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的“宽带”战略几成泡影,而“三网合一”更像个空中楼阁。不过尽管
广电的体制尚需理顺,但丰富的节目源和版权,使得
广电在电信运营格局变迁中依然拥有相当的话语权。实际上,一场“合纵连横”
广电的运动已经悄悄展开。
网通集团的整合逐渐落下了帷幕,但依然有相当多的细节值得回味。日前,《通信产业报》记者从网通内部获悉,桎梏网通整合的股权结构已经尘埃落定——网通控股的4家原始股东皆成为了大赢家。其中,在网通北方和南方两家公司中,
广电总局分别拥有了5%、20%的股权,而在网通(国际)中,
广电总局所占股份更是高达40%以上。
实际上,
广电总局投资网通(控股)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在2003年年初的CCBN会议上,国家
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说:“原先我们对投资网通(控股)并没有抱以太多的热情,没想到却为
广电总局做了一件最划算的生意。”1.98亿人民币起家的网通(控股),4年发展后资产规模已经扩大到了168亿元,现在融入到网通集团后,增值幅度更是与创办初期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投资网通(控股)尚属巧合的话,那么,时下的
广电部门正与包括联通、卫通、长宽在内的电信运营商酝酿进一步的合作。尽管合作细节尚需等待进一步的观察,但是与几年前媒体高调宣传的“
广电的威胁”相比,
广电部门在宽带战略上风向开始变化了——转向“内容”而非“接入”。网通有关人士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尽管SARS之后ADSL等宽带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内容方面依然相当的欠缺,而
广电拥有丰富的节目源,这是6大运营商艳羡不已的。”
实际上,
广电力量正逐步演变成撬动目前“5+1”电信格局的一道杠杆,一场“合纵连横”
广电的运动已经悄然在电信运营商内部展开。不过,要实现其杠杆作用,
广电依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中广影视传输网络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专家喻国明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广电要想改变目前的电信格局相当的困难,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体制。”
“三网合一”搁浅
1999年11月颁布的“国办82号文”,避免了宽带接入成为
广电的滑铁卢。根据该文件规定,电信和
广电部门的业务不得互相交叉。喻国明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对于试图参与电信运营竞争的
广电而言,资金将是其面临的瓶颈。”
由于
广电HFC线路的双向改造比LAN接入费用还高,导致
广电在“圈地”宽带上面临着投入回报周期偏长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
广电进军宽带接入的热情。据网通有关人士透露,ADSL的投资一年就能收回成本,而
广电HFC线路的双向改造则需要3年时间。“怎么跟我们争市场?”他说。
更大的分水岭则还在SARS之后。由于竞争激烈,ADSL的价格已经大幅度下滑到300元,这也是SARS之后ADSL宽带接入市场井喷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据了解,随着各种类型驻地网运营商在宽带接入市场上“跑马圈地”运动的加剧,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纷纷调高各地ADSL用户的期望值,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表示,中国电信的宽带用户将在年底实现700万,而中国网通副总裁冷荣泉表示,网通集团的宽带用户在年底要实现300万台。
宽带市场上的价格战已经爆发,对于远没有成本优势的
广电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据了解,
广电的宽带战略可为举步维艰。据了解,目前试点城市发展的机顶盒用户总数只有不到13万,即使计算上非试点城市的机顶盒用户也不仅20万左右,距离2003年年底增加100万数字有线电视用户的目标甚远。目前95%以上的家庭依然是使用模拟信号电视,价格昂贵的机顶盒对其吸引力并不大。
而网通相关人士对记者说:“话音运营的利润率正在下滑,而数据业务目前只是战略业务,依然在大规模的培育阶段,现在进入肯定属于亏本生意。
广电当然不会做这种亏本生意了。”
中国
广电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汪文斌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广电从来都没有试图做过电信运营,尽管这个问题已经被争论了很多年。”据了解,即使试点工作做得相当不错的上海有线电视网,
广电也仅仅是参股而不是控股。据了解,上海有线电视网的“有线通”用户已经超过了10万,但是与上海电信的45万用户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三网合一”无疑是空中楼阁。四川泰龙通信董事长张贤清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即使从技术上讲,
广电的HFC网要传输话音,以及电信网络要传输电视射频信号,都有相当的障碍。”
汪文斌认为,2003年是
广电的网络发展年,
广电的重点主要是推广付费的有线电视,无暇顾及其它领域。“收费的有线电视将成为和以广告为主要收入的普通电视并行的运行模式。”他说,
广电和电信从来都没有准备开放原有系统,并相互融合。
广电的杠杆作用
在
广电看来,“电信”的威胁比“
广电”的威胁更为确切,因为目前的“5+1”的电信运营格局中有4个属于巨无霸的级别,它们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运营经营,令
广电相形见绌。
不过,尚未完全成熟的电信格局给予了
广电无限的想象空间。湖南中广传媒负责运营的曾介中对《通信产业报》记者透露,湖南中广传媒正在酝酿与宽带网络的合作,他们的优势会在内容资源方面。据记者了解,有此打算的不止湖南中广传媒一家,地方上的
广电系统都在蠢蠢欲动。而6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已从与
广电的合作中获益匪浅。
喻国明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
广电的内容放到宽带上去是一个趋势。从大众化的角度来说,视频的东西是宽带最适合传播的东西,那么
广电的加入,势必会极大地增加宽带的丰富性。”据了解,我国广播电视每年播出的节目多达900多万个小时,这种节目的丰富性自然为运营宽带的电信运营商所觊觎。
事实上与前几年的隔阂相比,
广电和电信运营商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长宽总经理助理林轩磊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我们都希望
广电赶快把内容放到宽带上来,这样宽带产业链才能有效运营。”据了解,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就已经整合了非常多的地方
广电力量,它们在“互联星空”中充当了CP/SP的角色。而长宽也在酝酿与
广电在内容方面的合作,这被林轩磊视为与电信、网通争夺驻地网地盘的一步好棋。
而
广电扮演的还不仅仅是单纯的CP/SP角色。喻国明说:“如果
广电进入,它与目前的ICP们也不会是竞争的关系,而是融合的关系。因为
广电不会简单地生长出来一些内容提供者,
广电与ICP合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内容的提供。”
实际上,如果是单纯的CP/SP角色,
广电还不能作为撬动目前电信格局的角色。在南方市场上,网通集团也借助
广电接入网资源在部分城市开展了IP电话、互联网接入、数据业务等业务。在浙江,网通与杭州
广电联盟发展了10多万用户。网通相关人士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这种合作相当成功,今年就能实现盈利。”
而在相对弱势的运营商身上,
广电更受青睐。卫通市场部副总经理张燕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正在寻求与
广电的战略或者长远合作关系,卫星通信系统的无缝覆盖和高质量要求与数字化广播系统一拍即合。”据了解,正是看准了广播电视的巨大潜力,卫通高层最近频频与
广电系统密切接触,并已专门有一颗“直播星”为
广电系统服务。
张贤清对记者说:“‘三网合一’单靠
广电或者电信的城域网和广域网都很难做到,而我们这样的用户驻地网运营商则可以做到统一建设,资源共享。”不过网通相关人士认为,弱势运营商与
广电的合作很难改变目前的电信格局。“合作的利益体非常之多,很难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他说。
路程有多远?
广电系统内部传来的声音,
广电变革现有电信格局依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为其重点依然在电视节目的运营上。汪文斌说:“我们虽然有大量的音频、视频内容资源,但是,相比巨大的电视需求来说,这些资源也还是很紧张的,并没有太多的富余产品给宽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制约我国
广电发展的瓶颈。”
而更大瓶颈则在于
广电本身的体制还没有理顺。有电信运营商抱怨,
广电系统更像一个政府机关,既需要负责运营,又要兼顾宣传,在合作联盟方面有时候显得积极性不够。据了解,在
广电系统中存在着资源属地化的弊端,已经形成了诸侯割据,而且地方上的
广电系统掺杂着诸多资本的力量,利益关系很难平衡。6年的整合更是被电信领域的人笑为“一张破网”。网通相关人士说:“
广电在宽带内容方面大有可为,但是目前却远没有形成规模性。”
而
广电系统显然也有自己的看法,曾介中认为,与宽带运营商合作最大的瓶颈在于,
广电制作节目的投入很大,因此
广电在这方面的投资是很谨慎的。“宽带节目是要付费观看的,但是节目能否适合宽带用户口味还不能确定,而节目在宽带上的点击率与
广电的经济收益直接挂钩,因此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他说。
很显然,
广电与宽带电信运营之间的合纵连横关系还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