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 多位分析师表示,随着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交易在世界各地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审查,这笔交易看起来“极不可能”获批。软银将因此损失740亿美元进项,但英伟达的前景依然光明。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半导体分析师艾伦·普利斯特利(Alan Priestley)称,这笔交易在世界各地面临越来越多的监管调查,并特别强调了英国、欧盟、美国的担忧。他表示:“我认为这笔交易极不可能获批。”这笔交易原定于2022年3月完成,但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8月份承认,这个最后期限之前恐无法完成交易。
Arm于1990年从名为橡子计算机(Acorn Computers)的早期计算公司剥离出来,其节能芯片设计用于全球95%的智能手机和95%中国设计的芯片上。2016年,日本软银集团斥资320亿美元将Arm收购,并将其芯片设计授权给50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使用这些设计来制造自己的半导体。
批评人士担心,与自行设计芯片的英伟达合并可能会限制Arm的“中立性”,限制竞争对手使用其半导体设计,并可能导致该行业价格更高、选择更少、创新减少。但英伟达辩称,这笔交易将带来更多创新,整个芯片行业将从其增加的投资中受益。
收购失败对英伟达影响甚微
面对多方反对,英伟达再三强调,该交易将有利于ARM本身和芯片行业的发展,如果收购可以完成,将致力于保留ARM的开放授权模式,并确保其IP可供当前和未来所有感兴趣的被许可人使用。换言之,英伟达不会阻止ARM的出货。
外媒报道称,英伟达已经向中国监管机构提交了审查申请。中国反垄断法规定,如果要合并或收购的两家企业的全球营收超过100亿,并且每一家在中国营收超过4亿,或者两家企业在中国的合计营收超过20亿,每一家至少在中国营收超过4亿,必须经过中国审批。
但从现在的进展来看,英伟达在主场都无法说服美国政府,“中国商务部会放行吗?”该人士说得坦白。“但英伟达在资本市场正得意,收购失败对其影响应该比较小。”
目前,市场对英伟达GPU以及数据中心AI芯片的需求可谓旺盛,助推公司业绩股价齐飞,从2015年开始,凭借在图形处理器领域的优势,该公司在6年之间股价上涨幅度累计超过了7000%,在“全宇宙”和“元宇宙”的双噱头加持下,其市值正在向8000亿美金迈进。
据悉,这则收购案的截止日期为2022年9月,如果英伟达的这项收购案依然无法通过各方审查,那么总共将损失12.5亿美元预付款,留给英伟达的时间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