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李建平余波杨霞清
执笔:杨霞清
2003年的中国,成为全球的“3G最热区”。围绕着3G牌照何时发放、政府采用何种标准等诸多问题,业界整整猜测了一年的时间,最终却似乎空等一场。不过,到2003年底,
众多利益团体似乎已经达成共识:3G牌照的发放方式与发放时间,最终将是中国利益最大化的直接体现;中国已经启动第二阶段的3G外场测试,3G牌照可行的发放时间将在2004年下半年。
中国3G闹哄哄的原因在于众多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面前悬挂着巨大的市场“画饼”。根据预测,2007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将达到近5亿,其中3G用户将占到其中的30%,约为1.5亿户,这意味着“中国3G”将带来近2500亿元人民币的3G网络投资和2700亿元人民币的终端市场规模。
巨大利益诱惑之下,跨国设备制造巨头的领导人纷纷造访中国,这其中有美国高通CEO艾伦·雅各布、阿尔卡特全球总裁詹麦廷、NEC新任全球总裁金杉明信、爱立信CEO思文凯、朗讯CEO陆思博,以及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公司的领导者。
这些电信业的重要人物造访中国的同时,也纷纷掷下巨额资本,以博得中国政府及运营商的好感,为其下一步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做好铺垫。北电网络宣布,今后的三年内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将超过2亿美元,其在中国研发中心的人员数量也将由400人扩充到800人,以加强中国3G技术的研发。高通则通过1亿美元拉动中国CDMA产业、朗讯投资5000万美元在江苏南京建立3G研发中心、摩托罗拉掷下9000万美元、阿尔卡特追加1.45亿美元研发资金;此外,爱立信已经于2003年9月推出首款中国本地研发生产的WCDMA基站产品,而松下电器、三菱电机、索尼爱立信也纷纷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进行3G手机的生产,电信设备商们纷纷对中国眉目传情。
与此同时,跨国运营商也跃跃欲试。2003年10月,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NTT DoCoMo派出庞大展团,开始对中国进行试探性接触,在中国拓展其海外业务的试图非常明显。此外,沃达丰、和黄也在寻求与中国运营商合作,以便能够分享中国3G盛宴。
“跨国公司均在竭尽全力地开拓中国3G市场,鼓吹中国应尽快发放3G牌照,希望中国大干快上3G网络。如此一来,中国就可成为3G的试验推广场地,成为挽救陷入困境的跨国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救心丸。”一位电信研究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跨国公司鼓吹中国大干快上3G是居心不良。他认为,中国上不上3G,上何种制式标准的3G,对目前3G全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国内设备供应商因为在3G研发上投入不菲,也期待牌照早日发放。华为从1998年开始进行WCDMA商用系统研发,累计投入资金已经超过40亿元人民币,今年投入3G研发的费用更是接近10亿元,占公司研发总投入的30%以上。此外,以中兴通讯、中国普天为代表的中国通信制造商在3G研发上也投入了巨资。发放3G牌照的另外一个动力是中国的电信业改革,据有关有专家称,4张牌照分发四大运营商,已是预料中事,借此打破当前移动通信市场的“双寡头”竞争局面,将使电信改革向前推进。
同时,也有人考虑,如果中国3G产业启动时间过晚,也有可能丧失产业发展机会,重蹈2G时代覆辙,落后于国际3G市场。但是,中国的TD-SCDMA标准起步和应用要比WCDMA和CDMA 2000晚,目前也没有投入应用的实例,而WCDMA和CDMA2000都已经具有商用网络。鉴于2G标准中国受制于人非常严重,中国政府自然会极力扶持本国标准。况且当前3G在欧洲及韩日的发展状况表明,3G市场需求仍不足、商业运作模式还不成熟,启动过早具有较大风险,使3G成为泡沫。而且,如何构筑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评估3G目前在中国的商业前景等等,也都还需要时间。
这些压力促使决策者在标准尚不成熟之前慎之又慎。业内预计3G运营牌照的发放时间表预计将延迟至明年下半年,而从牌照发放到网络进入商用阶段,还需要18个月的时间,由此推算,最早也要到2006年中国3G才能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