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突飞猛进,宽带服务对于高速数据流量管理的需求正呈现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在此情形下,通信服务提供商和互联网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怎样在提升边缘网络带宽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Coherent 高意作为高性能光网络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之一,推出的业界首款 100G QSFP28 ZR 相干收发器,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完美的解决之道。
Coherent 高意战略市场经理谭本明在《边缘网络的变革:Coherent 100G ZR 收发器》报告中明确指出,相干下沉的趋势正从城域网络加速向边缘网络转移。主要应用场景涵盖无线回传、政企专线服务、PON 回传等。未来 5-10 年,此类边缘网络的光互连技术将从 10G/25G DWDM 强度调制直接探测(IMDD)技术全面升级为 100G ZR 相干技术。而 Coherent 高意的 100G ZR 相干收发器,正是推动相干下沉的关键使能产品。它采用QSFP28的超小封装,功耗低至 5W,还支持 CMIS&C-CMIS或SFF-8636等标准管理接口。
100G ZR QSFP28 DCO 光模块:突破传统瓶颈的革新力量
过去十年间,传统 10G DWDM 在边缘网络部署中曾取得广泛成功,但面对如今与日俱增的数据需求,其带宽瓶颈愈发凸显。互联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急需一种高带宽、低功耗、能无缝升级且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基于广受市场认可的光电技术平台,Coherent 高意推出的 100G QSFP28 ZR DCO,凭借专有的Steelerton™ DSP、Flextune™自动调谐技术、高集成硅光 PIC 和专用型功率优化可调谐激光器,为用户的边缘网络升级开辟了全新路径,并于 2023 年荣获在光通信领域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广泛影响力的 Lightwave 创新奖。
Coherent 高意 100G ZR 光模块是业界首款采用 QSFP28 规格的可插拔数字相干光学(DCO)收发器。在 ROADM 线路系统中,它能提供 0dBm 的高输出功率,仅 5.5 瓦的功耗水平更是为行业树立了全新标杆。100G ZR 运用 100G DP- QPSK 调制和 FEC 前向纠错技术,搭载 Coherent 高意自研的 Steelerton DSP 芯片。在传输能力上,非在线光放大下可传输 80km,在线光放大则能满足 120km 并可扩展至 300km。另外,100G ZR 可实现全 C - band 波段调谐,支持 50GHz 或 100GHz 通道间隔。其创新的 Flextune™自动波长调谐技术和可远程数字诊断功能,极大地简化了网络运维工作,降低了部署复杂度。
多场景应用:全面助力边缘网络升级
· 宽带接入流量汇聚:100G ZR 能帮助用户将传统 10G 或低流量汇聚在 100G 边缘相干链路上,实现从灰光链路向 DWDM 彩光链路的升级。
· 无线中回传:在各类传输(x - haul)链路中,100G ZR 可将 10G/25G 业务汇聚到 100G 相干 DWDM 上,在维持低延迟的同时显著提升传输容量。
· 政企接入网络:在现有交换机或路由器设备的 QSFP28 接口上,插入100G ZR相干模块即可实现到主系统的零接触开通,通过 Flextune™自动波长调谐等智能化功能实现即插即用(PnP),并具备在传统色散补偿链路进行传送的能力。
面向 ROADM 网络:降本增效的关键利器
众多网络运营商拥有大量基于 ROADM(非 IP over DWDM)的城域网络,IP 流量需经 Transponder 或 Muxponder 将客户侧交换机或路由器光模块发射的灰光信号转换为彩光相干光信号。而使用 Coherent 高意 100G ZR 光模块,客户可在交换机和路由器接口直接即插即用传输彩光相干光信号,消除 Transponder/Muxponder/DCI 盒等中间设备和客户端光模块的互连,精简机柜空间、减少电力功耗、降低制冷要求,简化网络设计安装与维护,增加网络可靠性并减少平均修复时间,最终大幅节省相关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
可插拔线路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节省用户成本
Coherent 高意还推出了与之配套的业界最小的可插拔线路子系统(POLS),兼容交换机或路由器端口,在 QSFP - DD 的超紧凑封装中内置双向 EDFA 光放大器,并能自动根据线路的衰耗情况进行智能配置,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质量。其与无源的波分复用线缆组件配合起来就是一套线路子系统,为 IP over DWDM 这一理念的更大规模应用铺平道路。
综上所述,终端网络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相干下沉,促使相干技术向边缘网络不断拓展。在此过程中,IP - OVER - DWDM 方式优化了光传送网络的结构,去除了非必要的设备层,为客户带来了超乎预期的成本节约。而这一提升的价值,正是由标准化小封装可插拔相干光模块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