。该公司的移动、交换、传输、数据等主要产品在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巴西、印尼、尼日利亚等人口较多、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均实现了规模销售。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则利用其独特的企业形式和阿尔卡特全球的资源库及客户市场源源不断地将其产品输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一切都显示,中国本土通信制造业正在逐步壮大并走向海外。
优势仍不突出。我国通信制造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一些问题,比如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与中国电信业市场的整体发展状况不对称。
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间我国电信市场平均增长率达41.6%。但是无论是从电话普及率还是电信业务的应用角度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因此,中国电信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而我国通信制造业在整体规模上依然与世界有着较大的差距。“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仍然较小。”穆荣平副所长指出。据介绍,2001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仅为2942.68亿元,而美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仅移动电话、通信和交换机产值即达555亿美元。同年,我国信息产业最大的企业普天集团2001年销售额为77.6亿美元,仅相当于IBM公司同年收入的6.16%。在技术方面,我国通信制造业在手机基带芯片、射频芯片、软件等核心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有专家指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部分技术甚至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技术发展不平衡,企业获得的关键技术突破还缺乏相关技术的支撑,难以有效的系统集成,形成产业竞争优势。还有许多企业仍然没有掌握关键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近年来积极服务海外市场,在国际竞标中一次次赢得客户青睐;中国通信设备出口已由单一品种向全面解决方案过渡,设备质量和技术水平赢得海外运营商交口称赞;通信设备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强劲引擎,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