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通信大国崛起不靠垄断

摘要:近年来,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词:“垄断”。毫无疑问,中国通信业当前的格局是“一家独大”,但这种“一家独大”是否是不正当竞争的结果?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无论从通信业市场定价、技术发展还是服务质量来看,我国都取得了超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进步,并且呈现出一种有效竞争的态势。通信业大国崛起,靠的并不是垄断。

    近年来,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有一个法回避的词:“垄断”。毫疑问,中国通信业当前的格局是“一家独大”,但这种“一家独大”是否是不正当竞争的结果?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论从通信业市场定价、技术发展还是服务质量来看,我国都取得了超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进步,并且呈现出一种有效竞争的态势。通信业大国崛起,靠的并不是垄断。

  毫疑问,通信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造就了一批成功的通信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已进入世界五百强,其中中国移动还在2007年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通信公司。但是与此同时,关于通信运营商是否垄断,他们的飞速成长是否得益于“垄断”,争论也从未止息。

  然而,“垄断”论者很难解释,为什么那些没有“垄断”的国家,通信业的发展速度反而没有我国快,通信资费、服务质量也并不比我国更具优势。也很难说清,1999年只拥有28%的通信用户和30%收入的中国移动,会成为垄断经营的受益者,成就今日的“一家独大”。

  实际上,我国通信业的崛起,原因很多,我们在前几期的系列报道中已有多方面阐述,但有一点需要进一步明确,那就是“通信大国”并非靠“垄断”铸就。

  运营商没有“垄断”定价

  一位法律专家告诉记者,许多人在谈论垄断时,往往只是“想当然耳”。实际上,只有当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对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时,才构成垄断的不正当竞争。这一点在我国《反垄断法》中有明确的界定:《反垄断法》禁止的是利用市场强势地位实行不正当竞争,而不是要限制企业的市场份额一定要在某一比例以下。

  其实,垄断最大的利益就是定价权。因为取得了垄断地位,企业可以不是通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产品价格获得利润,而是依靠垄断地位,维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甚至在不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得高额利润,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并没有发生,我国的通信监管实行的是资费上限管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通信资费不断降低。特别是近十年来,移动通信资费快整下降,如今用户的每分钟通话费用平均不到2000年的一半,显然并不存在垄断企业操纵定价的现象。

  另一方面,2000年至今,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竞争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加入的网络,但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所占的比例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也证明了并没有因垄断而造成企业兼并和客户选择权的丧失。

  在全球的多数行业中,竞争都导致出现了少数巨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通用与福特,波音与空中客车,其经济规模并不完全平衡,但是只要有竞争者的存在,领先的企业就只能不断进行自我提高,用户也是这一竞争进程的受益者。

  网络服务质量是关键

  记者曾听一位中国移动的员工讲过一个故事:一次他陪同一位海外投资者在中国内地旅行。此前,这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通信企业的投资价值非常不看好,认为他们都是在国有资本垄断保护下的“温室花朵”,但是当他走过了中国很多最偏远的山村,发现每一个山村都有中国移动的广告牌,都有手机信号后,决定回去后马上购买中国移动的股票。他告诉中国移动人士说:“我并不在意在你们公司总部听到和看到的那些漂亮的展示,但是在这些处不在的农村广告牌上,我看到了你们真实的力量。”

  有业界专家表示:中国运营商之所以在几十年时间内逐步确立起优势地位,关键原因不在于他们拥有多少国家发放的许可证,而在于有一张优质的通信服务网络和营销网络。因为只有优质的网络,才能满足通信沟通的需求,才能承载起更多的信息服务。

  随着我国通信建设的铺开,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感受到通信网络质量的重要性。如今,从戈壁滩上的高速公路,到地势险恶的三峡绝壁,从飞驰的地铁列车,到高楼大厦的角落,从白雪皑皑的珠峰之巅,到一望际的南疆海域,都可以接收到中国移动的GSM网络信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人们对中国移动的认可。然后又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移动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这种发展模式,怎能说是垄断的结果?

  通信创新方兴未艾

  实际上,一个竞争格局的好坏,消费者最有发言权,主要判断标准有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质量是否提升,享受服务是否方便;二是价格是否不断下降;第三,则是是否促进了新技术的诞生。

  通信专家王煜全告诉记者:“在我国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各大行业中,只有通信行业,通过一个央企开放新业务平台,扶植了一个产业的发展。”

  他指的是“移动梦网”。2000年9月,中国移动在北京提出“移动梦网计划”,邀请百家内容提供商研讨商业合作模式。中国移动在《移动梦网创业计划》中承诺:为各类SP提供开放的、公平接入的、功能强大的数据网络和宽带网络;成为连接各SP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提供代收费服务,沟通各SP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保证业务的顺畅进行;成为优秀的客户聚集者,通过统一的服务品牌和门户建立并维持客户关系,集中业务流量,形成一定的用户规模;为SP提供主机托管和业务支撑平台,力争向各SP提供一揽子网络服务;以双赢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SP实现利益共享,坚持按劳取酬的原则。“移动梦网”便捷可行的支付平台以及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解决了一直困扰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问题,断裂的产业链条串在了一起。

  “移动梦网”推出后,短信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2002年达到了900亿条;2003年则跃升2200亿条。“合作共赢”的梦网商务模式不仅激发了产业链各环节的活力,也唤醒了萎靡不振的互联网,促使电信领域的业务创新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据记者了解,为了更好地发展通信新业务,中国移动自身也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从管理入手,在不断地进行变革:2001年,中国移动全面部署开展“创新服务”时,把客户满意度列为经营考核的重要指标,初步建立起了服务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强了对客户服务相关指标的考核权重;2002年的考核采用“目标管理”模式,根据压力传递机制,将“经营指标”分解成基本目标和挑战目标,下达给各分公司,进行层层考核;2004年,逐步实现从内部管理考核指标向外部客户感知评价指标转变,逐步从内部管理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导向;2005年,注重定性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定量控制,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对管理过程进行引导、调节、控制和矫正;2006年,增加了品牌认知等短板项,使考核体系更加注重覆盖客户感知的各个方面;2007年,增加了营业厅、热线两大窗口服务的考核。在公司统一的“OneCM”战略上,增加了服务一致性考核……

  由此可见,即使是当前一家独大的中国移动,也并没有出现垄断必然导致的思想僵化。中国通信业的发展,并非得益于垄断,相反,正是因为打破了垄断,才促使我国通信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 

内容来自:通信产业网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8/12/17/2008121700461518975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文章标题:通信大国崛起不靠垄断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