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 2023年7月3日,由SubOptic协会委托的最新研究报告发出警告:全球老化的海底光缆维修船队正成为制约海底光缆建设发展的关键瓶颈。这份由TeleGeography和Infra-Analytics联合完成的研究指出,未来15年全球海缆行业需要投入高达30亿美元用于维修船队的升级换代,否则将无法支撑快速扩张的海缆网络建设需求。
报告显示,到2040年全球将新增160万公里海底光缆,相当于现有退役光缆数量的两倍。与此同时,47%的维修船将在2040年前达到40年使用寿命极限。这种供需失衡将导致年度维修量激增36%,特别是在西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等高需求区域,维修能力不足的问题将尤为突出。
"这种状况正在形成恶性循环,"报告主要作者Robert Clark指出,"一方面海缆建设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维修能力却在持续衰减。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海缆故障得不到及时修复。"
报告详细分析了当前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首先是船队老化问题,近半数维修船即将退役;其次是高使用率区域的维修积压日益严重;最后是新船投资严重不足。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全球新造维修船数量不足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行的区域维护体系正面临严峻考验。调查显示,70%的维护公司和61%的海缆所有者认为现有体系难以满足未来15年的维护需求。这种状况因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而进一步恶化,各国政府对海缆安全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导致维护工作面临更多监管障碍。
"我们正站在十字路口,"SubOptic协会技术总监表示,"要么立即启动大规模船队更新计划,要么就要面对海缆网络可靠性持续下降的风险。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关系到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长期稳定。"
报告建议采取三管齐下的解决方案:首先建立行业联合投资基金,确保维修船建造的持续投入;其次开发新型混合商业模式,提高维护效率;最后推动国际合作,特别是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新兴区域建立联合维护机制。
多位行业专家警告,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未来5-10年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海缆维修危机,这不仅会影响新建海缆项目的推进,更可能威胁现有海缆网络的稳定运行。目前,包括中国、日本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