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全球电信产业转型的关键一年,移动宽带应用步伐开始加快,包括电信产业在内的行业融合日渐深入,电信行业把目光转向新利润增长点的创造、新业务和新商业模式的开发。在2007年到来之际,爱立信提出了2007年全球电信业的5大热点,对于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热点之一:HSPA使移动宽带成为现实
2006年,是HSPA技术大规模商用的一年。根据GSM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12月,全球已有137个运营商计划在62个国家开展HSDPA商用,其中89个网络在美国、加拿大等48个国家已经商用,有24个HSDPA网络已开通3.6Mbps的业务。一些世界顶级运营商在HSPA上的动作尤其令人关注。例如2005年12月,美国运营商Cingular与爱立信合作开通世界上第一个HSDPA网络,HSDPA使Cingular在现有无线频谱范围内的系统容量大幅度提高,帮助运营商提供更为先进的移动宽带服务,如互联网和企业接入服务等。澳大利亚运营商Telstra则开通了全球覆盖范围最大的HSDPA网络,作为独家合作伙伴,爱立信帮助Telstra在短短的10个月时间里部署的HSDPA网络覆盖澳大利亚超过98%的人口。借助这一网络,Telstra向用户提供与固网宽带性能相当,覆盖范围更广,接入更加灵活的全移动宽带服务,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并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2007年,HSPA终端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首先这表现在终端种类不断扩展,不仅支持HSPA的手机种类和款型进一步增加,而且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也将加入到HSPA终端行列之中。惠普、索尼等笔记本电脑厂商已经推出了内嵌HSPA模块的笔记本电脑,这使得用户使用HSPA移动宽带更加方便,成本也得到下降。爱立信和英特尔还在2006年底宣布,将HSPA功能内置到电脑芯片中,这无疑将进一步降低终端的成本,使得HSPA在笔记本电脑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次,支持HSPA的终端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升。2006年初,HSPA的PC卡支持速率为1.8Mbps。2006年中期,支持3.6Mbps的HSDPAPC卡投入商用。2007年初,支持7.2Mbps或更高速率的HSDPA终端将实现规模商用,这无疑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爱立信与3意大利在2006年12月基于商用网络成功实现EUL(HSUPA)1.4Mbps上行数据呼叫,这表明EUL也开始走向商用。到目前为止,已有87个运营商选择爱立信为其WCDMA/HSPA网络的主要供应商,爱立信已将68个WCDMA网络投入正式商用服务,爱立信还为运营商开通了43个HSDPA正式商用网络。应该指出的是,HSPA技术本身也将不断演进和发展。除了HSDPA实现规模商用之外,HSPA技术本身也不断演进,称为HSPAEvolved。融合了MIMO、更高阶调制技术后,2008年的HSPAEvolved商用网络将能提供高达28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更可以达到42Mbps。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演进对于运营商来说极其方便并且成本很低,仅需通过纯软件升级来实现,并更好地保证业务和服务的延续性。
热点之二:种种不足将限制WiMAX成为移动宽带的主流技术
除了HSPA之外,还有一些技术也宣称可以实现移动宽带。这其中,WiMAX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2006年,WiMAX赚足了眼光,但是由于成熟度、性能和成本等原因,在实现移动宽带方面,WiMAX仍很难和HSPA抗衡。说到WiMAX,其实包括802.16d(即固定版本)和802.16e(移动版本)。802.16d主要作为固网宽带的补充,目前在全球已有一定的商用。802.16e具备一定的移动性,目前大家感兴趣并讨论最多的就是802.16e。应该指出的是,固定版802.16d并不能演进到移动版802.16e。从成熟度上来看,移动版802.16e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单是从标准上看,移动版802.16e的标准仍不完善。而从ICT行业的历史来看,一个技术从标准完善到规模商用至少需要6年时间,例如,WLAN从标准到规模化应用。与HSPA已经开始规模商用相比,移动版802.16e已经落后很多,到目前还没有正式商用网络。从性能上看,同样载频带宽下802.16e的性能也逊于HSPA。以预期802.16e初步商用2008年为例,在
热点之三:移动用户增长仍在加速,规模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
令人惊奇的是,全球移动用户数仍在并将继续迅速增长。这与很多人预测的移动用户数到达一定规模后,将增速趋缓有很大出入。回顾全球移动用户增长历史,到达10亿用户用了10几年,但是从10亿用户到20亿用户只用了2年多。可以预计,从20亿用户到30亿用户用的时间将更加短,我们预计2007年底全球第30亿移动用户将诞生。令人关注的是,全球移动用户绝大多数是GSM/WCDMA用户。2006年12月,GSM/WCDMA的用户数已达到22.3亿,每季度增长1亿,每天增长100万,占全球移动市场份额83%以上,并持续提高。之所以全球移动用户增长仍在加速,多种因素功不可没。首先是GSM/WCDMA的规模效应,使得终端和系统设备的成本大大下降。例如在印度,GSM手机的售价已经低至200多元人民币。其次,产业链各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使得技术大大改进。以爱立信为例,移动网络系统设备集成度和容量大大提升,总体拥有成本也比之前有大幅度的下降,这使得运营商即使在单用户收入较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可盈利的用户增长。除了移动用户持续高速增长之外,即使在用户饱和、渗透率接近100%的发达地区,用户的业务量也在增加。这其中,
热点之四:网络尤其是核心网向全IP化的演进加速
全IP化是网络尤其是核心网演进的必然方向,无论是面向
热点之五:ICT应用和行业融合进一步深化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相关的应用和行业融合将继续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这从运营商的收入模式的变化可见一斑,以往运营商的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于话音业务收入,但随着ICT的融合,来自广告、电子商务等其他方面的收入贡献越来越多。运营商收入来源多元化和业务模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同行业之间的渗透也越来越突出。互联网巨头正在向通信行业进军,Skype、GoogleTalk等近乎免费的话音通信正在赢得用户的青睐;运营商也在融合中看到了机会。例如3集团公司开始对自己的移动用户提供移移动信息搜索(Google)业务,3集团用户可以在全球直接通过
来源:赛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