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的金融海啸直接冲击中国的实体经济,在第三季度末各行业出货锐减库存上升,第四季度全面寒冬。12月13日工信部提出
3G明年投资2000亿,可谓雪中送炭,让中国的通信行业如寒冬中的熊熊烈火,从09年头一直到4月份照亮整个供应链,业内企业都忙生产忙出货忙催物料供应,ODF、DDF、分线盒、
光纤跳线、连接头、散件、陶瓷
插芯、光缆都好像都“不差钱”,产品供不应求。
5月份各企业在期望往年的5、6月旺季的来临,期望5月17日“电信日”拉动
3G而备足“弹药”时,
市场需求却逐步走低,库存堆积起来了,6月份
市场需求继续走低,各大中小企业先后刹车减少生产,减少采购,看看账面的应收款和应付款不免有些着急。

我们回顾2000年的科技股
泡沫,
泡沫破裂前全球光通信业何其火热,遍地黄金。中国国内的
光纤光缆都竞相建厂或扩产,当时在日本有YKK, 日本发条、TOTO、三和等6家公司投资50亿到100亿日元到陶瓷
插芯项目,2美元一只的陶瓷
插芯怎么算都稳赚。谁都没有想到快速形成的
泡沫会在短期内破裂,2001新厂房没来得及剪彩,新设备没来得及开箱就已经要裁减原有的产能。跟随而来的漫长调整期让YKK、日本发条、三和等公司完全退出此行业。沉痛的悲剧似乎又要重演,只是舞台从日本进口来中国。
中国国内通信行业的上述各种产品的供求情况如何呢,每次运营商的招标都有上百家企业参加投标,每次都把原本微利的产品再砍价,砍价的结果是有规模的十几家企业把价格压力逐级传递给上游供应商的同时自己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利润额却越来越低;规模小的企业有的一次就退出、有的能多挨几个回合;台资、韩资企业没能入门。
成本压力往上传递的结果是陶瓷
插芯价格大幅下跌,从2000年的2美元到现在的约2元人民币,而偏偏这个产品的投资却很大。
如果不考虑材料、人工、能源、税收、管理费用,产品销售额差不多只够设备费用,而且投产的成熟期还需几年,还要考虑每年的产品降价。
事实上陶瓷
插芯的材料、人工材料、人工、能源、厂房投入等成本不可能为零;这就不难发现为何日本尚存陶瓷
插芯企业产能一直开不足40%;不难发现为何2000年
泡沫后中国国内没有包括内资、外资和合资的新企业投资到陶瓷
插芯这个看似风光的项目,不难发现为何韩国生产陶瓷
插芯的
PRIMPOTEC在几年前倒闭、韩国庆东也匿迹,不难理解为何台系资金宁可涌向电子行业IC和平面显示面板也没有投资
光纤光缆和陶瓷
插芯行业。
行业内各环节的产能过剩、利润率低,长期以来投资出力赚吆喝不赚钱造成相关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是稍有
市场需求就是久旱逢甘露,拼命发展结果是短期就把气球吹破,所以
3G投入的光环也就在上半年一下子被透支。
目前
3G二期工程、
FTTH建设以及海外
市场回暖,使整个
光纤、
跳线、陶瓷
插芯行业看起来有所膨胀。在此,也要提醒所有行业企业
提高警惕,警惕2001年至2005年因信息高速公路
泡沫影响而长达五年的寒冬重演,业界必须警惕
光纤、
跳线、陶瓷
插芯行业重蹈
泡沫覆辙。
[讯石报道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