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无线标准剑指安全性 WAPI攻伐之声不断

摘要: 制定新标准是改头换面的贸易保护主义吗?答案是否定的:现行无线局域网国际标准存在各种漏洞,容易受到攻击,新标准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  

    制定新标准是改头换面的贸易保护主义吗?答案是否定的:现行无线局域网国际标准存在各种漏洞,容易受到攻击,新标准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
    本报驻京记者 程涛 
    刘朝阳──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简称标准工作组)新闻发言人──最近成了大忙人。每天,他不仅要应付国内众多媒体的采访,也要应付诸如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等海外媒体的采访。 
  12月4日,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无线技术加密标准引发业界慌乱”,引起了媒体更为慌乱的报道。 
  慌乱的起点是中国三大政府职能部门在短短五天之内两度发布的公告:11月26日,中国国有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无线局域网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的公告”;12月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则回应前一公告,“2004年6月1日起,对无线局域网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 
  显然,两起公告都指向了同一内容:无线局域网标准(WAPI: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无线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 
  刘朝阳说,“标准的出台,意味着不符合中国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将在我国禁止销售。”他表示,这就是海外最关注的原因。 
  思科中国区总裁杜家滨曾在私底下表示:“以后从美国带过来的无线网卡,将不能在中国使用了。” 
  也许正是这一原因,对WAPI的攻伐之声才频频见诸报端。 
  12月9日,Paul Nikolich──前无线网国际标准制定者IEEE802与都市城域网络标准委会员主席──给中国标准化管理局局长李忠海和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发来一封信,信中警告说,“新标准的强制执行会对无线网络产品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将全球市场一分为二;而且限制基于802.11标准的产品在中国地区的销售将会缩小用户购买产品时的选择范围,从而增加无线网络设备的成本。” 
  中国标准为何成为焦点? 
  在刘朝阳的心中,一直有一个解不开的疑团:标准工作组正式发布WAPI的时间是5月12日,而且信息产业部、国标委等八大部委7月在北京联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推广活动,但事隔5个多月后,此事却突然之间被“爆炒”。 
  “这次推介活动,应该说在设立国家标准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刘朝阳说,“目的就是为了让业界知道中国即将实施的新标准。” 
  然而,查阅7月宣传活动以来的新闻报道,对此新标准的关注并不算多,尤其与这一标准关系紧密的跨国公司更是充耳不闻。为何标准在正式颁布实施之后,才引来业界强烈的关注呢?这难免让人生疑。 
  业内人士认为,众多厂商都将面临着标准这一“难关”,如果不能顺利得到标准认可,过渡期限至2004年6月1日,也就是其出局之日。 
  今年3月12日发布集成无线上网功能的“迅驰”芯片以来,英特尔(中国)公司已经将其赌注押在了前景无限的“无线技术”上。销售业绩也很喜人。英特尔还筹划着将“迅驰”应用在台式电脑上的“美梦”。 
  但WAPI的出台,无疑将英特尔从“黄粱美梦”中惊醒。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英特尔此间一直都处在观望之中。 
  英特尔公司公关部刘捷小姐向记者表示,很重视新标准的出台,并且从7月份开始已经组织专门的市场人员搜集资料,以及专门的技术人员从事研究工作。 
  “戴尔也在研究新标准。”戴尔中国公司的一位高层人士表示,预计6个月的宽限期结束时,公司将暂停向中国发运受此政策影响的产品。 
  “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公布关于此次标准的细节,这根本让我们无从研究,那么针对标准的改进工作就更无从谈起。”刘捷抱怨为此花费时间做了“无用功”。 
  抱怨的不止是英特尔,代表着众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利益的美国信息产业机构北京办事处(USITO)首席代表杨思安女士也对中国官方迟迟未发布实施细则抱怨不少。 
  “在WAPI出台初始,这一标准就已经被列为国家标准,同时决定对该领域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在7月份刘朝阳笄的宣传活动中,他清楚地刻标准诞生之初,就已经打上了“强制性措施”的烙印。但这一强调,当时并没有引起跨国公司的“反对”。 
  “这是跨国公司对中国标准重视不足所导致的。”刘朝阳则认为,中国IT技术标准上一直以来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突然袭击”致使跨国公司有些措手不及。 
  标准是否令中美贸易纠纷升级? 
  标准正式实施日期与温家宝总理12月4日访美时间十分接近。 
  在华尔街日报的文中断定,“在中国总理温家宝下周首次访美前夕,上述无线技术新标准必将令中美两国间的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升温。” 
  这一标准,是否会致使本来就摩擦下断的中美两国贸易问题升温? 
  USITO首席代表杨思安认为,根据标准,外国的网络设备供货商必须通过与中国政府指定的11个中国公司(其中包括联想、华为等)之一的生产合作协议来获得WAPI协议许可,而与外国网络设备商竞争的中国国内公司则不需要像外国公司那样获得WAPI许可。因此,如果外国的网络设备供货商无法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那么可能被拒于中国内地WLAN产品市场的门外,这对外国的网络设备供货商来说是个非常不利的局面。 
  这一断言,在无线通讯专家侯自强看来十分可笑。“在中国制定标准,为何要影响两国的贸易呢?”侯自强对此不解,中国在本土制定标准,是本土市场无线局域网产品的规范。在接受采访的诸多公司中,没有一人认为此标准会影响到中美两国的贸易。 
  美国政府也不失时机地介入到WAPI的争论中。近日,美国驻华大使馆证实,美国官员已向中国政府表达了对中国加密标准的担忧,并将继续商讨该问题。杨思安也证实,USITO和部分跨国公司已经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交涉。杨思安想要得到的结局是,中国的标准能够和国际标准保持统一。 
  为什么选择在温总理访美期间向中国提出商讨呢?有业内人士指出,选择这个时机炒出WAPI,显然是别有用以。其所指的“用以”,美国跨国公司希望借助两国政府高层之间的会晤,迫使中国在WAPI上作出让步,而这一“让步”,不仅仅意味着跨国公司在无线技术加密的胜出,更重要的是使得中国建立自主技术标准的努力遭受挫败。 
  与7月份跨国公司集体保持沉默不同,而今其内部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飞利浦、朗通环球、汤姆森等欧洲厂商,纷纷向中国政府示好,表示“将会理解和支持中国WLAN新国家标准”,并称尽快推出符合标准的产品。 
  “我相信,中国是不会在WAPI上作出让步的。”侯自强很自信,“DVD专利费就是一个前车之鉴。”侯自强指出,中国肯定要有自己的标准,可以预见类似的标准将会越来越多。 
  安全仍是隐患 
  肖恩-康纳利在《将计就计》(ENTRAPNENT)所扮演的盗贼,经过片中誉为全球戒备最森严的银行的重重设防,最终将一根数据线插到了链接银行防盗系统的主机上,以破坏银行的防资系统。 
  而在刘朝阳看来,如果当年这个盗贼是一个聪明的黑客,“他只需拿着他的笔记本,躲在距离银行不超过100米的车里拦截数据包,就可以轻松地进入银行的保安系统。”刘朝阳的描述如此轻松,当然刘朝阳强调的前提是这家银行只要有人使用无线局域网。 
  “如果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我们的财产将随时可能被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电波所掠夺。”刘朝阳认为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类似的事件,也同样在美国、日本等地发生过,而且所造成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在刘朝阳的记忆中,日本某著名的百货公司曾经因为使用移动POS收款机,致使大量客户的信用卡资料被黑客窃取。2004年雅典奥运会宣布在奥运村不会部署WSAN网络,安全性考虑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已经成了这项技术应用推广的屏障。Wi-Fi联盟也意识到了事情的紧迫性,他们把向802.11i过渡的安全解决方案WPA(Wi-Fi Protected Authentication)定为强制性认证项目并于今年8月份开始实行。 
  “而正是基于这个前提,中国早在2001年就未雨绸缪。目的就是保护国家安全。”刘朝阳告诉记者。 
  但是,WPA技术核心仍然和WEP技术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在通信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更WEP密钥,变换的频率以假设目前的计算技术无法将WEP密钥计算出来为依据。但是对称加密的不足在于AP和工作站使用相同密钥,包括变更密钥在内的信息会在相同的简单加密数据包中传输,黑客只要监听到足够的数据包,借助更强大的计算设备,同样可以破解网络。 
  侯自强也指出了中国WAPI的不足,WAPI是在封闭环境中做出来的,透明度不够。在侯自强的头脑中还有一个疑问,这个标准目前还没有完全公之于众,能不能长期支持市场的发展,还要等到标准具体实施以后才可以了解。 
  中国目前无线局域网的应用35%是在公共场合的公共服务,而位居次席的企业用户,也占据了27%。中国被视为亚太地区主要的WLAN产品消费国,但是还没有成为主力市场。随着宽带应用的普及以及各大厂商的推动,可以预期,中国的市场容量一定会超过日本和韩国成为亚太市场的主要力量。 
  “一旦市场成熟,大量的企业和个人进入这个领域,黑客攻击将比有线宽带网络有过之而无不及。”刘朝阳甚为担心。

内容来自:本站原创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3/12/26/2003122609132440625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中国无线
文章标题:中国无线标准剑指安全性 WAPI攻伐之声不断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

相关新闻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