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 作为光模块核心器件,高速EML芯片长期依赖进口。在2025年光电子与通信会议(OECC)上,泽达半导体宣布成功开发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100G PAM4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标志着高速光通信芯片量产化取得关键进展。该成果由项目总负责人Dr. K. Huang团队主导完成,相关论文已被OECC收录,并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技术创新驱动量产化突破
泽达半导体采用单脊波导结构和单对接再生生长技术,简化了传统EML的复杂制造流程,同时优化了抗反射(AR)涂层,显著降低了残余反射对信号的影响。此外,团队通过精确调控InGaAsP多量子阱(MQW)的带隙和应变,使芯片在光电性能和量产稳定性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模拟模型和反射结果
高性能表现符合国际标准
测试数据显示,该芯片的3 dB带宽达到54 GHz,在25°C至70°C的工作温度范围内,TDECQ(传输色散眼图闭合代价)均低于3.0 dB,完全符合IEEE标准要求。这意味着它能够稳定支持100G PAM4高速信号传输,适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和5G光模块应用。
量产能力已就绪,加速市场应用
目前,泽达半导体已建立完整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从外延生长、光刻刻蚀到芯片测试均实现自主可控。团队还自主开发了一套测试系统,可高效评估芯片的直流特性、高频响应及PAM4眼图质量,为大规模量产奠定基础。
项目负责人Dr. K. Huang表示:“我们的设计不仅优化了性能,更注重低成本、高良率的量产可行性。随着5G和数据中心对高速光模块需求的增长,泽达的100G PAM4 EML将帮助客户降低供应链风险,并推动国产光芯片的普及。”
市场前景广阔,助力国产替代
随着全球数据流量激增,100G及以上速率的光模块需求持续增长。泽达半导体的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EML芯片的量产空白,也为中国光通信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持。未来,该技术有望进一步扩展至200G/400G更高速率市场,推动全球光通信技术的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