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一带一路”的管理启迪

摘要: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闭幕之后,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已全然响彻世界。四海来见,八方来朝,如此这般的盛世之景,不知是否早已光耀历史,超越盛唐。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闭幕之后,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已全然响彻世界。四海来见,八方来朝,如此这般的盛世之景,不知是否早已光耀历史,超越盛唐。

  作为在平淡中求珍奇的管理者,胸怀天下或许过于博大,但学着去鉴赏博大的国家战略却是力所能及却又多有裨益的事。当然,如果能将大国胸襟转化为些许管理之道,则更是顺应大势,做好小事的正能量之举。

  由此,笔者觉得,或许有必要把自己眼中对于一带一路的欣赏,结合组织情境中的一些俗套小事,试着写一些心得启迪。纵使不一定对,也不乏为一种爱国、爱行业的“点赞方式”。

  / 拉帮结派不如扩大协作 /

  首先,比起美国主导的G8, G20以及众多的双边及多变贸易协定,一带一路摒弃了西方热爱的“俱乐部”思维,将协作平台的开放度调至最大,将共同发展的包容性扩至最高。抛开意识形态、抛开发展差距、抛开地缘传统、抛开文化差异,一带一路把能抛开的都抛开了,因而也把能团结的都团结了。与其大家貌合神离的“拜把子”,不如在共同目标下“做生意”,这是国家智慧,更是处世之道。

  反观组织管理的日常,拉帮结派也是很多同仁的偏好。谁是谁的人,谁不是谁的人,从自己进店的第一天起,到职场发展的每一个节点,这些声音都不绝于耳。中国式关系盘根错节,国际化组织更是形成了大范围的门徒之风,最终的结果便是:离了“自己人”谁都做不好事,守着“自己人”却总是做循规蹈矩的事。

  试想如果一带一路依旧秉承着派系观念,那它最多也就是一个能团结“巴铁”或亚非拉好兄弟的小游戏。但正因为国家冲破了那些“传统信任”并找到了去连接那些“非传统信任”的连接点(互补协作+利益互换),一带一路才得以成为“大手笔”和“新玩法”。

  由此反思,组织管理中的拉帮结派或许是该升级为“扩大协作”的时候了。

  / 缠斗矛盾不如共谋发展 /

  其次,笔者最欣赏的有关一带一路的一句话就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句话出自习—大—大之口,但对世界都是一句醍醐灌顶的箴言。 这世界上谁都有自己的一本账,谁都有自己想要保住的那块蛋糕。然而,想把自己的帐算好,蛋糕吃饱,只有两条路:和别人抢或和别人一起做大。显然,“一带一路”展现了后者的魅力。

  拉近企业组织中常见的那些“勾心斗角”现象,无非也是一些更为微观的“小账本”和“小蛋糕”之争。管理者的常常会疏导下属,要把胸怀做大,要把目光看远。但是,下属往往表面答应,内心却不以为然,其根源症结只在于两个字:发展。

  没有发展,就没有前行的路,就没有积极奔跑的空间。而没有空间的组织,就只有忍受内斗的煎熬。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管理者要想解决组织中“拖后腿的缠斗”,“修正”总是收效甚微,“开门”才是治愈良方。为你的团队开新的门,为你的团队找出发展的空间,让内斗的人们离开“墙角”,到新的维度中去纵情奔跑。这才是释放团队活力,寻找组织未来的关键。

  试想如果没有一带一路所创造的发展契机,诸如菲律宾这样的小国怎么会180度的大转弯? 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前面遍地是黄金,谁不愿意搁置过去向前跑?

  / 不能在已有的框架中去思考未来 /

  一带一路的另一条管理智慧就是:我们不能在已有的框架中去思考未来。美国主导的各项贸易协定及各项倡议已有成熟的框架,但那终究是西方经验衍生出的成就(在中国身上未必管用)。穿着别人的鞋去走别人熟悉的路,滋味从来都不好受。美国的全球贸易是以海洋为基础的,你没有对手那般强大的海权,也就没法复制对手的成功。

  别总看着别人有什么,看看自己有什么;别人的思路可以借鉴,但不可忽略“破茧式的创新”。中国身处大陆中央,亚欧又大片接壤,把陆路变为自己延展的大门,谁也没有中国这样大片的“中央优势”。拿着军舰去拼海权,霸业要等几十年;运用铁路来做网,天下都在你的“王道”。

  反看企业组织中,前辈们总是大谈“经验之贵”,晚辈们总是寻找“捷径遗产”。穿老鞋的爱走老路,穿新鞋的也爱走老路。

  其实每加企业生来都不简单,每个地方的员工都有自己血液中的“优势基因”,只不过它们的激发和开启是“万法自然,门多而难”。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却又满是巨人的时代中,我们都不能再过多的依仗任何过往的经验,而只能依靠更为客观独立的“自我认知”,因为找到一个“临近的维度””远比寻得一条“经典的捷径”要有效的多。

  / 苛求他人不如放宽自心 /

  美国人的思维总是苛求别人和自己一样,这种思维就像娇生惯养的孩子,一路太顺,所以觉得世界都该如自己所想,如自己的模样。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叫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这还是美国人自己总结的)。国际化是输出自己的标准来统一全世界的标准,这是美国在全球化初期的玩法,所以它那时玩的不亦乐乎。

  但是全球化是“Globalization”不是“Internationalization”,国际化只是个“展开”的途径,展开了之后“球”就“变圆”了。变圆的球就变得谁也不好把握,因为它连接的资源越来越多,产生的可能性原来越多,结果也就越来越复杂。

  变量一多了,“顺惯了的孩子”就想退出了,但穷苦出身的“新秀”不怕变,因为苦孩子是在变数中长大的。

  笔者这里不是自吹祖国的智慧,而是客观的来分析大国间的心理变化。中国爱玩全球化的游戏,而且要坚定的玩下去,其实并不单纯因为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收益者,而是因为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挫折之后,已经懂得了“苛求他人不如改变自己”,“看不惯别人不如放宽自心”。

  而这个承载应变力的载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胸怀”。胸怀就是面对变化要张开双臂,和它融为一体,而不是无谓挣扎或是逃之夭夭。

  反观企业管理者,我们每天游走于一个或多个固定的空间,操持着按部就班的一系列琐事,难免把自己的世界做小了,难免对太多的变化掩耳盗铃。其实企业的门挡不住市场的变革,关不住跨界的浪潮,掩不去创新的趋势。我们的所谓一定之规也早已不是普世的共识规范。

  看看年轻员工蠢蠢欲动的新思维,看看客人瞬息万变的新需求,看看不断冲破围墙的新业态和新技术,我们千万不能“走做不顺就想跑”的美国,而着实该做当下具有丝路胸怀的中国。

  文 / 谷安迪 来源 / 世界经理人网站

内容来自:世界经理人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17/07/17/2017071704004695140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管理
文章标题:“一带一路”的管理启迪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