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 一项新的研究警告称,全球老化光缆维修船队可能会阻碍即将到来的海底光缆建设热潮。
受海底光缆协会委托的一份报告估计,在未来 15 年内,海底通信光缆容量行业将需要花费 30 亿美元来升级其维修和维护船队。
据预测,在此期间,部署的光缆公里数将增长48%,而年度维修量可能会增加 36%。
根据该研究,从现在到2040年,约有160万公里的新电缆系统将被投放到海洋中,这几乎是退出服务的光缆量的两倍之多。
同时,到2040年,全球光缆船队中47% 的船只将接近其40年使用寿命的尽头。
报告作者指出,这一脱节现象增加了光缆故障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像西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这样的地区,这些区域需要大量不成比例的维修量。
这些因素“引发了对现有维护船舶能力是否能够维持服务质量的担忧。”
报告称,虽然现有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该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但老化的船只、高使用地区维修积压以及对新船只投资的需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并非首次向行业和政府发出警告,即看似普通的维修船可能会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瓶颈。
报告将大规模的海底光缆系统长期投资与对电缆船只投资不均进行了对比。
报告指出:“新船只的间歇性投资以及将二手船只引入维护船队的趋势,是高资本成本、市场不确定性和维护协议经济因素的产物。”
该行业本身对其目前维护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表示怀疑。根据现有体系,全球被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光缆通过区域内的联盟协议或专有协议进行维护。
但一项调查发现,70% 的光缆维修公司和 61% 的海底光缆所有者质疑当前体系在未来 15 年内为该行业提供服务的能力。这种不确定性因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及安全担忧而加剧,导致政府审查和监管力度加大。
作者指出,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能够解决所有商业和运营问题:“解决全球维护覆盖范围的差距,特别是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新兴地区,将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
但他们敦促各方灵活应对,并愿意让传统做法演变以适应各方利益和不断变化的权力格局。他们表示:“混合商业模式、基于资产的竞争以及协作招标流程可能为解决现状的局限性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