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打破壁垒布局未来:亨通领衔“中国制造”驶向“智慧海洋”

摘要:近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引发的全国热议,令不少国人将视线投向了浩瀚海洋。而作为海洋经济开发的基础,有这样一家公司正在众强环视的海洋工程领域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条“中国制造”的破局之路,它就是亨通光电。

       Iccsz讯 近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引发的全国热议,令不少国人将视线投向了浩瀚海洋。而作为海洋经济开发的基础,有这样一家公司正在众强环视的海洋工程领域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条“中国制造”的破局之路,它就是亨通光电

  我国拥有6000多个岛屿、1.8万多公里海岸线,海洋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地步。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较高的门槛,海洋通信及电力工程长期以来为少数海外企业所垄断,甚至有“富人俱乐部”的说法。亨通光电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能力,在海底光缆、海底电缆乃至最前沿的智慧海洋上连连取得突破、攻克壁垒,短短几年中就在国际海缆及相关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具备了与国际巨头同场竞技的资本。

  “要知道海缆的生产不是单纯做缆,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能在短时间内追赶上非常不易。现在的亨通,已经做好了与欧美高手交手的准备。”亨通电力产业集团执行总裁李自为这样说道。

  从5000米水深海试说起

  5月8日,亨通海洋“福海号”海试船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5000米水深海底光缆海试,顺利返回常熟亨通港务码头。这是国内线缆制造企业首次实施国际海试及5000米级海试,也是“中国制造”打破国际市场壁垒的最后一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前世界上95%的国际性通信承载于海底光缆,相比于卫星通信以及其他通信方式,海底光缆具有低延迟、寿命周期长、通信量大、保密性强等优势。但海底光缆行业又具有高成本、高风险的特性,施工与维修成本高昂、对产品质量要求极其严苛。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在除了拿到国际接续联盟出具的UJ和UQJ认证外,还要在第三方监督下通过海试,即在真实海洋环境下模拟海底光缆的敷设和回收,对海底光缆及设备配件的性能、可靠性、可施工性进行全面验证。

  亨通海洋携系统集成商和国内外13名专家开展的此次海试于4月11日起航,包含水深5000米的海底光缆和中继器集成系统试验、水深4000米的海底光缆和分支器集成系统试验、水深500米的有中继海缆和无中继海缆“犁埋”试验,整体耗资3000万元。据亨通海洋副总经理孙贵林介绍,海试地点选择了测试环境较为恶劣的日本海黑潮海域,其最大特点是水流急,一小时流量6500万立方米,对海缆施工的张力控制具有极大挑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海底光缆的技术水平,和今后承接超长距离、高速率的海底光缆工程以及提供海洋工程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样具有重大产业意义的突破在亨通光电进军海洋的历程中已经不是首次。早在2014年10月,亨通海洋就与世界500强的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合作部署了里海石油平台整根83公里海底光缆,标志其综合实力达到“世界级”;在2016年的马尔代夫跨洋通信项目中,亨通海洋交付了总长1115公里的有中继和无中继海底光缆,为中国企业之最,其中单根312公里的长度更是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此外,其SeaCom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也成为了首根服役于国家一级干线的海缆光纤。

  而在海底电缆领域,500kV海底输电是目前海缆输电的最高电压等级,亨通高压在2016年实现了重大突破,攻克了500kV交联海缆的超高压材料洁净度控制、超厚绝缘挤出工艺等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并通过专业权威检测机构的型式试验。2017年,亨通高压中标国家电网2017年浙江舟山500kV联网输变电工程海底电缆招标采购项目。此次工程建设将加快我国海底电缆及超高跨越塔技术攻关,解决一系列施工、安装等难题,对促进海洋输电技术发展、构建能源互联网具有重大意义。

  打破巨头垄断的背后

  无论海底光缆还是海底电缆,均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市场相对集中。亨通光电今时能够成功与国际巨头比肩、引领海洋经济时代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海洋通信及电力传输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的专注。

  亨通光电设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部级的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每年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占比达到整体收入的4%以上,在制造行业中极为罕见,亦超过了对高科技企业的认定标准;在其中,海缆又是亨通投资创新的主要方向,从技术到工艺、再到装备,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亨通海洋总经理许人东介绍,亨通目前在海缆方面共计持有12项发明专利、5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以海底光缆的制造工艺为例,包含了海缆专用光纤制造、海缆专用不锈钢管制造、钢丝铠装、铜管焊接、绝缘挤塑、外被层PP绳与沥青制造等多个环节。而亨通海洋在不锈钢造管、铠装成型等技术上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铜管的氩弧焊工艺、绝缘内护套挤出等技术也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经过过去五年的不断研发,亨通海洋成功开发出无中继、有中继两大系列产品,顺利通过36项测试,取得UJ和UQJ认证全系列26张证书,成为“国内认证缆型最多,产品组合最全的公司”。在产能上,其海底光缆年产量达到1.4万公里,能够满足全球四分之一的需求量。

  “海底光电复合缆素有线缆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它所应用的场合是岛屿的供电和通信以及新能源海上风场,一般跨度在20-30公里、甚至有50公里,同时还有抗水压、抗腐蚀等需求,亨通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全面突破。”李自为介绍说,亨通高压的大长度(35公里及以上长度无接头)、大截面(可达3500平方毫米)、高电压等级(500kV)海底电缆生产技术突破了世界海底电缆最大长度、最大截面、最高电压等级技术壁垒,站上了巅峰。2016年,亨通高压完成了俄罗斯国家电网220kV大截面光纤复合海底电缆200多公里整体交付及通电,获得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高度认可,创下了国内出口海缆的最大订单记录。

  在他看来,可靠、高性价比的设计、生产与工程实施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亦是亨通海缆的优势之一。目前,亨通光电的海洋通信、电力传输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已在中国联通、舟山电信、蓬莱岛、上海电信等国内重大项目中应用,同时还应用于埃及、泰国、俄罗斯、土耳其、科摩罗、马尔代夫、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委内瑞拉等多个国家的重大项目。

  投资未来:产学研合作驶向“智慧海洋”

  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军新兴业务领域是亨通光电近年来践行的企业战略,在海洋工程领域同样如此。“智慧海洋”是海洋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2016年底,亨通光电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成立“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今年4月,又与同济大学合资成立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正式在这一海洋科学最前沿位置展开布局,抢占未来先机。

  同济大学是我国最早提出、推动并开展海底观测网研究的科研单位,国内第一个“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就建在同济。目前已拥有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中国基地等蜚声海内外的研究机构,科研水平居国际前列。

  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临港海洋高新产业园,是亨通“吴江-常熟-临港”海洋系统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双方出资比例为亨通70%、同济大学30%。新公司将以海洋和江河湖泊等水下观测网、预警探测网、通信网、环境感知网、海上石油平台等系统的配套装备、组网设计、系统集成和工程服务为核心,打造成为高端海洋装备的研发、系统设计、装备制造及工程服务的全价值链系统服务商。

  据同济大学吕枫博士介绍,水下观测网即将迎来应用爆发,新公司的最大优势在于系统设计。双方目前的合作研究重点为水下观测网核心部件的产业化,并实现水下观测网技术的多领域应用,将以内陆江河湖泊、近岸、深远海的节奏不断向前探索、迈进。

  “此次合作是亨通产学研合作的又一典范。”许人东表示,亨通光电将在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的基础上,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依托同济大学的科研力量,立足深海科学前沿技术的制高点,共同推进海洋系统产业的构建。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