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颖/(通信信息报)
年终岁末,电信业的发展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不乏电信市场的改革与开放。近日,电信专家周光斌发表评论指出,目前外资仍在等待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机。中国入世已两年,外资仍在观望,着实有点出人意料。但是,今年的保守,并不代表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放弃。中国电信业要未雨稠缪,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加快电信业改革步伐,应对国际竞争。
与世界电信市场的不景气相比,中国电信市场是“风景这边独好”。截至2003年11月,中国电信业实现了三个稳步增长:业务收入完成469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电话用户新增10309.4万户,总数达到5.23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但是,不可否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歌猛进的电信业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巨大挑战。
首先,从技术层面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三网融合,电信网被互联网带入RHK怪圈:带宽增长快于业务量增长,业务量增长快于成本增长,而成本增长又快于收入增长速率。其次,从市场结构看,移动市场无论是在用户发展还是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上,都大大超过固定电话,成为我国最大的通信市场。相反,固定电话市场由于自身业务的限制和移动业务的分流而缺乏活力。再次,从业务层面看,宽带将逐步替代窄带,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及多媒体业务演进,话音业务占总业务量的份额将迅速缩小。
由此可见,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电信业的体系结构、管理理念及商业模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固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困境。为此,顺势而为,调整产业结构已是电信业的当务之急。
并且,我们还必须看到,当下,朗讯、沃达丰、SK等国际电信巨头纷纷在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这不仅是全球电信业复苏的征兆,更意味着电信竞争将更趋激烈。面对全球电信巨头的挑战,中国电信业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国际竞争力。
就当前电信市场的现状来看,以3G牌照发放的契机,开放移动市场,实现全业务经营,是结构调整的最有效方式。因为,通过这一途径既可有效破除移动市场的垄断,又可解决移动运营商的业务结构问题,释放单业务经营风险,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固网运营商的资源优势,使3G乃至整个电信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旗帜产业。而且,3G还是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关键,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一张牌。
此外,加快电信业的法制化进程也是中国应对WTO的当务之急。WTO是一个由各种规则、协议组成的法律体系,对参加的各成员国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按照规则行事,是WTO的基本精神。因此,监管部门应建立公正、公开、公平、透明的管理机制,按照WTO规则的要求依法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以实现电信企业间的公平有序竞争。另一方面,要加快电信立法进程,出台《电信法》,为企业提供一个真正依法经营,政府依法行政,用户依法维权的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竞争环境。
总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中国电信业WTO效应将逐步显现。我们必须根据市场的新特点,加快电信业改革步伐,消除不利因素,提高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让中国电信业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