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勋燕/(通信信息报)
适度竞争和有效监管是我国电信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经历了2003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中国电信业再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电话用户突破5亿大关,数据业务发展良好,运营商纷纷加速整体资产上市步伐,互联互通进入新的阶段,《电信法》起草提速……可见,在技术与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电信业仍然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辞旧岁,迎新年,2004年中国电信业依然值得我们期待。
年终岁末,我国电信市场依然“温度”不减,热点不断:小灵通与手机短信互联解冻、3G测试引人关注、中国铁通传出脱离铁道部转托国资委的消息、中电信股东大会通过回购母公司6省市资产……回首行将过去的2003年,中国电信业带给我们诸多惊喜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期待。
热点一:小灵通异军崛起,电信市场更加开放。
作为固网的延伸和补充,这是信产部给小灵通所设定的角色,同时也是小灵通的自身定位。根据有关人士估计,到今年底,小灵通用户将超过3000万户。小灵通的迅速崛起,不仅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固网运营商的营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小灵通满足了很多固定用户的“移动”通信需求。
在制造领域,小灵通厂商阵营却越来越强大。除了UT斯达康、朗讯(中国)、中兴三大巨头外,目前金鹏、侨兴、夏新、华为等实力强劲的厂商也纷纷加入小灵通厂商行列。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小灵通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从信息产业部还传来了好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明年3月份小灵通将与手机实现短信互联互通——这对于小灵通厂商来说无疑又将是一个“强心剂”。
小灵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由当初的“不鼓励、不干涉”到如今的短信互通,监管部门对小灵通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可见,随着监管部门加大市场调节力度,小灵通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目前,小灵通虽然可以实现简单的语音通话,还可以上网浏览、互发短信、下载铃声等,但是2004年小灵通仍有几大问题引人关注:小灵通在技术和应用方面究竟该如何创新?小灵通的发展究竟该以语音业务为主还是以数据业务为主?小灵通究竟应发展到多大的规模才合适……
热点二:准单向收费风行全国,市场化价格体系应及早建立。
4月21日,上海移动公司宣布,全球通用户只要在原有资费基础上每月再支付25元的功能费,就可以在上海免费接听625分钟的网内来话。
4月30日,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向福州联通、福州移动两家公司发出正式整改通知,叫停当时福州正热炒的手机“单向收费”问题。
另外,根据《南方日报》报道,为了应对竞争,广州移动公司也宣布,从8月20日起,神州大众卡在大广州范围内将统一实行免费接听所有来电的资费政策。
……
近一年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各地分公司为了争夺用户,纷纷采取送手机、送话费、推“套餐”等形式大打价格战,其实质是在寻求“单向收费”的另一种实现形式。我们知道,在电信资费问题上,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让市场杠杆来调节电信资费,而且这也符合世界电信业发展潮流。但是,各种变相“单向收费”的做法并不是完全基于市场来考虑,也没有普惠用户,更多地则是出于纯粹的竞争需要,因此不仅对用户不公平,而且还推动了恶性价格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整个电信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虽然各地通信管理局也曾发现苗头及时加以制止,但各种变相的“单向收费”仍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因此,为了保证了电信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市场化的价格体系应该尽快建立,而移动资费的调整则显得尤为迫切。随着移动市场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大,现行的移动资费标准已不再适应市场变化,移动市场对“单向收费”早已有强烈的预期。至于明年移动资费是否会调整,我们仍需翘首以待。
热点三:互联互通引人关注,如何“标本兼治”发人深思。
今年以来,我国电信市场上的恶性竞争事件时有发生,其中相当部分都与互联互通有关。例如,2003年7月4日11时左右,江苏南京电信分公司管线中心人员误将南京通信的违规光缆作为南京电信的废旧电缆割断,其事由是江苏电信南京分公司在清查管线资源时,发现两条来历不明的光缆……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解决互联互通问题相当棘手:从保护国有资产角度来说,光缆电缆显然不应该被侵犯,而且从保护用户利益角度来说,电信运营商肩负着保障用户享有基本通信权利的义务,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些“来历不明”的光缆究竟是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违规光缆出现?很显然,运营商所谓的“窜管”现象根本就不应该发生。
今年,互联互通问题已经引起了信息产业部的高度重视,信息产业部甚至还将“网间结算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列为工作重点之一。10月29日,信息产业部还印发了《关于加强依法治理电信市场的若干规定》,第一部分就是严厉惩处擅自中断或阻碍网间通信的行为,促进电信网间互联互通方面的内容。11月20日,网络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工作组在北京成立。另外,根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的标准,从12月1日起,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发生跨网呼叫时,两大运营商将互相支付0.06元/分钟的互联互通费用。目前,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的分账标准还在紧张地测算中,但移动网间结算标准的出台预示着困扰电信市场的互联互通问题将迈进新的阶段。
牵一发而动全身,互联互通事关电信业大局。从目前来看,互联互通问题不仅需要监管部门采取“硬措施”,同时更需要运营商加强自律,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说,无论是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还是法律手段,其实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互联互通问题,而真正要做到“标本兼治”,关键还在于应该将运营商引导到走竞争与合作的道路上来。当前,尽管互联互通问题依然还很棘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各方的努力下,明年的电信市场将越来越规范。
热点四:移动用户超固定用户, 电信市场结构失衡亟待调控。
对于中国的电信市场来说,2003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根据信息产业部12月16日的最新统计,截至11月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达5.2332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3亿户,比上年底新增5747.4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2.59亿户,比上年新增4562万户。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还继续超越固定电话用户总数。
其实,此前我国的固定电话用户数已经被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10底,我国的固定电话用户数虽然达到2.55139亿,但移动电话用户数已升至2.56938亿,我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移动电话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的国家之一。
由于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的消费特点不同,移动电话用户超过固定已是电信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移动价格战的加剧和终端的普及化,移动市场比固定电话市场更容易展开竞争,从而也使移动电话用户赶超固定用户成为了必然。
的确,移动用户超过固定用户是电信市场结构性调整的自然表现,但同时也表明了固网与移动网之间的失衡进一步扩大。随着数据业务逐渐替代语音业务、宽带逐渐取代窄带,固网的经营肯定将越来越困难,而移动网则会更加如鱼得水。很显然,在电信市场失衡进一步扩大的情形下,原先的分业经营已不再适合电信业的发展,为了应对WTO迎接即将到来的外资挑战,我国应该加快打造四大运营商的步伐,提升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就需要尽快放开移动市场,实施全业务经营。随着电信市场的不断放开和电信改革的深入,至于明年我国是否会出现四个全业务运营商仍需拭目以待。
热点五:3G仍需外场测试,中国应把握发照时机。
随着10月28-30日“3G在中国”全球峰会在北京召开,业界对3G的关注也被推向了高潮。此次会议肯定了3G近一年来的发展成果,并且暗示中国3G牌照的发放仍将延后,因为3G仍需进行第二次外场测试。此后,据《京华时报》报道,信产部第二次外场测试将于明年2月开始,国内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将全部参加测试,包括国内外的几乎全部电信设备巨头也均在测试名单之列。
没有决策,没有拍板,中国仍然徘徊在3G的边缘。此前,业界纷纷传言3G牌照将在今年底发放,国内外大多数电信设备巨头也都对中国3G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从目前来看,中国政府在对待3G问题上仍将继续保持着一贯审慎的态度,这使许多电信设备商大失所望,但同时却能够为尚未完全成熟的TD-SCDMA标准赢得更多的发展时间。
3G是电信业的未来,是全球电信业复苏的希望,那么我国究竟该什么时候发放3G牌照,启动3G产业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外电信巨头都纷纷进行重组或者调整,其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未来电信市场的挑战。此前,我们一直都在担心发展3G将冒很大的风险,但从欧洲以及韩日的运营情况来看,3G在发展初期仍将以语音业务为主,可见对于拥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来说,很显然能够承担发展3G的风险。当然,也有人说,“得标准者得天下”,3G延后是为了等待中国标准的成熟,其实并不尽然。中国标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如果技术领先则完全不必担心没有市场,甚至可以后发制人。
总而言之,中国应该好好把握住发展3G的机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3G产业,推动电信业迅速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随着中国3G步入外场测试阶段,明年人们对3G的关注不是降温而是升温了。
热点六:运营商高层“变脸”,运营业进一步深化改革。
张春江出掌网通奚国华任信产部副部长,王兆成接替蔡庆华出任铁通董事长,王建宙接任杨贤足担任中国联通董事长,严义埙担任网通国际董事长田溯宁任总裁……运营商高层“变脸”成为2003年中国电信业的另一道景观。
高层变动与企业的经营重组是分不开的。网通挂牌成立一年来,为了加快网通集团内的北方电信、小网通、吉通三家融合的进程,以雷厉风行注称的张春江走马上任被业界给予很大的希望。上任之后,张春江大刀阔斧地完成了对网通集团、网通控股公司和吉通的三方整合,并成立了网通国际。目前,网通国际的成立标志着网通融合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摆在张春江面前的仍然还有一道难题,那就是上市。
同时,面对停滞不前的状态,铁通也亟需一位铁腕人物果断采取具体的措施,而一贯务实的铁道部副部长王兆成出任董事长应属众望所归。继任后,王兆成也对铁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据悉,从明年开始,铁通公司将脱离原来铁道部的管辖,直接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并同时接受国务院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虽然铁通将脱离铁道部,但铁通今后究竟何去何从仍然引人关注。
对于中国联通而言,由年轻9岁的王建宙接替杨贤足似乎更是顺理成章。
经过近两年的改革,国内电信业已经形成了“5+1”的市场格局,并且迅速由垄断走向开放与竞争。此前,国内电信运营商高层大多已经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因此,为了应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运营商高层更迭既是电信业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领导团队年轻化的客观需要。也有人认为,国内运营商纷纷进行高层调整,表明我国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电信改革,至于这种说法是否确凿,今后电信市场格局将如何演绎,或许2004年将给出答案。
热点七:互联星空横空出世,宽带发展不可逆转。
9月15日,酝酿已久的中国电信互联星空Chinavnet正式推出。根据中国电信介绍,互联星空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信息和应用服务的收费模式,实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一点结算,全网收益;一点认证,全网通行”,为SP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充分施展的空间,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可见,互联星空的真正意义远不只是一个应用平台,它的出现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宽带产业的发展。
自“跑马圈地”以来,宽带一直受制于应用不足和商业模式不明朗,因此宽带用户发展得并不理想。根据新华社报道,截至到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的宽带用户已经达到了942.3万户。但是,942.3万用户对于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而言,宽带普及率依然还很低。据了解,互联星空的内容和应用不仅注重娱乐性,还注重咨询性和实用性,涵盖了娱乐、教育、证券等多个领域,并涉及咨询服务、电子商务、公众服务、商业应用等多个层面。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如此丰富和有价值的宽带服务必定将刺激他们的宽带消费。
互联星空之所以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关键在于它将成为一个“宽带门户”,为宽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互联星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真正理顺了宽带产业价值链上各个成员间的关系,实现了宽带产业价值链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可以预见,随着互联星空的横空出世,2004年我国宽带产业将迎来一个真正的“雪崩”期。
热点八:运营商掀起回购潮,加快机制改革应对国际竞争。
临近岁末,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完成或拟收购母公司,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12月15日,中国电信(香港)以460亿元人民币向母公司收购包括安徽、江西、福建、广西、重庆及四川在内的6省市资产。至此,中国电信(香港)的运营省份从此前的4个省份增加至10个,并将用户从原先的4510万人增加至1.073亿人。
11月21日,中国联通在香港联交所发表公告宣布,正式向母公司收购9省市网络,收购的总作价为225亿元,作价相当于2003年市盈率7.4倍。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宁表示,公司可能在明年3月的定期年度大会上做出是否收购母公司剩余10个省区网络的决定。
据了解,港股自今年4月底以来,连续7个月上扬,这为三大运营商实施收购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前,摩根大通、高盛等海外投资银行纷纷调高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信用评级,普遍看好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赢利前景。
热点九:数据业务大势所趋,电信业如何应对新的竞争?
数据业务发展迅猛也成了今年电信市场的一大看点。在发展数据业务方面,固网具有独特的优势,固网运营商也因此缓解了因为语音业务下滑带来的营收压力。值得一提的是,迫于竞争压力,移动运营商今年在发展数据业务方面也有所起色。
今年3月28日,中国联通开通运营CDMA 1X,并推出了“联通无限”。此外,中国联通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以提高数据业务支撑能力为主要目标的CDMA三期工程。为了与联通抗衡,中国移动也不示弱。今年3月,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新的与全球通、神州行并列的服务品牌“动感地带M-ZONE”。此后,中国移动还下调了GPRS和IVR业务的资费,发起了“梦网风暴”活动。
当然,在数据业务方面,固网运营商仍是当仁不让的“老大”,今年更是显现出巨大的潜能。比如小灵通,小灵通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能提供目前移动通信中最快的数据传输能力。据了解,小灵通不仅可以提供几乎所有移动数据业务,而且它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28Kbps。
目前,随着价格战愈演愈烈,无论是固网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在语音业务方面,都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因此,在电信业从语音时代向数据时代过渡中把握住发展数据业务的机遇,将成为国内运营商开辟利润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的新希望。勿庸置疑,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明年国内运营商对数据业务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热点十:《电信法》起草提速,电信市场体制建设将提速。
今年以来,酝酿已久的《电信法》何时出台越发引入关注。同时,根据业界的乐观估计,《电信法》很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出台。其实,无论业界估计的这一时间是否确凿,但《电信法》起草提速却是不争的事实。
11月,信息产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电信法》立法情况通报会,向各大电信运营企业负责人及电信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介绍《电信法》起草工作情况。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强调指出,《电信法》立法工作关系到我国电信改革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快电信立法,加强依法监管,是保证我国电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我们知道,从1980年至今,《电信法》的起草工作已经历时23年,由此可见《电信法》立法难度之大以及对于中国电信业的意义非同一般。根据新华社消息,据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明年《电信法》起草工作将加速进行,争取相关司法解释尽早出台。目前,各大运营商手中已拿到再次修改过的《电信法》草案文本,并将于近期提出各自的讨论意见。
众所周知,《电信法》的立法目的在于维护电信市场竞争,促进电信事业发展,保障电信消费者的利益。目前,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也时有发生,无论是电信资费问题、互联互通问题还是困扰电信业发展的其他问题,都迫切需要强有力的监管,由此可见电信监管依然任重道远。无论是市场化价格体系、互联互通机制、市场准入机制、竞争纠纷解决机制还是普遍服务机制等都在期待《电信法》,而电信监管位置的确立,也要求《电信法》尽快出台。因此,电信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电信法》无疑是2004年的最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