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IPv6 2004年重新布局 重心被转移到网络建设

摘要: 作者: 刘东   过去的“鸡和蛋”问题已不是当前争论的中心,在政府的引导下,IPv6的重心被转移到如何合理有效地建设网络、“零成本过渡”以及应用的探索

    作者: 刘东 
  过去的“鸡和蛋”问题已不是当前争论的中心,在政府的引导下,IPv6的重心被转移到如何合理有效地建设网络、“零成本过渡”以及应用的探索与推广上2003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CNGI)正式启动,我国的IPv6网络已进入实质性部署阶段。同年6月,美国国防部正式提出在美国军方规划实施的“全球信息网格”中全面部署IPv6的重要政策。2004年初,根据政府规划,我国各大运营商加紧了IPv6核心网络的方案设计与项目规划。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最大的IPv6试验网络Moon6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并启动第二阶段测试工作;美国商务部也发起了有关IPv6部署的调查和意见征集,产业界反应踊跃。 
  一时间,东西方两个互联网大国以IPv6为主线,加快了下一代互联网部署的步伐。其实,世界各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全面角逐由来已久,而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改变旧规则,重新划定起跑线的机会。在未来的5到10年中,作为全球IPv6产业的领跑者,中国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2003年的一大步 
  2003年是全球IPv6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传统互联网大国,同时启动了令世人瞩目的IPv6重大项目。 
  在IPv6部署与推进方面一向持谨慎保守态度的美国,一改以往的被动姿态,积极主动全面部署并且重金投入。更重要的是,以美国国防部全面部署IPv6为起点和催化剂,下一步美国产业界对IPv6的部署与推动将指日可待。就在美国国防部备忘录出台两周之后,日本NTT Com在美国的子公司NTT/Verio于2003年6月25日宣布在美国率先推出商用IPv6业务,这也是产业界迅速作出反应的例证。 
  其实,IPv6所解决的不仅仅是地址空间问题,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更好的安全性和移动性、改进的服务质量(QoS)和更有效的IP地址管理,这些特征与优势有着巨大的商业乃至军事价值和潜力。因而尽管美国拥有全球70%的地址资源,短时间内不会面临地址缺乏的危机,但美国互联网相关的商业乃至军事应用对安全、质量和更有效的地址管理的基本需求却与别国毫无二致。并且,正因为美国现有互联网的领先地位和充分发展,它在网络安全、质量、NAT对端到端应用的阻碍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更加突出,改进的需求才更加迫切。 
  在全球IPv6发展初期,出于现有商业利益和产业现状考虑,美国持保守谨慎态度是必然的,但随着全球IPv6产业趋势渐趋明朗,标准及产品日趋成熟,各国IPv6产业进程持续发展,美国加入战团则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其争夺未来信息技术领域领导地位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需求。美国国防部作为安全需求最为强烈的部门,率先启动全面部署IPv6的进程,而随后的NTT/Verio商用IPv6业务推出,美国商务部的调查与意见征集等一系列事件都是非常清晰的信号,美国产业界对IPv6的全面部署指日可待。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对IPv6的需求首先来自于地址资源的匮乏与危机。其次,随着中国通信及互联网市场的高速增长,以及中国与其他互联网发达国家在技术和产品上差距的逐渐缩小,中国对下一代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也具备了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争取主动权与发言权的实力。尽早启动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建设,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势在必然也迫在眉睫。CNGI项目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启动的。 
  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互联网大国同时于2003年在IPv6产业化进程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绝非巧合,实质上是IPv6产业,包括标准、技术、产品和商业需求的逐步成熟以及产业趋势的渐趋明朗,乃至其真正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在IPv6实验和研究开发上的稳步发展为IPv6的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的全球IPv6产业,还是不完整不均衡的发展态势。随着美国和中国两个互联网大国的全面进入,全球IPv6产业将重新布局,形成以亚太、欧洲和北美核心区域为主体的区域性均衡发展态势,同时,各核心区域将以各自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轨迹推动整个产业进程。IPv6商业化进程将逐步展开,全球IPv6市场以及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将被带动起来,最终形成完整有序的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共赢产业链。 
  从“何时取代”到“如何取代” 
  IPv6商用化进程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应用与业务创新以及网络的平滑过渡。 
  业务应用与网络建设,换言之“收益与投资”,是“鸡和蛋”的关系—即网络运营商看不到成熟的产品和应用不敢贸然大规模投资建网,而应用设备厂商则在等待网络基础形成后再跟进产品。业务应用的示范和推广首先是市场行为,不可能是在实验室里研发和论证出来,必须在具体的市场实践中摸索和发展,比如目前异常火爆的短信息业务,在市场中检验和获得巨大成功之前,没有人能在实验室中“闭门造车”出来。可喜的是:中国IPv6的商用化进程,实际上已经过了“生存关”,中国政府对IPv6的态度已经明朗,大规模IPv6的建设项目CNGI已经启动,“鸡和蛋”的问题已经不是争论的中心。 
  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既可以更好地支持和保障传统业务应用,更可以支持丰富多彩的创新业务应用。IPv6提供了优质的信息高速公路,它使至今为止还是脱机的每样东西都变成联机的(即可访问网络的)成为可能,并且一旦什么东西都联网之后,您就能够发明数不胜数的新型应用。如果您不断地发明新型应用,迟早会有极好的应用出现(即杀手级应用)。 
  在过渡问题上,首先毫无疑问的是IPv6必将取代IPv4。以前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取代?国家的CNGI项目启动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取代?在完全取代之前,如何并存与过渡?这个问题与业务应用一样,是必须在运营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根据CNGI项目的整体规划:2004到2005年,中国要建成大规模的IPv6网络,并进行IPv6商用的推广,马上面临的就是互通与过渡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IETF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研究IPv4到IPv6的转换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主要的演进机制包括:隧道技术、双协议栈、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双栈过渡机制、隧道代理、6to4 隧道技术等。这些过渡策略已经在欧洲、日本以及我国的商用或实验网络中得到论证和实践。下一步,这些过渡策略以及新的过渡策略需要进一步与中国具体的网络实践和运营实践相结合,需要在大规模的商用实践中论证、发展与完善。 
  2004年,中国领跑的新起点 
  新年伊始,IPv6相关新闻频频见诸报端:美国国防部最大的IPv6试验网络Moon6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并启动第二阶段测试工作;中日韩拟主导IPv6技术,斥巨资建设新网络;中国联通2004年将在15个城市提供IPv6支持的服务;NTT Com发布“m2m-x”—网络家电即插即用协议;作为CNGI项目的预演,2004年“全球IPv6高峰论坛”推出中国首个IPv6演示网络等等。各方的频频动作昭示着全球IPv6产业正以加速度进入2004年。 
  随着政府支持的CNGI项目的全面启动,以前“鸡和蛋”的问题已不是争论的中心,在政府的引导下,重心被转移到如何合理有效地建设网络、“零成本过渡”以及应用探索与推广。CNGI项目将成为整个IPv6产业部署进程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展望2004年中国的IPv6产业部署:将以网络基础建设为主题,进展较快的运营商将于今年年底前进入IPv6应用及过渡策略的探索阶段。 
  作为全球IPv6产业有史以来最大的IPv6网络项目,CNGI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与传统IPv4网络建设与应用不同的各种新问题。这对于我国政府、运营商、厂商等产业界而言,将是重大的考验。在未来的5到10年中,作为全球IPv6产业的领跑者,中国亦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政府整体规划和各项产业政策的陆续出台,随着产业界各相关链条的逐步齐备与成熟,我国IPv6商业进程将逐步展开,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将得以充分发挥。作为中国IPv6商业进程启动元年,2004年将成为中国领跑IPv6的新起点。 
  (本文作者系全球IPv6论坛理事、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内容来自:enet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4/04/05/20040405082744078125.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IPv6
文章标题:IPv6 2004年重新布局 重心被转移到网络建设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