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诺西购北电重回CDMA主流 应对国内厂商成本优势

摘要:近日,据海外媒体报道,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以下简称“诺西”)已提出收购北电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电”)的大部分资产,其中包括北电盈利能力较强的CDMA部门、致力于研发LTE无线技术的研发部门等。

        近日,据海外媒体报道,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以下简称“诺西”)已提出收购北电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电”)的大部分资产,其中包括北电盈利能力较强的CDMA部门、致力于研发LTE无线技术的研发部门等。

        诺西此举被业界视为其希望重返CDMA市场,如果收购能得以顺利完成,那么CDMA设备市场必将有所改变,在规模上占优势的诺西将对以成本优势著称的国内设备厂商展开激烈竞争。

        诺西“垂涎”CDMA市场

        众所周知,诺西在CDMA领域一直建树不多,但CDMA潜在市场却让诺西“垂涎”。

        作为全球重要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CDMA技术在全球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在中国,随着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很大程度上改变CDMA在全球的竞争格局。国内外的CDMA运营商正在利用CDMA技术的强大优势,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据CDMA发展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CDMA技术的全球用户数已达4.75亿,在发达和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推动下,CDMA用户数持续增长,正在朝5亿大关迈进。在中国,根据赛迪顾问手机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1月,GSM手机销量微涨2.1%,而CDMA手机销量却大幅上升27.2%。在中国电信正式接手运营CDMA后,更加注重产品的多元化,并不断加大对CDMA定制手机及业务套餐的推广力度和“天翼”的品牌建设及宣传,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CDMA产业链正渐入佳境。

        另外,CDMA的技术优势也在市场竞争中充分表现出来。与GSM运营商相比,CDMA运营商凭借CDMA技术对数据业务的强大支持,正在竞争中脱颖而出。CDMA在未来演进方面具有高度平滑性和低成本性等独到优势。例如,从CDMA2000升级到EVDO只需要更换基站信道板,无需重建网络,这无疑为运营商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

        “借力”北电是明智之选

        诺西希望择机发力CDMA市场,而处于困境中的北电则为诺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首先,北电目前已经申请破产保护,便于诺西收购。北电是北美著名电讯设备供应商,是光网络、GSM/UMTS、CDMA、WiMAX、IMS、企业通信平台等领域的世界领先供应商。今年1月14日,受全球信贷紧缩和销售下滑的影响,北电向美法庭申请了破产保护,成为了全球经济危机下第一家申请破产保护的知名通信企业。

        最后,北电的庞大的市场和客户群资源十分吸引人。BDA电信分析师张宇表示,近年来CDMA市场并不景气,诺西更看重的是北电CDMA市场的重要运营商客户。目前北电的客户包括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AT&T、Sprint和奎斯特Qwest等。诺西如果成功收购北电可以扩充其在北美市场的势力。

        另外,在CDMA明确了未来向LTE的技术演进之后,专注于LTE的诺西需要为下一步发展准备更坚实的客户基础。而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退出了CDMA,不管是美国运营商Verizon还是韩国SKT,又或者中国电信,诺西一直在门外徘徊。如果此次收购成功,那么诺西将会顺利顺理成章地得到北电的“丰厚遗产”。

        规模优势“对决”成本优势

        如果此次诺西收购北电成功,那么也将对全球现有的通信设备商竞争格局产生影响。诺西也将利用其规模优势,对以成本优势为豪的中国通讯设备厂商展开竞争。

        目前,诺西是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仅次于爱立信,而北电则位列第六。根据2008年财报,爱立信的收入为252亿美元,北电的收入为100亿美元左右,诺西的收入在200多亿美元,在收购了北电的大部分资产之后,诺西有可能在收入规模上与爱立信“比肩”。

        而像中兴华为这样的中国通信设备厂商的产品普遍具有价格优势。与国外企业相比较,中国企业在人力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的支出较低,其价格在全球通信设备产品价格中的优势更为明显,成为竞争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其最核心的竞争力都来自于低成本高效率的研发、销售和服务。另外,像华为中兴这样的中国公司近年来崛起速度惊人,在2008年全球电信设备商市场份额排行表上,华为名列第三名。

        在这种情况下,诺西这样的国际通信设备“大鳄”就希望以规模优势与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竞争,希望借此来赢得市场。但事实上,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已拥有近10年的海外拓展经验,它们因此积累的实力已远非单纯的低价策略能够解释。因此,规模优势“对决”成本优势,到底鹿死谁手还有待时间的观察。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