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李进良解读重组公告 称建三张统一TD网为最佳

摘要: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三部委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 提出了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的“六合三”重组方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教授级高工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三部委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 提出了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的“六合三”重组方案。 
 
    三家都将成为既有移动,又有固定的全业务运营商,认为这样就会形成相对均衡的电信竞争格局。
 
  通告发布之后,我们看到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中明确说:“我国电信业在竞争架构、资源配置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移动业务快速增长,固话业务用户增长慢、经济效益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竞争架构严重失衡。为形成相对均衡的电信竞争格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电信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应充分利用现有三张覆盖全国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固网资产,深化电信体制改革。” 就不难理解拆分中国联通G网、C网的初衷,就是要使各有一张覆盖全国的2G网络和固网资产,以此为基础进行重组来形成相对均衡的电信竞争格局。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全面理解通告,认真分析能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深入探讨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一条主线
 
  指导思想是:“以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以下简称3G)为契机,合理配置现有电信网络资源,实现全业务经营,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既防止垄断,又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并且明确了“改革重组与发放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
 
  从信息技术普及的S型曲线来看,2G已进入稳定期,需要新技术来推动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现有2G移动业务必然要转向3G,而且全世界这两年得到较大发展,不可能一下子跳越3G,直奔4G,这已是业界共识。人们可以寄希望于重组之后未来五年的3G发展来改变现有不平衡格局。
 
  主要原则是:把握一条主线,适应电信技术发展趋势和全业务经营的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电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竞争架构严重失衡的原因在哪里?首先电信运营业以所运营的业务来拆分,让中国移动专营有市场前景的移动电话,而限制中国电信只能专营日薄西山的固定电话,违背了摩尔定律与“移动超过固定”的电信技术发展趋势导致我国电信竞争格局失衡;并且导致固网运营商将面临用户雪崩式地流失的危机。其次没有自觉遵循吉尔德定律与“数据超过话音”的电信技术发展趋势及早加大力度去推广速率高的ADSL——宽带有线接入,更没有考虑光纤接入,使得固网运营商发展缓慢,也加剧了其失衡。第三中国联通违背麦特卡尔夫定律采用多种技术体制标准,导致每种体制标准的用户分散,效益低下;拉大了G网与C网效益的差距及移动与联通的差距。在分析总结电信失误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今后电信体制改革中必须牢牢抓住的一条主线是:必须遵循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与麦特卡尔夫定律等三大信息经济规律,适应“移动超过固定”、“数据超过话音”等电信技术发展趋势,按全业务经营的需要来进行电信体制改革。
 
  科学合理设计电信竞争架构
 
  通告指出要抓住两个中心环节。首先是科学合理设计电信竞争架构。5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家基础电信企业竞争格局,中国已经建成4张覆盖全国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即中国移动的GSM网、中国联通的GSM网、中国联通的CDMA网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PHS网,中国还建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覆盖全国的PSTN网,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已经演变成今天一家独大、极不平衡的竞争格局,那么如何科学合理设计电信竞争架构呢?
 
  首先看中国移动的GSM网,这是质量最好、效益最佳、用户最多的一张全国网,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大网,是否可以将独占鳌头的中国移动也像2002年对待中国电信那样分拆呢?一分为二,对网络经济来说违背了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的麦特卡尔夫定律,我们应该吸取中国电信南北分拆的教训,一张好端端覆盖全国的PSTN网和一张好端端覆盖全国的PHS小灵通网,硬把他南北割裂,破坏了通信网络全程全网的基本要求,加上不够重视宽带的失误,结果是中国电信净利润逐年递减,2005年是278.6亿元,2006年是271亿元,2007年是237亿元,中国网通净利润也是逐年递减,2006年是129.65亿元,2007年是120.95亿元,甚至其南方21省净亏26亿元。中国移动在国内来看是独占鳌头,但就全球电信市场来看,虽是最大,却不是最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需要中国移动更强大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与国际运营商的巨头抗衡。
 
  再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PHS网,虽然也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范畴,但它是比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性能差的数字无绳系统。在2001年不允许固网运营商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监管政策下,便逼出了以无线接入为名的小灵通来打政策擦边球,技术上并不先进的数字无绳电话PHS系统靠单向低固定资费的优势,迅速发展用户,形成了一个全国网,2003年猛增到近3700万户,2004年接近翻一番,甚至比中国联通先进的CDMA系统发展的速度还快,那几年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固话拆机率高于装机率的现象,小灵通为固话用户的增幅贡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2006年10月无线市话鼎盛时期曾达到9341.5万户。可是在它诞生地日本并没有获得大的发展。2006年底以来移动电话资费降低,小灵通的优势日益丧失,其用户便逐月流失,2007年减少637.1万,今年1~4月竟减少505.7万,如果按此强度持续下去,特别是漫游费下降后,2008年净下降量2000万户的可能性非常大。移动电话将继续高速蚕食无线市话,更会加剧不平衡格局。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固网运营商将会陷入相当困难的境地!
 
  那么再看中国联通的GSM、CDMA两张覆盖全国的蜂窝移动通信网。1999年中国联通认为GSM频谱资源只够发展8000万用户,CDMA开辟了另一段频谱,且技术先进,又是绿色手机;因此,打算再上CDMA网络。对此,我曾提出书面反对意见,认为GSM频谱资源足够我国发展1.7亿以上用户;CDMA网络设施与手机都比GSM贵,建网投资与运维费用较高;一个运营商同时运营两种网络,这会造成用户分散等诸多问题。信息产业部曾为此组织过面对面的辩论。遗憾的是上一届政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最终拍板上CDMA。
 
  由于联通C网用户增长缓慢,月增长率不到G网的1/3,到2007年底也不过4109.7万,用户量严重不足;导致C网的技术优势不能完全体现,用户分担的成本远高于G网。2007年底其G网用户接近1.2亿,约为C网的3倍,同样按麦特卡尔夫定律计算,其C网效益应该比G网差9倍,这样也就拉低了中国联通的总效益。
 
  不妨设想当时如果采纳建议不经营CDMA,专营GSM,G网的用户数与增长率会比现在高,也就可以缩短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差距。现在既然有了两张相互掣肘的覆盖全国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那就该考虑如何拆分加以充分利用,“六合三”重组方案就是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之后设计的电信竞争架构,按通告经过一个收购、一个合并与两个并入的重组之后就会形成如下的电信竞争格局
 
2007年三家电信竞争格局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网通
移动用户数 亿户 3.87 0.41 1.19
GSM用户数 亿户 3.87 1.19  
CDMA用户数 亿户 0.41    
固话用户数 亿户 0.2 2.21 1.108
PHS用户数 万户 6000 2454  
宽带 万户 474 3565 1977
合计 亿户 4.12 2.98 2.5
净利润 亿元 871 237 177
2006年资产总额 亿元 5500 4050 5400
 
 
  重组后三家都有移动,都有固定,资产规模差别不大,与原来6家比相对均衡,这是否就是科学合理设计的电信竞争架构,有没有更加科学合理的重组方案?有待未来实践检验。既然已经国家三部委决定并通告了,通信业界就得正确理解,既不能回避矛盾,也不应畏惧困难,而应该科学合理的去实施重组,必须抓住另一个中心环节,就是坚持自主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
 
  纵观通篇通告多处强调自主创新,第一段论述电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便提出“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中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则中将坚持自主创新作为要抓住的两个中心环节之一;在主要目标中:发放三张3G牌照,支持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要求“自主创新成果规模应用,后续技术不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特别是在配套政策措施中第一条就是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提出了5条具体措施。即
 
  一是结合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积极参与国际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
 
  二是鼓励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优先使用自主创新产品。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优先支持重点研发、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
 
  四是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对外优惠贷款、无偿援助及其他外贸出口政策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五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自主创新作为考核电信运营企业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确定相关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建设和经营指标。
 
  归纳通告全文有10处明确要自主创新,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几点认识
 
  1.要应充分利用现有三张覆盖全国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固网资产,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而不是再去扩大GPRS、EDGE、CDMA等2G网络。
 
  2.要以发展3G为契机,现阶段结合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积极参与国际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而不是越过3G去搞4G。
 
  3.要发放三张3G牌照,那么就是重组后的3家各有一张;从而否定了中国移动或某个运营商获得二张3G牌照,建设二张3G网的传闻。
 
  4.要支持3G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使得自主创新成果规模应用。
 
  众所周知国际4种3G主流标准中,TD-SCDMA是中国提出的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的国际标准,其系列自主创新产品要优先使用,不仅要求在中国获得规模应用,而且要推动取得国际化发展,还明确要把自主创新业绩作为考核电信运营企业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国家明确支持TD标准的精神昭然若揭。以下按这些认识做进一步的分析:
 
  在2G的基础上不能立即改变电信竞争格局失衡
 
  实际分析,可以预计在充分利用2G、启动3G初期还是中国移动独占鳌头,这是无庸置疑的。
 
  中国移动去年年底有3.9亿用户,现在已经4亿了。中国铁通并入,其资产只占1/10,用户只占1/20,影响不大。中国移动在前几年每个月增加500—600万的用户,最近一年每个月增加700万用户,新增的100万就是从小灵通和固网里面来的。其净利润以超过20%速度递增,2005年的是550亿元,2006年是660亿元,2007年是871亿元,预计2008年有可能达1000亿元。
 
  中国电信除了原来的固定电话2.2亿,其中还有小灵通6000万,增加的就是收购联通CDMA网的4100万移动用户,C网很遗憾在中国联通前几年都是亏本的,从去年开始才盈利,收购的C网,因为要从联通拆分,再到电信重组,没有半年是不会完全正常的。中国电信虽然有了C网,还是面临着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固网用户和小灵通用户还在高速流失,仅今年1-4月含网通在内就流失了540.9万户,必须想办法留住使之进入C网;但是很遗憾,C网在国内的声誉没有G网那么好,有可能跑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净利润一直递减,再加上收购C网的支出,预计2008年有可能减少到200亿元。有人认为中国电信是最大的赢家,我并不认同。
 
  再看一下中国联网通(暂命名),中国联通本来的G网有1亿2千万用户,增加的是中国网通的2000万小灵通用户、1.1亿固网用户,这两个都是面临着要流失,所以中国联通就看它将来的策略,如果可以把这些用户转移到G网上去,就有可能比中国电信情况好一些。网通的净利润也是逐年递减,2007年联通更少仅56亿元,两家合计2007年的净利润是177亿元,预计2008年有可能保持,搞不好,也许会减。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是靠宽带盈利,改组后就看他们是否可以保证宽带用户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分析至少最近的一两年,中国移动的净利润可能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网通之和的2-3倍,还是一家独大,而且更加剧了其不平衡。
 
  建三张不同标准的3G网络也不能改变电信竞争格局失衡
 
  按通告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3G为契机。人们可能寄希望于重组之后未来五年的发展来改变现有不平衡格局。
 
  改组后这三家运营商,获得3G牌照之后如何建设3G网络,可能各家依据不同的基础条件,而有不同的选择,如果决策恰当,就可以加快其业绩发展;如果决策不当,还会面临一些困境。我们不妨按两种方式来进行分析其利弊,第一种方式是三家各建不同标准的三张3G网络,第二种方式是三家各建统一标准的三张3G网络。先分析第一种方式:
 
  中国移动已经建有TD-SCDMA计8个城市约1万4千多个基站,看来只能朝TD的方向走下去。其他两家按“六合三” 重组方案的意图,似乎是让中国电信顺着现有CDMA 1X网升级为1X EV DO,似乎中国联网通是将GSM网走向WCDMA。
 
  究竟那一种技术体制能取得最终胜利,各占多少市场份额,这就要看各运营商的原有基础、运营策略、经营管理水平。
 
  首先看中国移动,如果改变现有态度,全心全意推进TD,由于TD具有技术、频率、网络、业务和成本等5大优势,又领先一年建设了8个大中城市的TD网络;可以利用其GSM精品网支持TD网络快速部署,抢在WCDMA网络部署之前,形成TD全国网;可以支持TD用户在网络部署过程借GSM网进行全国漫游;还可以GSM的利润补偿TD来高速发展TD用户,抢先分流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网通的固话用户和小灵通用户;而且TD网络可以免费升级到HSDPA;中国移动本来就独占鳌头,仍然可以保持每天2.4亿元以上的利润;因此,不但不会在电信重组之后,败下阵来,甚至会更加发展壮大,形成更加不平衡的电信竞争格局。
 
  再看中国联网通,虽然有一张全国性的GSM网作为基础,但是WCDMA网并不能从GSM平滑过渡,完全要投资新建,同样面临TD网络建设网址选择困难的问题。和记黄埔搞的3G就是WCDMA,从2003年开始经过五年的建设,连年亏损,盈利已经推迟到2009年了,联网通如无有效得力措施,恐怕在三五年内也会遭遇和记黄埔同样亏损的命运。
 
  再看中国电信,虽然有一张全国性的CDMA网作为基础,遗憾的是原有CDMA网的用户数不过4千多万,声誉又不如GSM网,需要改进完善;中国电信先要花500-1000亿元收购联通CDMA网,还要继续投资才能升级到CDMA2000的3G网,财力是否足以支撑?再者全球经营CDMA网的运营商对其未来的发展并不看好,多数转向LTE发展。即使在三五年后,中国电信能否有力量足以与中国移动或中国联网通并驾齐驱,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还是一个大问号。
 
  如果中国在现行2G网络具有GSM/CDMA/PHS三种标准的格局下,对3G不加选择,同时采用其中3种主流体制,准许WCDMA/cdma 2000/TD-SCDMA三种标准建网,就像同时建设窄轨、标准轨与宽轨三种铁路线一样,则在大约十年的时期内,中国会同时有六种移动网络标准在运营,可以想象这将是多么混乱的局面!那还谈得上全面建设统一的国家、和谐的小康社会吗!这种3G建设方式必然打乱用TD一统华夏的宏图,使得中国的3G市场被欧美利益集团瓜分,会影响自主创新的TD产业的发展规模,会影响移动通信全程全网的互连互通,对老百姓的使用造成诸多不便。
 
  建三张统一标准的TD网络是最佳选择
 
  在国内只建TD网,有人顾虑这会不会闭关自守?会不会妨碍竞争、形成垄断?这常常是人们认识的误区。
 
  是否封闭?一要看标准是否公开,是否获得国际上多数国家的认可;二要看产品是否只在一个国家闭关生产;三要看有没有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TD是国际4大3G标准之一,得到国际认可,而且除形成50余家的“TD产业联盟”之外,尚包含更广泛的“TD论坛”;TD产品不仅中国制造商在做,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摩托罗拉、三星等等国际移动通信著名企业都加入了TD行列,都和中国在合资做。因而根本不像日本2G时代搞自己的PDC那样封闭:PDC标准不公开、不透明、不开放;而且只有日本厂家生产;再者没有获得国际认可,没有参与国际竞争。
 
  欧洲各国过去在2G时代都是统一运营GSM网络,现在3G时代又都是统一建设WCDMA网络,能说欧共体是封闭的吗?当前中国若能统一建设TD网络,与欧洲各国可谓异曲同工。这样可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大量成本。同时标准是公开的,终端产品及系统设备制造是多家国内、国际通信企业制造的,可以充分发展这方面的竞争,使运营商及用户均将受益。中国正是为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先在国内打下基础,怎么能与日本2G时代关门独搞PDC相提并论呢?退一万步来说,光就中国国内就是一个巨无霸市场,比起日本国内市场不知大了多少倍,它在那样的情况都能获得成功,何况我们?所以这样的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我们知道TD是个大系统,系统论中有所谓“等终极原理”,即对一个开放系统,虽初始条件不一样,过程也不同,但可以有一个同样的结果,达到同一目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用一种制式(标准)就可以很好地达到3G的目的。彩电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当时国际上共有三种制式,中国和西德等是采用PAL制(很遗憾,当时我们没有自己的制式,只好采用西德的),法国及苏联等用SECAM制,美国和日本等采用NTSC制。这些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制式,但都只选用一种制式,没有听说在一国之内有选用两种的;但完成的却是同一个目的,即传送彩色电视信号,在各种显示屏上放映彩色电视这同一目的。现在运行了半个世纪,没有听人说那种制式最好,或者那个最不好。经过不断的改进,都不相上下,完成得都很好。也没有听人说在一国之内只选择了一种制式,就造成了垄断,而妨碍了彩电的发展,彩电的制式在每一个国家内只有一种,而彩电的品种款式不正五彩滨纷吗?故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个国家内采用多种制式。
 
  中国的公众交换网(PSTN)是统一的标准,保证了全国全程全网的畅通;中国的电视是统一的标准,保证了覆盖全国的收视;中国的铁路轨距是统一的标准,保证了全国火车的四通八达;为什么需要统一的移动通信网络反而要四分五裂形成战国七雄并列的格局呢?TD-SCDMA是中国提出的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的国际标准,按通告精神其系列自主创新产品要优先使用,不仅要求在中国获得规模应用,而且要推动取得国际化发展,为此,重组之后的3家电信运营企业要发挥各自优势,以发展TD为契机,采取下列发展策略,扩大和加强在研发和国内外市场开拓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集中力量大干快上TD网络
 
  当务之急是三个运营商要把10个城市的TD基站尽快进行补站优化,尽快投入试商用,以尽快解决未来大规模商用出现的运营问题,确保为2008奥运提供满意的3G服务。
 
  由于TD的性价比远优于WCDMA和EDGE,其第一轮招标的投资摊到每个用户低于100元(将来规模扩大,成本还会降低),不到GSM网络建设费用的1/2;比2G(GSM、CDMA)的性能又好得多;因此2G应赶快停建,没有任何理由再发展;更不宜花费比TD更大的投资来发展EDGE,这会分割TD市场;从停建2G腾出来的400MHz和900MHz频段可搞成本更低的TD网络以覆盖广大农村和郊区。因此应下决心集中全国力量大干快上TD,今天通盘规划TD网络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2008年完全可以继10个城市TD网建设之后,进行第二期TD工程,2010年最后形成全国TD的无缝覆盖网络,达到“全程全网”的水平。
 
  国家要在发放3G牌照的同时分配一定频段给不同运营商;所有运营商齐上阵同时在不同地区分头建网,这样就可以很快部署一个全国TD网。然后根据市场发展需要逐步扩展成三张覆盖全国网,要避免2G网络建设所发生的标准多样、建设重复、环境破坏、电磁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将中国的TD网络建设成全球3G的精品网。
 
  2.要采用比固网更低的资费策略使TD在中国获得规模应用
 
  TD的网络和手机成本都不到WCDMA的一半,不可能像欧洲的WCDMA网那样长期亏损。关键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网通三家都要尽快明确自己是TD的运营主体,要大规模放号应用。
 
  建议尽快在6月集中采购200万部低、中、高档TD手机及数据卡,通过大规模定制,调动全国手机企业的积极性,迅速把深圳打造成手机之都,将芯片、关键元器件、软件、终端设计、检测、制造、增值应用等等配套成龙,形成完整产业链,使TD手机的价格迅速降低到GSM手机的水平。
 
  建议最好于8月奥运前夕大规模应用,以迅速改变TD运营的迟缓局面与手机制造商的煎熬困境。借鉴中国电信和印度的经验,将双向收费攺为单向收费,并采用移动网比固网还要低的资费策略、号码携带的终端策略,启动TD试商用,采取像中国联通2002年启动CDMA商用那样精心策划,采用送手机、送话费等一系列促销措施;就可以吸引用户快速增长。调动所有运营商的积极性同时展开经营TD网络,按游戏规则,加入的游戏者越多,竞争越激烈,游戏普及的速度就会越快,就可以加快2G用户转移到3G网上来;这样既可迅速扩大用户,使老百姓立即得到实惠。同时,经过这次重新洗牌,各个运营商在平等的竞争环境下,就有可能改变当前这种一家独大极不平衡的格局;制造和运营企业虽然初期有点影响,但最终照样可以赢利,且将是大利。
 
  3.要推动TD的国际化发展
 
  要看到中国TD进军全球市场的下列有利条件,我们要鼓舞斗志,不怕远征,在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对外优惠贷款、无偿援助及其他外贸出口政策的推动下,加快TD走向世界的步划。
 
  (1)TD能在中国一统华夏,成功运营,那么就保证占领了全球1/5的人口和1/4的移动用户的庞大市场,其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会日益获得国际认同,就为TD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充分利用中国TD标准拥有国际一致的频率划分优势,全球核发实际有效许可证中,TDD占有100多张,为TD在全球的推广和漫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资源条件。
 
  (3)重视利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强大辐射力及亲和力,周边国家与关系密切的国家比较认同东方文明,从而容易接受中国技术先进的TD标准。
 
  (4)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今天这样的财政经济实力,拥有1.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且还在快速增加,为对外援助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基础。我国政府已组建一个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境外外汇投资业务,这就为TD向外开拓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议新建的这个公司把1 / 4的资金投向TD的海外市场,可以采取参股、合资等多种灵活的形式,既可以援助发展中国家迅速走向信息化的道路,符合世界潮流,比单纯援助粮食、一般物资和资金更有意义;又可以信息通信系统为突破口,助力TD走向国际,保值增值外汇,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只要实行了上述三条策略,就有可能实现“一统华夏、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完成由电信大国演进为电信强国的愿景,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理想。
 
  建议运营商对正式重组方案按国务院决策机制慎重对待
 
  中国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务院工作规则》,对刚刚产生的新一届国务院工作进行了规定。《规则》要求,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决策不是随便拍脑袋说出来的,决策也不是一个领导或者一两个谋士说了算的,而是应该发扬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这样才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或者使损失降到最低。过去按业务拆分中国电信界、中国电信上PHS和中国联通上CDMA等都是决策失误的例证,所以今天要吸取教训,在关键时刻我们寄希望于做决策的人,一定要慎重对待电信重组这个重大事项,把决策做好。
 
  按通告文件的组织实施要求,明确“请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根据本通告精神,认真研究本单位参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建议和意见,并尽快形成正式方案报相关部门。”
 
  《规则》规定:“国务院各部门提请国务院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经专家或研究、咨询机构等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五合三”重组方案在传闻阶段没有看到任何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相反,不少专家学者都论证了其不必要性、不可行性。今天有了通告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以及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建议六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该组织深入消化通告,正确理解文件精神,对待电信重组这么重大的事项,要有科学的调查、研究,有群众参与,向专家咨询,有不同方案的分析对比,特别是对各种3G建设方案的优点及缺点作出详细评论,完全可以利用2007年中国移动所建的北京等8个城市、中国电信所建的保定市、中国网通所建的青岛市TD网进行试商用,取得具体的数据与国外另两种3G标准作出科学的分析对比,进行了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遵循现代的决策论行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然后对本单位重组的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以及配套政策措施与具体实施步骤等形成正式方案报相关部门。希望通过此次重组能做出一个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范例。 

 

内容来自:搜狐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8/05/29/20080529012812828125.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李进良
文章标题:李进良解读重组公告 称建三张统一TD网为最佳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