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 阴志华) 在12月4日开幕的“2003中国(北京)移 动运营商国际论坛”上,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指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蓬勃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五大问题。这五大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移动通信制造业总体技术能力显得很薄弱,在研究开发上的投入严重不足。我国目前虽然已经成为移 动通信产业大国,但与移动通信产业强国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不足,产品中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分过低。反映在手机产业,主要是大多数国产品牌手机采用国外设计公司的参考设计,核心芯片更多的则是依靠国外采购。
二、移 动通信制造业总体大于市场需求。1999年,我国移动通信新增用户为1796万户,而手机产量则达到了2268万部,这种状况在以后的几年里一直存在,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到2003年,全国新增手机用户4396.9万户,手机产量则达到了1.15亿部。今年,我国手机产品的产销比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企业缺乏资源统一协调、盲目扩张产能、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日、韩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全力挤入中国手机市场,以及国内许多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还在准备涉足手机制造行业,手机行业这种局面还将更加明显。
三、关键元器件供不应求,不能满足整机厂的需要,配套市场也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虽然国内制造企业元器件采购较大部分在国内进行,但采购的器年大都由国外公司在华设立的独资或合资企业提供,而核心器件更是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国内配套企业目前还只能为整机企业提供较低端的、技术及工艺要求不高的产品。
四、市场部分有待进一步规范。入世后,境外跨国公司、甚至一些中小企业都会以各种方式不断进入中国移动通信制造领域,使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为获得短期效益,国内一些企业不再通过科技创新提供自己的竞争能力,反而将贴牌生产、低价竞销、降低服务质量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
五、手机进口大幅攀升影响产业发展。从2002年开始,手机进口出现反弹,2002年全年进口手机1719万部,比2001年增长一位以上,2003年前三季度,又进口手机1812万部,同比增长79.1%。另外,散件进口的数量也非常大,虽然这主要是部分手机厂出于“贴牌”生产的需要造成的,但已经从数量上开始对国产手机和上游产业构成威胁,影响国产手机的信誉,造成虚假的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增加对国外厂商的依存度。
信产部认为,这种影响和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鉴于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存在的问题,信息产业部将下大力气进行调整。一是将继续推进3G产业化,并以此为契机,发展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以组建产业联盟、专利互换等方式促进我国自主提出的3G标准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也将加快其他制式的系统、终端,特别是双模、多模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二是加强宏观调控,要合理布局,兼顾产业各环节的发展,使整个产业在均衡、有序的状态下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四是将鼓励出口。要建立高效、完善的对国内企业移动通信产品出口的审批及鼓励制度,以推介会、研讨会等形式国内移 动通信产业链间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