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讯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IEC TC/SC46及TC46/JWG8联合工作组标准会议上,亨通光电作为第一牵头单位制定的《IEC 62807-3“通信用复合缆 第3部分:室外复合缆分规范”》正式通过TC46/JWG8新项目立项。据了解,在本次会议前该标准已通过了国标委立项,并已在国内召开三次起草会。
三网融合复合缆国际标准填补国际空白
随着通信事业蓬勃兴起,通信网络业务呈平稳的增长趋势,全球电信和有线电视运营商进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光纤宽带网、多网融合等的建设,通信用复合缆产品市场越来越广,设计者、生厂商和客户都迫切希望对光电混合缆进行规范。
自2015年开始,亨通光电就对IEC的通信用复合缆项目进行跟踪,积极推动及协调国内相关力量,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立项并牵头起草。据了解,该国际标准的制定将为通信用复合缆产品国际和国内的设计和生产、工程使用和检测提供统一的标准依据,填补国际标准在复合缆领域的空白,并赢得了我国通信用室外复合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同时,也提升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此之前,在重庆举行的CCSA TC6/WG3会议上,由亨通光电牵头起草的通信行业标准YD/T 1181.5“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 第5部分: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杆”也通过了审查。
亨通光电成功实现了国内、国外的双突破,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亨通不仅是国内行业里的领跑者,还在国际舞台上也有相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人才、硬件实力雄厚,技术研发有保障
亨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标准定制和专利数均居国内同行首位,主持与参与国际及行业标准定制有309项。
在亨通光电2016年的财报中可以明确看出,它的科研投入持续增长,连续多年科研投入 达到或超过营业收入的 4%,形成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平台体系。科研成果、专利授权不断增长,累计授权专利数量 2442 项,特别是近年来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快速增长,相继承担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技项目262项。
近日,在日本海黑潮海域,亨通海洋圆满完成了连续25天的海底光缆海试,成为国内首家实现5000米水深海试的公司。这是目前我国在国际上海底光缆领域开展的一次难度最大的海试。此次海试的成功,全面验证了亨通所开发的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海底光缆技术与性能。标志着中国海底光缆的技术水平取得重大突破。今后,中国将打破国际垄断,具备承接超长距离、高速率的海底光缆工程以及提供海洋工程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日前,亨通集团和华西集团签约,在张家港保税区合资设立江苏亨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在海洋新能源领域以及军民融合产业强强联合,打造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
足以说明了,亨通对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亨通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证明了这一观点。
“全能优等生”
亨通可以说是光通信企业邻域创新转型比较成功的,让笔者来形容就是“全能优等生”。这不,5月22日,亨通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电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在物联网、宽带接入、智慧社区、量子通信、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亨通还在量子通信、信息安全、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均展开战略性布局,形成了大数据全产业链业务服务格局。
在量子通信领域,亨通已经启动量子通信产业园建设并将建成江苏省首条量子通信干线;
在大数据领域,亨通将在苏州吴江区太湖新城建设苏州湾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项目,打造移动大数据智慧云服务、量子通信信息和网络安全云、光电产业互联网云、智慧社区互联网云、智慧充电网络云五个大数据产业应用平台。
在高铁无线覆盖方面,亨通光电高铁无线覆盖解决方案,具备建设效率高、投资费用低、运维便捷的特性目前,亨通的高铁无线覆盖解决方案已经在兰新线铁路中大范围使用,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作者:甄清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