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
联通公司被中宣部、国资委确定为十家国有企业改革典型之一,也是入选的唯一一家电信运营商。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中国
联通最大的成功在于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其资产由1994年13.4亿元的资本金增加到2003年底的2050亿元,10年增值150多倍,公司净资产也由1998年的23.5亿元扩大到2003年底的838亿元,增长了34倍以上。中国
联通实现如此成就最有效的途径是创新和变通。
“
联通从零开始,没有创新,就没有
联通。”王建宙董事长说,“
联通走过的每一步都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和战略。”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面对有着几十年根基的强大对手,要成为与之旗鼓相当并独具特色的竞争主体谈何容易?弱小的新生儿想与巨人竞争,传统的方式根本无法实现,因此中国
联通从一诞生就意味着要走创新之路。中国
联通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摸索出了一条条新路,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创新、机制创新以及资本运作……通过走创新之路,
联通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带动了电信行业的整体进步。
盘活资本迈大步
中国
联通的净资产由1998年的23.5亿元扩大到2003年底的83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33.3亿元,净利润等经营累计实现增值130多亿元,而由上市融资实现的增值达565多亿元。通过走资本运作这条“变通”新路,中国
联通的规模和实力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发展。
1998年之前,四年多的时间里,中国
联通以13.4亿元资本金艰难起步,边组建、边建设、边发展。1999年年初,国务院批准中国
联通资本重组后,公司资本金增加到158.8亿元,然而这有限的资金依然难以支撑
联通的发展:要建设覆盖全国的移动通信、数据、固定业务网络需要巨大的投资,而且当时清理“中中外”项目还本付息须支付146亿元,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资金缺口。另外,1999年以后,随着初装费和入网费取消,除了享有灵活的资费政策外,中国
联通不可能像传统电信运营商那样依靠政策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
联通当时也考虑过银行贷款,但其只有23亿元净资产,即使达到100%的资产负债率,最多也只能贷到23亿元资金。面对种种资金需求的难题,中国
联通作出了重大决策:走进资本市场。
中国
联通首先彻底清理“中中外”项目,明晰了产权关系。从1999年起经过一年多610次艰苦谈判,中国
联通取得了项目资产的全部权益,并按政策偿还境外投资者146亿元,所用资金全部由中国
联通贷款解决,没有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接着对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调整股东结构。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先后完成国信寻呼成建制划入、增加国家资本金、原有股东增资等,公司资本金增加到158.8亿元,国家股占79.18%,中国
联通从此成为国家有效控股的大型股份制电信运营企业。
重组改制完成后,中国
联通抓住国际资本市场看好中国电信业以及中国
联通潜在高成长性的机遇,在海外上市,引入国际公司治理规范,实现公司治理结构与国际的接轨。2000年6月,中国
联通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在香港、纽约两地成功上市,筹集资金56.5亿美元,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进入全球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史上的前十名。巨额资金的获得,极大地推动了
联通的发展。一年后,由于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快速的发展,中国
联通股票便被破格列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此次上市被认为是中国电信业格局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2001年,中国
联通开始建设CDMA网络,一期建设投资近200亿元。如何获得巨额建设资金再次成为摆在
联通面前的难题。当时国内资本A股市场强劲,中国
联通抓住良机选择了在国内上市。2002年10月9日,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115亿元。中国
联通成为第一个进入A股市场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并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中流通股最大的企业。所获资金再次推动了
联通的发展,尤其是为CDMA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同时提升了
联通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让用户和投资者的利益统一起来。
实现境内外上市后,为实现“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发展战略,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中国
联通先后两次分别完成9省移动业务和资产的注资,实现了公司核心业务的“整体上市”。中国
联通核心资产实现全面上市之后,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结构,保障包括中小股东在内的投资者利益。
机制革新创一流
上市不仅使
联通拥有了国内外的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受到境内外资本市场多重监管的特大国有控股电信企业,
联通在上市的过程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重塑了公司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建立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公司管理体制。在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并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设立了以独立董事为主任的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资本运作为中国
联通带来一系列的机制转变和机制创新,今天,中国
联通已成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规范治理的综合电信运营企业。
在国内外三地上市,同时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中国
联通的治理结构既要符合境内外上市公司监管规则的要求还要符合《公司法》的要求。中国
联通的治理结构有集团、A股公司和红筹公司三层。中国
联通在集团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制度,由董事会确定每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审议决定重大决策。此外,中国
联通境内外上市公司都设立了独立董事,其中境外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事会主席利汉钊等四人,A股公司也设有包括财务专家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陈小悦、经济学家高尚全等在内的4名独立董事。中国
联通的董事会非常注意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听取他们关于发展战略的意见和建议。知情人士都了解,中国
联通的独立董事绝非“花瓶”,而是真正代表小股东的利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
作为一个国际上市公司,中国
联通按照国际惯例,制订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近年来,我国电信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完成了股份化改革,但在一级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中国
联通做得最为彻底。实行一级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中国
联通更为合理地利用资金,合理投资建网、运营网络;更有利于加强财务监督,总部很容易了解每一级经营机构的财务表现;作为全程全网的运营商,实行一级法人制度更有利于技术上的统一,例如中国
联通在建设CDMA网络时就是集中规划、设计,集中招标的,由于技术标准上的统一使许多业务可以在全国顺利开展。
审计制度的不断改革也体现了
联通的机制创新。2002年之前,中国
联通实行总公司、省公司和市公司三级审计制度。2002年,中国
联通的审计制度由三级变为总公司和省分公司两级,由省公司向市公司派出审计人员并直接对省公司负责。2003年,中国
联通取消省一级公司的审计部门,各省分公司的审计人员全部由总部派出,由总部统一任免干部、统一核拨经费。审计派出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提高了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了约束机制。
中国
联通破除传统体制的束缚,按照投资者要求完善激励机制。中国
联通建立了“以效益为导向,以利润为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据介绍,由独立董事,特别是薪酬委员会根据一系列指标对上市公司CEO进行考核,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利润和资金利用率。管理层制订各位公司领导成员,包括副总裁的考核标准。对各省分公司根据每年不同的情况制订考核标准,目前最重要的是利润指标、收入指标、ARPU指标以及资金利用率指标,每个公司的薪酬总额与考核得分结果紧密挂钩。
在用人机制创新方面,
联通积极推行“干部聘任制”、“职务任期制”和“任前公示制”,将干部的年度业绩考核与其任用紧密结合,通过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大范围调整中层干部。在人才引进上,从2000年起,公司连续3年共拿出27个高级管理职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先后有近4000人报名应聘,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所招聘人员分别在公司总部各部门和省级分公司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2003年,国资委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公司两位副总裁,使得公司在公开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技术和业务创新增实力
十年来,中国
联通从战略的高度十分重视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地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各种电信业务。
在网络技术方面,
联通有着许多的“率先”和创新。当模拟技术盛行时,刚刚成立的中国
联通率先采用当时先进的GSM数字蜂窝技术建设移动通信网络。
联通采用CDMA网络之后,根据中国用户的习惯,独创了CDMA机卡分离技术。CDMA智能网的建设也是一大创新。由于在智能网上技术和业务结合得十分紧密,规范的制订都要根据业务的需要,而国际标准没有特别细致的规定,所以在CDMA智能网建设初期,中国
联通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根据业务的需要制订了许多规范。中国
联通的CDMA智能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放眼全球,能够做到全国范围的标准开放的智能网系统仅有中国
联通一家。
为协调GSM和CDMA两网的发展,中国
联通又开创性地开展了GSM1X技术试验,成功地开发出了“G&C移动双模系统”。这一“双模系统”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并以“世界风”为品牌全面推向市场。该系统建成后,将使GSM用户能够享受CDMA1X的高速数据服务,实现CDMA用户的全球漫游,同时弥补G网和C网的覆盖不足。这将极大地方便广大移动用户尤其是目前的双机双卡用户。
在统一网络平台上,在朱高峰院士主持的该网络平台项目技术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CHINAUNINET为向下一代网络过渡走出了一条新的技术发展路线,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综合业务运营商要提供综合业务,传统做法就是一个业务建一个网,这种做法有很多成熟的、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而且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几乎没有风险。然而,作为综合业务运营商的
联通却不能“循规蹈矩”,因为走传统的老路只能永远落在传统电信运营公司的后边,而且走传统的路投资很高。中国
联通采用ATM+IP技术,建立了统一的多业务网络平台(ChinaUninet)。该平台的建立避免了传统做法投资大和投资回报时间长的弊端,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开通运营、当年盈利1.7亿元的业绩。该网络在世界上开创了绝无仅有的范例,该平台已经向用户提供特色鲜明的“一网
联通业务(UNIONE)”,即在一个网上用一条用户线提供包括语音、数据、互联网、视频业务以及可视电话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
联通在综合智能网上的创新体现了利用综合业务优势进行差异化经营的特点。中国
联通的综合智能网可以将各个网连接在一起,实现业务间的数据共享,开展综合智能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方便的通信平台,成为
联通进一步拓展集团用户市场的优选方案。例如把互联网、移动网、固定网三网用户捆绑在一起,做到统一的虚拟网内,实现统一缴费等等。
多年来的技术创新,不仅使中国
联通的通信能力和生产力不断提高,也大大提升了中国
联通的技术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大增强了中国
联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中国
联通通过与众多合作伙伴以及众多SP/CP合作,一刻不停地进行着业务创新。
联通以市场为导向,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业务。基于CDMA1X技术优势,开发出了丰富多彩、深受用户喜爱以“
联通无限”为总品牌的增值业务。另外WAP2.0业务、流媒体业务等增值业务,也将很快推向市场。“10158短信听”把写短信、看短信变为说短信、听短信,给火爆的短信市场再添一把火;“如意邮箱”、“语音互联”捆绑了
联通互联网业务和移动业务的综合优势……
波特理论说,竞争中有时候是通过改变规则、不玩传统游戏、玩新游戏来超越对手的。中国
联通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沿着创新之路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