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破产将为行业调整带来新机会
爱立信:爱立信首席执行官思文凯(Carl-Henric Svanberg)近期在纽约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
北电申请破产保护有利于
爱立信增加全球市场份额。作为目前全球系统设备商的领头羊,其业务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早在几年前,有分析师指出
北电可能成为
爱立信的收购目标;近期,有传闻
爱立信曾向
北电发出过交易要约。
思科:在数据网络市场,
思科仍然在每个区域和大多数产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在仅面向Nokia/NSN的电信供应市场中排名世界第二,同时
思科的财务业绩表现也非常强劲,并且在运营成本方面,现金/投资的比率为4。
思科完全可以利用其市场力量和现金流优势,明智地开拓新市场。
思科已表示,将积极进行收购,CEO钱伯斯曾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预期未来几年会有“自然整合和并购”。
Juniper、 Tellabs和Ciena:作为
思科的竞争对手,
北电的以太网和企业网对于Juniper、 Tellabs和Ciena显然颇具吸引力。这些公司都具有通过并购实现业务增长的经验,并且与
北电在地理和文化方面都有相似的背景,同时也有一些产品与
北电的产品重叠。更为重要的是,
北电在北美以外的市场具有广泛深入的渠道,这一点对于上述公司具有很高的价值。
诺基亚西门子:今年4月,传闻诺西已提出收购
北电的大部分资产,其中包括后者旗下盈利的运营商网络子公司的大部分资产以及开发下一代无线技术的研发部门。诺西通信目前正在积极向美国运营商求购,而
北电网络在美国市场拥有庞大的客户群。
华为:华为一直在寻求进入北美市场的途径,在联手贝恩收购3Com公司失败后,
华为希望以收购方式进入北美的计划被迫折戟,此次如能顺利收购
北电的城域以太网业务,无疑能重新获得进入北美市场的机会。目前,
华为在光通信市场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且一直在固有市场份额和新增市场份额上占据领先地位,而
北电在40G/100G光网络市场领域的技术也非常先进,因此两者在业务上非常互补。如果收购成功,
华为每年将增加15亿美元的收入,而且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
华为也拥有更多价格谈判主动权,但
华为的竞购无疑将面临其他对手强有力的争夺。基于此,业界很多分析师认为
华为接手
北电业务可能性比较大。然而,
华为高管曾在接受媒体采访否认这一说法。
北电中国业务不受影响
北电网络积极推进生产与研发的本地化进程。到目前为止,
北电网络已经在广东、辽宁等地建有5家生产型和工程服务的合资企业,并在北京和广州设立了3家大型研发中心,致力于下一代网络与
中国适用技术的研发。
北电网络在加拿大、美国等地申请破产保护后,曾经正式发布声明,将进行全面业务及财务重组,其
中国区业务不会受到美加地区申请破产保护的影响,继续正常运行。同时,
北电的一些重要客户也表示,与
北电的业务关系短期内不会出现任何变化。
针对“
中国电信已逐步将
北电排除在建网设备商之外”的传言,
北电5月25日发表声明强调,“传我们已被
中国电信淘汰的内容是错误的。
北电为
中国电信部署CDMA网络的范围为六个省市,我们仍在继续供货。”
北电坦言,今年2月,
北电对外宣布全球裁员3200人,“但
中国区所裁人数不足全体员工20%,在
中国目前仍有超过1000名员工。”同时强调,
北电在
中国区及整个亚洲的业务依旧正常运营。
北电的破产不会对整个行业立即产生影响,因为
北电已经在逐渐衰落,而且破产重组也是需要时间的。对于
北电的三个关键群体——客户、投资者和员工,破产消息的宣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先前关注的问题,而是使他们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加强了。通过破产保护,现在
北电的命运将主要取决于其债权人和法院部门。因此,其今后的结构重组将会更加残酷,并且很少能在
北电的掌控之下:产品线、技术、合作伙伴关系、部门甚至客户,都将通过候选决定其是关闭,还是出售。
附:据国外媒体最新消息,包括
北电前总裁罗伯特•弗查特(Robert Ferchat)在内的多名
北电前高管近日计划融资至少10亿美元,以拯救正处于破产保护的
北电。如果弗查特可以获得成功,
北电可避免被分拆并继续由加拿大政府控制。不止如此,
北电还可以和其他加拿大的科技公司一样,在建设全国性宽带网络的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加拿大政府也参与了该计划的投资。罗伯特•弗查特能否力挽狂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