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地工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总体运行低迷,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武汉东湖高新区也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危中寻机,乘机而为。
今年前两个月,东湖高新区逆势飞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飘红:高新区完成企业总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25。5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7%、87。9%;完成财政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31。5%。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传铁告诉记者,只要坚定信心,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就能率先走出危机影响,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
抓机遇,开拓发展新领域
新年伊始,高新区内几家3G相关企业传来喜讯:由于产品订单增加,企业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华工正源、多普达等几家企业都提出要招收大量员工,扩大产能。
“东湖高新区主动分析国家扩大内需和优化产业结构政策带来的机遇,大力推动3G、新光源、新能源等新型产业,为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刘传铁介绍说。
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光谷3G产业联盟;
烽火科技和湖北移动正式签署了合作及采购协议;
普天集团在中国移动TD二期招标中中标武汉、石家庄和昆明等城市,其中武汉市场中标额超2亿元,份额达60%;
同时,东湖开发区还抓住国家、省、市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和“光纤到户”、“十城万盏”等计划,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半导体照明(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化基地和风电产业园,引进建设了全永磁风光互补发电、凯迪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项目,以及迪源、华灿、富士康等一批LED项目。
从去年开始,光谷光纤到户、LED、太阳能照明等新型产品相继批量进入市场,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统计,1-2月,光谷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108。54亿元,同比增长33。7%;能源环保新材料产业完成总收入25。33亿元,同比增长29。1%。
布局新产业,政府乐做“推手”
去年11月,东湖高新区布局发展生物产业,启动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总投资超百亿元。
目前,上海新生源、美国沪亚生物、国药控股、武汉口岸药检所等等30余家企业和机构入驻生物城。10家医疗器械企业签订了入住医疗器械创新园协议。
在光谷生物城建设的带动下,东湖高新区去年生物产业总收入突破百亿元,今年1-2月,生物产业完成总收入10。88亿元,增幅17。9%,继续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势头。
去年,东湖高新区在还投资100亿元加快金融港项目建设,一个集金融数据处理、创新研发、呼叫、培训功能于一体,具有区域性、专业性、功能性的现代“金融港”正在形成。目前,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泰康人寿、光大银行、中国银联等多家金融机构有入驻。
细化服务,助企业渡难关
危机当头,为企业排忧解难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3月17日下午,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一楼大厅内嘉宾云集。东湖高新区举办了促进新光源产业发展和产品推介会,帮园区半导体照明企业推广产品。武汉市10余个部门现场表示将在今后城市建设、道路照明等方面,优先采购高新区内的LED、太阳能照明以及风光互补等照明产品。
这样的举措,在东湖高新区不胜枚举。
去年9月至今,管委会主要领导先后5次到富士康项目调研,对企业提出的用电、绿化、公交线路延伸、物流中心审批核准等具体问题,及时沟通协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高新区先后与20家银行确认落实了106家企业121亿元的贷款授信,并鼓励政府基金与银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超过1亿元的融资支持,不少中小企业到期还贷的压力和“融资难”问题迎刃而解。
刘传铁告诉记者,面对寒流冲击,高新区管委会始终与企业在一起,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