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启诚
国内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除了大打价格战外,各大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加紧推出新业务,以期吸引不同的用户。如中国联通成立联通博路、推出“联通无限”,并称这“是中国联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大举措”。中国移动推出“动感地带”,而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则猛推“小灵通”、“游子归家”等业务。
“差异化”服务的经营思路意味着运营商开始从网络经营为中心向服务经营为中心转变,这导致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也从投资转向市场营销,并最终转向管理水平。管理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竞争的核心,包括运营管理系统、运营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运营商的策略调整,使得电信服务商们不得不闻风而动。很早就在业界提出“全电信”概念的亚信,为了适应这种市场的变化,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把张醒生从爱立信请了过来,以期借其电信业浑厚的经验和资历带领自己走入一个新天地。作为亚信直接竞争对手的南京联创,却选择了集团化发展的方式冲击“全电信业务”市场。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件,实际上却透露出了电信业务市场“山雨欲来风江楼”的紧张竞争气氛。
亚信换帅意在“全电信”
2003年2月,亚信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宣布原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执行官兼执行副总裁张醒生将接任亚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一职,全面负责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运营管理,亚信原CEO兼总裁丁健先生改任公司董事长。2003年4月,张醒生正式接任亚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一职。这一对于亚信而言非同寻常的大事,同时受到了媒体和同行各界的密切关注。
亚信从爱立信“挖”走张醒生,让业界感到有点出乎意料。2002年,亚信虽然在主营业务方面做得并不好,数据业务急剧萎缩,但这并非是丁健的错。客观地说,丁健在CEO位置上表现不错,在其任期内,做了一个大手笔——斥资近4亿元人民币收购广州邦讯。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亚信向全电信战略转型的开始,广州邦讯将成为亚信新的利润增长点。
丁健在此次兼并中的表现得到了不少业界人士的认可,但他认为,未来亚信的每一块业务都将以软件为核心,并通过彼此互通、结合、对外战略合作等形式,形成“全电信”综合的核心竞争力。亚信从一年多前,就开始进入移动领域、固网领域,并取得相当大的成绩。在这个时候,领路人如果能够有更好的“全电信”的背景,对亚信这一战略的下一步推动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张醒生便走上了亚信的新舞台。张醒生有着十二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历和丰富的外企管理经验,而这正是亚信所需要的。挖来张醒生,亚信在全电信领域又跨出了自己预想的一步。而现在,包括亚信在内的业界也正期待着这位几乎见证了中国电信产业发展的新CEO如何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在电信行业中纵横了20多年的人脉,催化亚信的“全电信”战略。
联创以集团化应对“全电信”
在亚信换帅的同时,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联创科技则迈上了集团化经营的道路,悄然完成了新公司、新业务的转变,在全电信业务上也踏出了坚实的一步。2003年4月,联创在苏州和南京两地相继成立了六家子公司。据联创科技孙力斌总裁介绍,这6家子公司将分管6块业务,其中3家是专门为全电信业务而设立的。
一口气成立6家分公司,这在电信业还是较为鲜见。相比于亚信换帅,联创走向集团化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动作。2002年,三家国际著名投资商——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GIC)、英特尔有限公司(INTEL)、软库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SOFTBANK)向联创注入战略风险投资1400万美元,并参股成为联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使联创在5年内完成了国企——民营——合资的三级跳。而此后不久,南京联创就将系统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小动作现在看来无疑是其走集团化道路的先兆。
面对新的客户环境,改变策略无疑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其全电信战略。联创科技高级副总裁刘国祥表示,联创成立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将是关键的一步。2003年初,联创科技投资2000万成立了“苏州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向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这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各项业务提供软件产品、全面解决方案及业务集成服务;而位于南京总部的联创科技则负责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两家提供相关服务。同时,联创将原来的通信产品事业部升格为“南京联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公司资源优势研制生产通信设备。另外,为了更好地与日本、美国的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展开深入合作,做好电信增值服务,2003年1月,联创又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联创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全电信市场“窝里斗”
联创与亚信对决全电信市场的白热化竞争,预示着全电信业务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金矿”。随着中国电信的拆分,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等电信运营商都站在了全面竞争的前夜。伴随着运营商竞争格局的变化,电信业务也由语音业务一统天下转变到一个开放的以数据通信为核心的业务框架之下。目前国内的运营商已经认识到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重要性,中国移动使用的BOSS系统,中国联通的综合营帐系统、中国电信的97工程后续改造,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其中,由于中国移动的BOSS系统是对原有系统的彻底改造,投入资金达到了10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商机,使前景广阔的电信市场成为了各大电信基础供应商竞逐的对象。在已经启动的运营支撑系统建设项目之争中,亚信与联创初步奠定了自己在电信市场的领先位置,其中亚信目前拥有9个省的移动BOSS市场,联创则拥有6个省的移动BOSS市场和4个省的联通综合营帐市场。由于本地化的软件开发和管理软件开发,令实力强劲的国际公司对这块巨大“金矿”想为而不能为。联创副总裁刘国祥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历史原因、国内电信业错综复杂以及各运营商采取差异化定位等多个因素,这使得电信业尤其是支撑运营软件方面千差万别。对于国外厂商而言,这个门槛显得过高。因此对于国外厂商来说,在全电信业务市场上显然难有作为。而亚信新任总裁张醒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在通信软件中,没有一个国外的软件企业能与国内企业抗衡,因为它们面对的是庞大的,拥有4亿多用户,而且用户需求极为复杂化的通信网络,国外的同类软件在没有完成本地化开发之前,根本没有办法在这样的环境中运营,这就是亚信等本土企业的机遇。
没有了“外患”的施压,竞争就在亚信联创这样的国内企业间展开。不难看出,亚信换帅与联创走集团化,打差异化策略的举动后面,其意图就是要走在竞争对手前面。毕竟亚信、联创都在国内电信市场耕耘多年,两家在经历了中国电信业最辉煌、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从系统集成公司向软件公司,从INTERNET业务向全电信业务的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