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港理大伙研发新一代光纤技术

摘要:目前普遍以光纤为基础的光通讯系统,速度为10Gb/s,即每秒100亿个数字单位,而卫炳江与理大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教授吕超、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谭华耀和助理教授刘伯涛负责研发的新一代光纤,则可较现有的技术快40倍,即达到每秒4000亿个数字单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光电子研究中心最近在高速光通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透过新一代光纤技术,可望将现有的因特网速度提升四十倍。该研究更获全球领先的讯息与通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青睐,在过去五年投入设备与资金,与理大共同研发崭新技术与申请专利。

该研究项目由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吕超教授、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谭华耀教授及助理教授刘伯涛博士负责。卫炳江教授表示:「采用理大研发的崭新高速光通讯技术后,每秒可下载超过177小时的YouTube短片。」

  理大团队的科研成果,获光通讯业创新企业华为高度评价,理大与华为并已申请数项专利。华为希望新技术能在数年内推出市场。该研究同时也在《Optics Express》、《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及《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等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理大光电子研究中心将继续与华为合作,开发更高速的实用光通信技术。

  自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教授发明光纤后,光通讯成为现代资讯技术的基础。随着近年人们对通讯网络的速度需求与日俱增,现有的光通讯网络容量接近饱和,光通讯技术更急需寻求突破。光通讯的速度取决于光纤粒子对光讯号有多大的干扰,越高速的讯号越容易受到干扰,令接收端无法准确接收讯号,因此速度再快也变得没甚意义。

  目前,普遍的光通讯系统速度为10Gb/s-即每秒100亿个数字单位。吕超教授与刘伯涛博士结合了光学、统计学与讯号处理技术,令新技术较现有的技术快四十倍,即达到每秒4000亿个数字单位,加上技术实用性及可行性高,引起不少通讯企业的广泛关注,冀与理大共同开发。

  由于光纤里的二氧化硅粒子会与经过它们的光讯号产生光电磁作用,令光讯号受干扰而无法回复原状,从而影响了传送速度。理大团队因此建议用相干接收 (coherent detection) 的技术,在接收端先把光讯号转变为电讯号,然后用相对成熟的电讯号处理技术,补偿讯号在光纤里受到的干扰。

理大研究团队更从实验中发现,二氧化硅粒子对光讯号的干扰不是完全随机的,在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是有迹可寻的,这样便能找到相应的电讯号处理技术去还原讯号。理大团队结合光学、统计学及讯号处理技术,冲破了原有的物理限制,大大提高讯号传送速度。
  
  理大的新技术除了具备崭新的科学概念,更具备重要的优势:电讯号处理实际可行,且符合成本效益。因此,理大研究引起光通讯业创新企业华为的注意。

  华为发言人表示,不少大学的研究虽有前卫的科学创新技术概念,但不符合成本效益及其他物理限制的要求,最终难以实现。发言人表示:「然而,理大的研究方案既有科学创新概念,亦能顾及现实的限制,其科研成果较有可能被继续开发,最终真正造福人群,从商业角度而言,非常吸引。」

  发言人续指,过去数年,理大凭借具崭新科学概念及符合成本效益的实现方案,成功打破了全球最快光通讯系统的纪录,有助巩固华为在国际上技术水平领先的地位。
 

内容来自:香港理工大学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12/11/06/20121106010652983045.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光纤 华为 香港理工大学y
文章标题:港理大伙研发新一代光纤技术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