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讯 全球光通信领域瞩目的OFC 2025展会完美收官,今年展会热度聚焦1.6T/3.2T等超高速光模块技术突破,多家领军企业携前沿解决方案亮相,OIF、以太网联盟等组织更带来多场重磅联合演示。作为OFC展会最大的参展群体,中国光通信厂商也贡献了多款高端产品,尤其在光通信芯片领域,随着中国100G/200G每通道产品方案在OFC成功亮相,中国光通信产业链打破缺芯瓶颈的转型升级进展取得了重大里程碑。
本届OFC展示高端光通信芯片代表厂商之一,上海米硅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米硅科技)推出了一系列面向高速光通信领域的先进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单波100G的400G/800G CDR收发套片、LPO收发套片、AEC/ACC有源铜缆芯片,这些产品在展会现场获得了业内客户的高度关注。目前米硅正全面投入研发单波200G的800G/1.6T LPO收发套片。
国产单波100G/200G芯片组登场 紧随国际市场先进水平
据讯石了解,米硅科技单波100G的400G/800G CDR收发套片专为单波 100G 的 400G/800G 光模块设计,采用前沿设计与先进工艺,具备高集成度、低功耗等特点,满足数据中心内部高速互联需求。CDR/LPO 收发套片均有 VCSEL 驱动和硅光驱动两种方案供客户灵活选择。另外,正在大力研发的单波200G的800G/1.6T LPO收发套片预计2026年流片送样。这不仅是单波100G到200G的工程迭代,更标志着国产电芯片达到国际同步水平。
米硅科技CEO罗刚博士接受讯石光通讯网采访米硅科技CEO罗刚博士,他认为中国光通信产业经过30年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在光通信系统设备,光通信器件及模块产品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集群。但在光通信芯片领域,包括激光器、探测器、驱动芯片、TIA和CDR以及DSP等在内的光电芯片上,过去中国厂商聚焦于25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市场,与国外差距较大。
持续研发紧贴客户 瞄准高端产品机遇
然而,随着光通信应用速率从25G/100G向400G/800G乃至1.6T/3.2T演进,每通道Serdes速率成为系统升级的关键,目前112G/224G Serdes速率已经市场的前沿方案,中国厂商不应在高速赛道领域缺席,但如何在高速赛道紧跟国外对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米硅科技瞄准了国内缺少光通信高端芯片的产业机遇,紧随市场前沿产品的发展脚步,在产品研发上采取了研发资源持续投入、强化客户紧密合作和1.6T数通产品三大策略。
1、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我们拥有25年+光通信芯片商用经验的资深研发团队,针对每通道112G的产品需求, 米硅科技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短距应用套片;针对每通道224G , 米硅科技2025年计划投入主要资源开发224G TIA ,VCSEL驱动器和硅光驱动器,紧跟技术前沿,不断迭代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
2、加强与客户的紧密合作: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光模块厂商和设备供应商保持密切合作,深度沟通合作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发工作,确保产品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3、1.6T数通产品:1.6T LPO VCSEL/硅光收发套片研发稳步推进,预计 2026 年上半年完成研发,下半年推向市场送样。这些高端产品的成功研发和量产,彰显米硅科技在光通信芯片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客户洽谈
坚持高端模拟技术打磨 提供多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在高端光通信芯片发展方向,当前行业聚焦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基于模拟方案的LPO(线性可插拔光学)技术的比较,罗刚认为DSP和LPO都会迎来自己的应用场景,尽管搭载DSP方案的光模块是市场主流,但LPO光模块商用产品已开始在市场批量商用。LPO对Driver、TIA信号均衡能力提出更加严苛的技术要求,对模拟方案在光通信应用前景发展也是一道强心针,米硅科技基于模拟集成电路方案的研发迭代,为LPO、SR4/SR8、AOC、AEC/ACC 等关键应用的全方位布局,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具体技术布局如下:
1、在模拟CDR技术方面,单波25G、单波50G模拟CDR技术获行业认可,性能优异。针对50GPON、800G、1.6T等场景,正进一步研发迭代模拟CDR技术,满足高速传输和低功耗需求。如在50G PON场景中,模拟CDR技术能有效降低功耗,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2、在LPO技术方面,米硅科技深入研究开发LPO技术,其在数据中心内部短距离互联等场景优势独特。LPO产品已在800G 光模块应用,正向1.6T光模块拓展,通过这些布局,为客户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以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保持市场竞争领先地位,助力光通信技术发展。
3、在AEC/ACC方面,英伟达超短距密集型算力部署的AI算力中心趋势是卡间用ACC,柜间用AEC。超短距场景AEC/ACC 需求将爆发,米硅科技已研发单波100G 的AEC Retimer 芯片和ACC的Redriver芯片。在AI算力集群光铜技术应用的大趋势下,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组合。
响应单片集成市场趋势 强化制程工艺水平
据讯石了解,光通信应用收发芯片单片集成(套片)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单片集成(套片)显著减少芯片间连接损耗,提高信号传输效率,降低功耗和成本。集成度更高,功能协同更好,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更强。如米硅科技的100G/ 200G/ 400G 数通产品采用套片方案,集成CDR的TIA和Driver 套片,实现高性能、低功耗、低延时、低成本的光模块解决方案。
罗刚介绍,单片集成(套片)与单个芯片的开发差别很大。套片开发需考虑多个功能模块协同工作,涉及内部模块匹配、信号完整性、电源管理等。如需确保 TIA 和 CDR 及各通道间阻抗匹配,减少信号反射和失真,同时考虑多模块电源管理实现低功耗运行,而单个芯片开发主要关注芯片本身性能优化。单片集成另一个重要趋势是DSP集成模拟芯片,尤其是DSP集成Driver的LRO可以提高光模块的信号完整度在接收端的适配性,在高端光模块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米硅科技团队
面对单片集成趋势,模拟厂商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模拟芯片的性能和集成度,迭代更高速率(如单通道100G, 200G)以满足市场对高速光通信芯片的需求。米硅科技通过采用先进的制程工艺和设计技术,不断优化带CDR功能的TIA、DRV单通道100G、200G收发模拟芯片套片,确保高性能的同时使其在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发挥商业化价值。
总 结
讯石认为,光通信产业是结合半导体、光学材料、自动化、工业组装、连接器、系统开发等各类制造工业于一体的科技产业,作为底层核心的元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决定了光通信演进发展进程。面对国外在高端光通信芯片领域的领先,中国急需加强芯片水平,补齐产业“木桶”短板。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产业加大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提升工艺水平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米硅科技本次亮相的高速率100G/200G每通道产品方案,得益于其持续不断的高研发投入,注重工艺改善,坚持正向设计理念以及推动国产替代和国际市场拓展,使其成为光通信高端领域的重要代表,助力中国光通信产业突破共性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