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思文凯访华意在3G时间表 爱立信看好中国

摘要:记者 徐志斌 【eNews消息】思文凯今年第四次访问中国,更大的本意在于能够推动中国政府尽快公布自己的3G进程时间表。对于欧美厂商来说,中国市场上充满变数的3G进程

记者 徐志斌
    【eNews消息】思文凯今年第四次访问中国,更大的本意在于能够推动中国政府尽快公布自己的3G进程时间表。对于欧美厂商来说,中国市场上充满变数的3G进程,让他们充满焦虑。 
  急盼中国公布3G进程时间表                
  11月26日中午,爱立信总裁兼CEO思文凯一行抵达北京,随后面见国家计委高层。“我们谈到了一些最新的计划。” 
    思文凯这样说。第二天,也就在27日的演讲中,重点就被策略性地转移到了3G。                
  这是他自今年4月份上任以来第四次来到中国。6月12日,思文凯第一次以爱立信总裁兼CEO的身份来到北京时,面对的还只是市场对于新人的审视性的目光,以及记者们对于爱立信调整中的裁员问题的追问。到了8月20日,思文凯再次来到广东,悄然拿走一份价值6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的合同。这一次,他借着来主持亚太战略与技术峰会之机,来说出爱立信对于3G的看法。                
  思文凯认为,3G已经成为现实,并会在2005年达到相当规模市场。而3G是爱立信的专长所在,将会被作为公司的下一步业务重点而继续发展。同时进行的,还要扩展自己的现有的市场,以及进行现有的3G之后的研发。                
  他预测中国市场上3G牌照的发放将在2004年的下半年。                
  更深一层的意思,则由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杨迈来表达。杨迈说,直到现在,中国的3G进程都没有一份官方的时间表。他认为,这种计划的不确定性,让众多厂商都无从适应,或是做出自己的计划和安排。 
    “中国政府对此的考虑一直在进行,我们相信他们的决定将非常明智,” 
    杨迈这样说,但他也发问,“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态,不愿意做3G市场的先锋领导者,只愿意做紧密的追随者,问题在于,是及早地追随?还是要晚才跟上?”                
  “我们预测中国将会在2004年下半年发放3G牌照。如果有了3G部署,其他投资者会对中国市场很感兴趣,他们认为会在中国得到与其他国家同样的服务,中国市场也会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但如果这一时间再度被推迟的话,中国3G网络的商用则至少要等到2006年以后了。”                
  这种不确定,还导致了爱立信在TD-SCDMA标准上的犹豫。尽管杨迈一直认为TD-SCDMA是WCDMA的一个补充,但他还是透露说,如果中国市场上决定采用TD-SCDMA标准,爱立信将立即推出推出相应产品。而到现在,这一决定仍然没有下。这可能是目前上,我们唯一听到的一家,目前没有在TD-SCDMA标准上投入的欧美网络设备厂商,其他如北电、西门子等都已经或多或少地走在前列。就是诺基亚,也和大唐在TD-SCDM 
A终端的芯片上展开了相关合作。                
   这位爱立信的中国公司高层急切地说,即使暂时不发放牌照,中国政府也应该告诉大家时间表,这样“我们也能够对决策做出自己的评价。”                
  中国市场的份量                
  在过去一年中,爱立信从中国收获颇丰。                
  根据其公布的数据显示,爱立信在2003年的前9个月里,亚太地区净销售额达到189亿人民币左右,占其全球营业额的24%左右。而根据公开的合同金额计算,2003年里,爱立信就从中国的运营商手中签走了累计约80亿人民币左右的合同。爱立信第三季财报显示,中国销售额占到全球销售额的8%,位列第二大市场。同时,中国还是爱立信全球三大供应中枢之一。                
  但是,中国市场所带给爱立信的期望显然不仅仅于此。思文凯在一年内的四度访华,以及在爱立信公布的庞大裁员计划中,惟独保全中国市场,已经表明了爱立信对于这一可成长性市场的态度。在回顾过去的历史中,思文凯在其第一次以爱立信新统帅来到中国时,也明白无误地表示,期待中国成为爱立信的第一大市场,从而超越日益迟暮的美国市场。                
  在27日的见面中,思文凯说,2003年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市场下降达10%以上,预计2004年将与2003年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他认为,前段时间电信泡沫使大家过于乐观,以至于许多企业都在削减自己的支出来应付随之到来的不景气。但还好,现在到了调整的最后一个阶段,许多通讯厂商的业务量都开始了上扬,在即将到来的2004年整个市场都会进入一个稳定期。而这些,思文凯认为,“全球电信业是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市场将带动全球电信市场的复苏。                
  机会在中国体现的无处不在。而爱立信对于中国的计算也显得精明至极。                
  思文凯在谈到亚太电信市场时表示,在过去4年中,亚洲地区的分钟数和用量的增长,受到了中国和印度资费和质量调整的极大影响,不过,这两大市场目前还是有很大的增长余地,并且还可以推广许多的新服务。结合中国拥有的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他认为,移动数据服务是移动业务新收入的一个主要推动力。爱立信的高管随即在会上宣讲了EDGE技术,一种基于GPRS网络之上的升级技术,此前也被部分人士称为2.75G。思文凯说,爱立信下一步业务重点,要大力提升爱立信在CDMA的市场地位,并继续拓展GSM市场,力促运营商升级到EDGE市场。                
  3G市场也显然是最值得期待的一个市场,根据爱立信的预测,中国有可能会在2004年下半年颁发3G牌照,这即意味着,中国市场3G市场有望在2005年获得爆炸式的成长。他笑着说,这就是杨迈的工作了——扩大现有的市场基础也是爱立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另一个是“3G之后”的市场。思文凯来华前夕,爱立信对外证实说,他们已经在进行4G方面的研发。但3G尚未来到,谈4G是否还太早?好在“3G之后”的市场并不遥远,一旦3G市场启动,这一话题也将随即摆上桌面。爱立信另一位负责技术的副总裁洪凯申说,“演进的3G会在2年内发生。”                
  研发重心转移国内?                
  尽管爱立信与中国市场的接触可以追溯到1892年。但在对方看来,早先中国仅仅是个市场而已。发展到现在,这一角色已经悄然转变。                
  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杨迈总结说,爱立信当年只是把中国做为一个市场,把自己的产品带进来销售。这一阶段自1985年,爱立信在北京开设第一个办事处始。到了第二阶段,爱立信开始一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实现产品生产本地化。目前,爱立信在中国销售的产品100%都是中国制造。                
  第三个阶段则是研发。杨迈说,我们一进入研发就定位在了高端。                
  爱立信在中国的机构重重,截止到现在,爱立信在中国拥有26家办事处,10家合资企业,4家独资公司,还在北京和香港建有培训中心,以及一家爱立信中国学院。总共有3600名员工,其中,15%的员工在从事研发。               
  2002年5月,爱立信中国研发设计院成立。2003年9月,爱立信推出了首个中国本地研发生产的WCDMA基站产品。截止现在,爱立信全球WCDMA基站产品中,有30%左右是国内生产提供的。                
  杨迈表示,将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本地研发和技术开发工作,并为爱立信全球市场提供强大的本地生产和供应。这是作为爱立信在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根据计算,从2001年到2005年,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投资将增加约5亿美金左右。杨迈告诉记者,目前,爱立信已经有了部分核心技术在中国研发。但他也表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核心产品会在国内研发完成。                
  从去年年中开始,爱立信开始在国内开展技术授权业务,目前,爱立信已经和TCL签署了2.5G手机技术平台的授权协议,并与华为签署了WCDMA相关专利的授权协议。                
  27日,爱立信还同时宣布说,要进一步调整其WCDMA和CDMA2000的产品系列,使之融合,成为基于同一软硬件平台的组合。这一方向中,国内研发也将承担部分工作。      

内容来自:eNet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3/11/28/2003112808310575000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爱立信
文章标题:思文凯访华意在3G时间表 爱立信看好中国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