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从12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公用
电信网间互联结算及中继费用分摊办法》(下简称《办法》)的出台引起业界关注。此次出台的《办法》首先对两大移动网之间的网间结算费用进行了规定,而未对固网与移动网之间的结算标准进行规定。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表示,这只是一过渡性办法。而
电信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这一过渡期会是半年左右时间,也就是说,最终的网间结算标准将会于明年年中出台。
根据《办法》,从12月1日起,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运营商之间将按每分钟0.06元的标准进行
电信网间互联结算。此前,这两大移动运营商之间不进行网间互联费用结算。《办法》公布后,两家公司均表示,新规定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而此间,两家移动运营商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价格大幅上扬,同时,因为这一消息的刺激,中
电信香港上市股票也大幅走高。
我国原
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是2001年出台的,当时规定了移动网之间通话费用不进行网间结算,互联互通费只在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通话收取,而固定电话对移动电话通话时不收取互联互通费。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介绍说,这一规定在当时情况下对规范网间结算关系,保证网间互联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原有的结算办法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网间互联中的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此次出台的《办法》是在原结算办法的基础上补充、修改和完善的,旨在为现有条件下解决
电信网间互联结算及中继费用分摊中的突出问题提供制度保证,同时也为下一步网间结算关系和结算标准的调整做准备。《办法》增加了3部分内容,并对移动网与移动网以及紧急特服台(110、119等)的结算政策进行了调整。《办法》对原始数据的采集点、关口局须满足的技术要求、路由组织原则等提出了技术保障措施,以减少结算争议。对引发结算争议后如何处理也作出详细规定。《办法》还规定,若双方对计费数据的核对结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可根据即将出台的“网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申请监督抽测,进行争议判定。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经济成本核算工作是信息产业部目前的两项重点工程之一,从去年开始信息产业部就已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
电信网经济成本模型研究,目前具体成本核算工作尚在进行之中。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表示,此次《办法》未对网间结算关系和网间结算标准作出重大调整,只是对当前互联互通结算和中继费用分摊中其他突出问题进行了规范,这是为了适应互联互通工作的需要,在现有条件下采取的过渡性措施。
信息产业部
电信研究完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认为,此次《办法》的出台,只是一种表态。因为对于移动网运营商来说,由于是双向收费,因此网间结算费调整与否,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此次出台两网的网间互联结算,是为了理顺一个概念,即使用别人的网络资源就要付费。对于固网与移动网间互联互通结算费用是否提高,陈金桥认为,有可能会提高,但也不可能达到固网运营商企望的值。此前中国
电信一直认为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每分钟0.06元互联互通费用过低。陈金桥认为即使是提高了固网和移动网间的互联结算费用,移动电话运营商影响也不会太大,因为将会实行双向结算,而此前移动与固网之间是单向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