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 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际旭创”或“公司”)接待多家机构调研,接待人员副总裁、财务总监 王晓丽,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王军,通过电话会议进行。
从收入来看,200G 和 400G 等高端产品占公司总出货比重约 70%;从毛利来看,上半年毛利率达 27%,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约 2 个点;从归母净利润角度来看,上半年实现 4.9 亿,同比增长 42%;从现金流来看,经营性现金流上半年实现 12 亿,资产周转情况逐步改善。汇率影响带来的毛利提升在 0.5 个点左右,毛利提升主要还是靠高端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加、产品降本和经营效率提升带来的业务层面的改善。
受益于海外数据中心客户对 200G 和 400G 上量的需求。这两块产品是上半年公司业绩驱动的重要动力。作为全球光模块主力供应商,公司在数据中心市场取得了较高的份额,充分发挥技术、产能和交付能力的优势,积极满足客户的需求。200G 和 400G 光模块,无论单价还是毛利,在行业里都属于相对高端的产品,也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收入和毛利率水平。展望下半年,公司在手订单比较充足,海外客户对 400G/200G 的需求依然旺盛,并将开始产生对 800G 的需求和订单,且下半年并未出现海外客户砍单的情况,预计三季度公司收入会进一步增长。
以下为本次投资者活动问答整理:
Q1:公司在激光雷达业务上有哪些竞争优势,成本和价格等情况介绍一下?
A:由于光模块和激光雷达在底层技术上的共通性,我们把在光模块领域积累的技术、工艺、供应链采购规模和产能等方面的优势复用在激光雷达业务上。公司目前的定位是做激光雷达的 OEM 与 ODM 业务,未涉及整机开发。公司正在开发几款激光雷达中比较核心的发射端光学模组,价值量比较高,并已拿到了一些客户的合同。
公司的优势在于:一是利用光模块积累的技术与工艺,协助客户提升激光雷达中光学模组的性能;二是复用自身的供应链,在 EEL/VCSEL 激光器、电芯片、无源光学器件等关键原材料方面利用旭创的规模采购优势,来帮助客户降低 BOM 成本;三是在制造和产能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产能,不需要投入新的设备即可协助客户提升大规模交付能力。关于具体的产品类型及价格,我们由于和客户签署了保密协议,尚不方便透露。相信随着激光雷达的逐步上量和开发更多的客户,会为公司带来这块收入的增长。
Q2:在产量小于销售量的背景下,存货大幅增长的原因?
A:上半年存货比去年增长 4 个亿左右,主要是原材料的增长导致,而产量和销量都是对于产成品而言的。
Q4:明年 800G 逐渐上量的话,会不会超过 400G 的收入?
A:预计明年 800G 暂时还不会超过 400G 的收入规模。
Q5:去年海外市场占收入比重为75%,今年上半年海外收入超过85%,展望下今年下半年海外市场收入展望如何?
A:这反映出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不同的增速情况,海外市场因 200G/400G 需求多、收入增长较快,而同期国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或下滑,两个市场之间的差异有所扩大。但国内市场需求未来仍非常看好,由于公司在国内市场也具有较强竞争力,一旦国内市场需求恢复增长,公司的国内收入占营收比例也会起来。
Q6:国内数通市场需求稍微下调,明年来看有没有什么指引?国内电信市场包括 G PON,利润率如何展望?
A:国内数通需求在今年下半年有所下降,关于明年的情况我们需要等待今年末或明年一季度的招标信息。预计随数据流量增长以及基于 5G 新的应用技术成熟,国内云计算数据中心市场会回暖。另外,国内的接入网市场和数据中心互联(DCI)的需求预计在未来几年保持持续增长。但接入网产品的毛利并不高。
Q7:在 40G 和 100G 时代,客户对产品的选择近乎一致,而在 200G、400G 和 800G 阶段客户为什么会产生对不同速率选择上的分歧?
A:在过去,客户从 10G、40G 到 100G 的技术迭代升级的步调相对一致,但从 100G 向上升级,不同客户产生了需求的差异。有些客户选择从 100G 直升至400G,有些选择200G作为过渡。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客户自身的流量、业务量、技术路径选择、网络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规划等因素有关。
Q8:明年数据中心客户资本开支是否会放缓到 10%左右?
A:我们无法提前获知客户明年的资本开支规划,客户只会在发布财报后对外披露资本开支指引。但目前看到客户对高端光模块的需求仍在持续,且会在明年产生对 800G 的新需求。
Q9:激光雷达产品需要通过哪些认证,现在认证进度如何?
A:公司正在做 IATF 车规级认证,预计到明年完成认证,目前不影响公司和现有客户的合作。
Q10:看到今晚的公告,管理层对新加坡子公司增资是怎样的考虑?
A:预计未来几年海外市场的需求仍将进一步增长,作为全球主力供应商,公司须在海外拥有较高的产能和交付能力以满足海外客户需求。本次公司管理层对新加坡子公司的增资,有利于充分调动积极性,投入更多精力提高海外产能和海外交付能力,从而加速推进公司国际化布局,继续保持在海外光模块市场的竞争力和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