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讯 以光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长期以来,作为光通信产业链最上游和最核心技术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其研发却一直被少数几家国外公司所垄断。2012年,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光芯”高端微纳工艺生产线开机。中科光芯董事长苏辉表示,这标志着国内企业已掌握了光通信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中国光通信产业链完全打通。
从小兴趣到大梦想
“我对半导体通信、集成电路怀有浓厚兴趣,在大学、研究生阶段就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谈及成长经历时,苏辉总是会提到这个伴随自己多年的“小小兴趣”。
在这个“小兴趣”的推动下,1998年,已获得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的苏辉远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电子工程系留学,在取得光学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后,又进入美国伊利诺依州香槟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6年,苏辉进入世界知名的半导体通信设备与服务供应商——美国安科(EMCORE)公司从事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发工作。多年产业实践,让苏辉意识到科研成果只有实现真正的产业化,才是促进发展、实现成果价值的唯一出路。
近10年来,中国的半导体光电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在与国外大公司的竞争中常常受制于人。日益壮大的中国光电业对高端人才、核心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
2010年,怀着攻克核心技术、带动中国光通信产业升级的宏大梦想,苏辉放弃国外种种优越条件,回国进入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担任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
掌握核心技术
才能实现自主创新
在“光芯片—光模块—系统—运营商”这条光通信产业链中,最上游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全球专业生产这种芯片的厂家也不过三四家。由于只能从少数几家垄断公司进口芯片,中国光通信行业长期集中于产业链中低端,不仅承担着高昂的竞争成本,创新能力也被牢牢压制。
苏辉告诉我们,光芯片既是技术核心,也是价值核心。以光纤入户必不可少的光调制解调器价格来说,光芯片占了其中的1/3至1/4。“我们可以想象,多年来国外公司依靠技术垄断从中国市场拿走了多少利润!”
没有核心技术,失去的不仅是利润,还有创新能力。光芯片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其他诸如光器件、光模块等环节必须服从和围绕它来展开设计和生产。因此,不掌握光芯片设计生产的核心技术,中国光通信行业就无法开展自主创新,只能在产业链下游从事低附加值的环节而仰人鼻息。
正鉴于此,苏辉在福州软件园创办了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研发方向瞄准了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开发。经过艰苦攻关,2012年,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半导体“光芯”高端微纳工艺生产线开机,中科光芯在业内赢得了“中国光芯拓荒者”的美誉。2014年,苏辉入选第十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
目前,中科光芯在光通信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产量30多万颗芯片,月均收入两三百万元的首期目标,领先全球的10G DFB可调节激光器等多款高端芯片也即将推出。
随着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让优秀人才实现“名利双收”的一系列措施的逐步落实,会有越来越多的像苏辉这样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投入推动福建产业升级的时代浪潮之中,转化更多的科研成果运用于“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