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恰同学老板

摘要:置身一个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提升人价值的关键在于不断予以开发与培训。于是,从MBA(工商管理硕士)到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或者干脆到国外一流学府游学镀金,学习这件事,愈发显得高端洋气上档次。

   欲造物,先造人。今天的资本圈里,这一古训依旧延续。

  置身一个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提升人价值的关键在于不断予以开发与培训。于是,从MBA(工商管理硕士)到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或者干脆到国外一流学府游学镀金,学习这件事,愈发显得高端洋气上档次。

  一群四十至六十的大佬们,为作业焦急,为考勤挣扎,为考试抓狂。象牙塔里,每个人都在重新孕育着另一个自己。

  在这里,即使你是亿万富翁也不要炫富,因为这地方习惯鄙视有钱人;在这里,不要忙字不离口,这会给人两个感觉,一是你在故作重要,一是你不会管理;在这里,不要说你和某某省长某某局长吃过饭,即便是真的,别人也会认为你不成熟……

  走进象牙塔,成为当代中国资本圈一道独特风景,当老板们变成同学们,圈中广为流传的几条“老板校规”,好像更能揭示“同学”身份的本质。

  学到东西,才是硬道理。张兰,俏江南创始人,先后上过北大光华、中欧和长江商学院,最后干脆跑到英国的商学院。说起收获与心得,“对赌条款盛行的时候,不是没人找过我,但我坚决说不,后来,对赌条款成了众多民营企业的噩梦。这就是学习的结果。没人帮我,通过学习,我就是自己的智囊团。”

  拓宽视野,才能上台阶。彭小峰,赛维创始人,中欧学财务,北大拿EMBA。“做赛维之前做劳保用品,生意到上亿就做不上去了,也没有想象空间。后来到了学校,知道了施正荣,知道了新能源。”三年间,一个市值30亿美元的公司诞生了。

  积攒人脉,才有好机会。张同贵,连锁餐厅“多利川菜馆”创始人,坚称人脉不是他选择商学院的主要理由,不过扫一眼多利农庄的客户名单就可看出,人脉给张同贵带来了很大利益,中欧就从他的农庄采购蔬菜。

  学业之外,同学情谊更是无形资产。牛根生,蒙牛集团前董事长。入读长江CEO班时,因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蒙牛股价急剧下滑。老牛对同学一番动情哭诉之后,柳传志、俞敏洪等同学慷慨解囊,数千万乃至上亿的“救灾款”瞬间送达,比去银行贷款容易多了。

  放眼资本圈,40岁上下这一代企业家大多白手起家,靠转轨时代特有机会发迹,靠个人权威和能力掌控企业,他们洞察人性,深知国情,不乏手腕,但普遍缺乏“两大件”: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前瞻性比较性的视野,商学院恰好为他们补了缺。

  一群老板在一块,系统学习西方那套成熟的管理办法,交流经验思想,了解最新趋势和标杆企业。没有任何身份等级差异,畅所欲言。

  “在这里,你可以是同学。”这是学院的最佳买点,也是面对这些资本圈人物的基本准则。
 

内容来自:上海证券报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13/10/12/20131012013618446295.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职场 商学院 老板
文章标题:恰同学老板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