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网络无疑是运营商今后布署网络的重点,从近日在ITU召开的NGN研讨会上,最新的国际技术标准又为业内树立了新的风向标。尽管对于下一代网络运营的成果仍然争议颇多,理性投资的运营商对商用的NGN的长期可行性仍心存疑虑,但NGN的优势还是彰显了这条路会沐浴着朝阳。变革,是一定的,但如何变,还有待运营商和设备商共同打造。
目标
2003年7月ITU召开了全球NGN技术研讨会(workshop),大会以NGN-What,When and How为主题,来自全球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制造商和国际其他标准化组织积极参与了大会,ITU-T SG 13组主席阐明了大会的目标:
1.研讨业务和技术对NGN的驱动力
2.对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向NGN演进进行比较
3.探索新一代业务的挑战
4.研究NGN与Internet的互补性
5.探讨NGN如何有助于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的融合
6.标识NGN所需要的主要标准
大会分为7个主题进行了讨论
1.业务挑战
2.固网向NGN的演进
3.移动网向NGN的演进
4.NGN与Internet
5.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的融合
6.NGN的解决方案和规划
7.NGN的标准化
结论
1)对NGN的理解(What is NGN):
*NGN是全业务的网络,包括电话和Internet接入业务、数据业务、视频流媒体业务、数字TV广播业务和移动业务;
*NGN的网络特征和技术特征是分组化传送(IP,MPLS,ATM,Ethernet)、支持移动管理功能、可管理的智能化网络。
2)NGN什么时间引入?
*一些Pre-NGN事件已经发生,例如VoIP、VoATM中继网关的应用;专网和企业网的解决方案(Centrex IP,IP VPN…)等;
*PSTN/ISDN向NGN的演进:替代PSTN/ ISDN的网络单元将在2005年以后发生;
*分组数据网络的演进:基于固定因特网融合(Fixed-Internet con
vergence)技术,例如(ADSL,WLAN…)新一代业务的提供将在2005年以后;
*移动融合业务将在2006年以后。
3)NGN将如何发展?
*只有电路交换的OPEX/CAPEX收益对于运营商没有价值时有可能使用,这个时间预计在2010年或更早的时间;NGN的演进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 重叠网策略;
* 新部署策略(Green field)
* 固定网络和移动融合的策略。
4)需要进行的下一步工作:
* 定义业务网络架构;
* 研究网络演进步骤;
* 开发新的NGN要求的建议草案;
*开发新的NGN商业模型建议草案;
*开发新的NGN业务架构建议草案;
*开发新的用于管制的NGN相关技术模型;
*与其他标准组织(例如IETF,3GPP等)和论坛(例如DSL,MSF等)相互合作,共同推动NGN项目等。
ITU-T 7月会议对ITU-T第3、12、16研究组和ITU-R第4研究组的联络文件,以及中国华为技术公司、法国电信、波兰电信、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等提交的文稿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NGN2004项目说明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了第2版。ITU-T的NGN2004项目计划在原有7个研究领域基础上,新增了4个领域:
(1)网络控制体系结构与协议:
考虑到在NGN体系结构中控制功能日趋分布的特性,需要研究网络控制参考模型方面,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网络接入侧及核心网内部的资源与QoS;
* 媒体处理、编码转换和信息传送;
* 呼叫/会话控制;
* 业务控制。
* 网络控制参考模型的功能要求包括:
* 媒体访问关口(在网络边缘),具有防火墙、NATP、传送策略执行等功能;
* 资源控制,包括接纳控制、接入请求处理等;
* 接入会话控制,包括地址分配、用户定位、用户访问剖面(profile)管理;
* 业务控制,包括用户注册、用户业务剖面按理、业务请求处理、业务交互管理。 (2)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结构:
* 考虑到现在的趋势和将来用户需求的变化,业务应当包括实时和非实时、有线和无线、人与人、人与机器以及机器与机器间的通信。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阐述NGN应当提供的电信业务,且记应用业务应与网络分离;
* 建立适当的业务体系结构,着重解决在接口处支持不同的商用模型和不同环境下的无缝通信;
* 该研究应考虑后向兼容性,即从现有的业务和系统演进。
(3)在NGN中服务与网络的互操作性:
考虑至NGN在服务和网络层面上将涉及大量的协议,必需保证系统和网络间的互操作性。该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复杂系统互操作剖面规范;
* 标准一致性认证规范;
* 相关程序和文档(包括开发工具)的研发。
(4)编号、命名与寻址:
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尚在研究之中。在NGN中至少应当支持以下寻址功能:
* 端点寻址,可以使用IP地址和E.164电话号码两种方式;
* 能够将一个E.164号码翻译成端点地址,如一个移动号码的选路基于网络信息,或UPT号码;
* 网络使用因特网DNS可以识别的命名为到特定端点的呼叫进行选路;
* 此外,用户设备能够利用内部数据或外部数据库将用户输入翻译成端点地址。
新增项目
另外,根据中国华为公司文稿的建议,决定在NGN研究课题(li
ving list)中增加两个项目:
1)在NGN中用户宅用接入设备(CPAD)的管理机制
* CPAD的术语定义;
* CPAD管理机制的要求与范围;
* 功能定义(如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FCAPS、
* 配置管理功能、测试功能、软件升级管理功能、初始管理功能、注册及认证功能等);
* 管理机制和处理流程定义。
2)不同运营域间(不同的服务/网络运营商)和不同类型网络间(PSTN与NGN,基于H.323的网络与NGN,因特网与NGN,及传统智能网与NGN等)的互通,互通的范围与要求,功能度模型和接口定义等。
目前,ITU-T为NGN 2004 project预分配了Y.2XXX系列的标准号,成立了NGN,2003年9月NGN 联合报告人工作组以4个起草组进行工作,NGN功能体系组、移动管理组、QOS组和法规组。该联合报告人工作组(JRG-NGN)将进一步加强标准草案Y.NGN.GRM(通用体系结构方法),开发有关NGN业务要求的新建议,开发有关商业模型(Enterprise,Ser
vice Access,Mediation,Re
venue等)的新建议,开发有关功能体系结构和方案的新建议,开发有关基于MPLS的可靠的和可管理的IP网络的参考业务模型的新建议,开发有关TDM网络向NGN过渡的新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