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在联想的岁月

摘要:我的工作记录本上记录了一条名言:如果一个人不计较谁来获得荣誉和承担责任,那么他所做的事情和所能到达的地方将永无止境。这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名著《领袖们》中提到的格言,据说尼克松将其作为座右铭挂在办公室里。有的朋友说我是在唱高调,殊不知这是职业生涯必需的智慧。
  一、初进联想

  初进联想的时候,也正是联想高速发展时期,2000年电脑公司的销售目标是200万台电脑,而到了年中已超过了这个目标,全年实际完成了268万台的业绩。当时,每个月超额完成销售目标时,都会在某一天的午餐添加菜肴,开香槟庆祝,这在当时成为常事,也成为许多老联想人很久以后仍津津乐道的往事。

  刚进联想,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人是孙祖希老师,他当时负责联想QDI事业部质量管理工作。进入联想前一直在中科院工作,曾在斯坦福大学作了两年的访问学者,是一位优秀的计算机专家。当时我应聘作质控部总经理助理协助孙老师工作,认为应该是一份很好应付的工作,上面有孙老师顶着,下面有同事们做事,但当我知道再过几个月孙老师就要退休,而我实则是孙老师寻找的接班人时,倍感压力,幸好得到孙老师悉心教诲,让我这个计算机的门外汉开始了解计算机主板技术。

  同年孙老师光荣的退下了工作岗位,之后被联想返聘为顾问两年。两年时间虽短,孙老师却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他常常为设计电路的一个细节与年轻的工程师讨论、甚至争论很久,直至得到正确的方案,认真细致的风格影响了许多人,许多年轻的工程师也从中学到不少宝贵的经验。记得还有一次,我们部门组织爬鼎湖山,一群年轻人已累得汗流浃背,孙老师却边走边兴致勃勃地看书,他的体能,他的好学让我们感慨万分。多年后,我和太太重爬鼎湖山时我们俩对此事仍记忆犹新。

  两年后孙老师离开时,我们送给他的记念品是一块嵌铜板的小牌匾,铜板上刻有孙老师的头像,还有我代表大家写的敬语:德厚载物,高山仰止。德厚载物是孙老师实践清华校训的最佳写照,高山仰止则是夫子的学生赞美夫子的,不管大家认为是否合适,但就我而言,诲人无数的孙老师当之无愧。

  二、我的老上级

  老万是我的老上级和良师益友。他早年跟随史玉柱创业,后来提任巨人集团副总工程师,巨人集团停业后来到联想,从软件工程师直至QDI事业部的副总经理(当时的总经理是吕岩,后来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手机的总裁)。老万当时主管事业部的研发方面的工作,孙老师退休后兼管质量,是我的直接上司。

  老万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理性,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发挥下属的长处,因而有许多跟随者。多年后曾有朋友问我,老万与我们其他管理者的区别是什么?我说:我们大多数人都首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他则更关注别人的优点。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让他更有领导魅力,尤其是管理一般人认为较难管理的研发团队。

  老万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我的薪水。当人力资源部通知我上班时,由于联想有工薪保密的天条,人力资源部的职员和我提及薪水时只说了一句:比你要求的要高。上班的第一天,老万和孙老师和我谈完工作后,我提及我的薪水,令我意外的是他给我定的薪酬比我当时提出的高出不少。他认为:不应该按员工提出的要求决定薪酬,而应该按他的价值决定薪酬,一个新员工可能不了解公司的薪酬制度,但终有一天他会了解自已的价值,从而影响到他考虑是否值得在公司工作,一个认可其价值的薪酬可以激励他努力为公司工作。老万的这个决定对对我影响很大,日后我走上管理岗位后, 也以薪酬作为认可员工价值和激励员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有好几次给予新晋员工高于其要求的薪水的情况,每当这些员工对我表示感激时,我都会和他们提起老万的故事。

  一次,我和老万一起出差,他谈起他的工作经历,最后总结说:如果一个人付出努力,可能暂时受挫折,但最终一定会有回报的。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出自一个阅历丰富的上司,仍让我很受感触。后来我的部门每新进一个员工,我都会用几倍的工作量考验他(她),留下挺过试用期的员工发展成骨干,当新员工感到难以承受压力时,我就用老万这句话作鼓励,问他们是否相信最终总有回报,建议他们找一位老员工问问,当然这些老员工都会说是,因为他们已作出了贡献,并得到相应的待遇。这种良性的循环最终让我们这个部门不到一年的时间成为事业部的关键部门之一,多次得到奖励。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老万考察下属也有他的方法。我所在部门的副经理是一位联想老员工,和我这位新来的经理不知不觉中产出了一些矛盾,而老万一般都会支持这位副经理,而更多地批评我。我意识到唯有事事顾全大局才有可能将事情做好,尤其当部门评优或分配奖励时都礼让给各位同事,包括这位副经理。如此过了一年多,当我和老万真正建立互信时,在一次谈话中他才说,其实我知道许多时侯你是对的,我常批评你是想看看你有多大的容人之量,是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当时我非常感慨,可惜我并没有他考察下属的耐心和苦心,才有了后来用人的一些失误。

  在联想的大部份时间老万是我的上司,还有许多故事后面再说。

  现在我们都已离开联想,但大家仍经常一起聚会,他从老上级变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三、第一起质量事故

  上班不久,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质量事故。我们生产的计算机主板送到台式电脑事业部后发生小概率电脑不能开机的事故,经分析证实是由于我们生产的主板上CPU插座接触不良引起的,而这种CPU插座(socket)则由著名的连接器生产商在深圳工厂所生产的,该厂商由于某种考虑更改了这款CPU Socket的设计结构,从而引发了这起严重的质量事故。

  在近期的生产报表中,时常有很小比例的不良记录,但没有引起各级质控人员的重视。而孙老师每天都翻阅报表,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让他不止一次认为工厂存在质量问题,但由于概率非常小,而且缺陷的再现性也很小,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终于在台式电脑生产线产生较大的不良率,造成不小的返工损失。

  这件事让我领教了孙老师知微见著的敏锐观察力,尽管公司考虑到我刚到职不了解情况,没有让我分担责任,却让我下决心炼造火眼金睛的决心。

  当时的一个收益时,大家研究决定建立供应商质量事故索赔制度,由我们的供应商质量工程师制立一套对供应商产品质量事故的鉴定制度,出具报告后要求供应商赔偿。而这个供应商是一个世界级的连接器制造商,尽管他们派来的工程师承认是他们的设计错误,但向他们索赔谈何容易。为了打响索赔的第一枪,我和采购部经理商量对策,一次性向该供应商订购了我们数个月需求量的产品,产品入库后立即向供应商提出索赔,果然,该供应商不愿接受赔偿的金额,随后我们提出了以货款代替赔偿金,供应商只好答应。

  四、初次见到元庆

  当时联想集团主要由杨元庆领军的联想电脑和郭为领军的联想科技(后来的神州数码)组成。QDI事业部则是1999年整合到联想电脑的,元庆曾兼任过一段时间的事业部总经理。2000年中期,电脑公司高层计划开一个经营分析会,了解整合后的QDI事业部的经营情况。当时经营管理处经理卫弘正忙着准备,他告诉我说元庆和一些领导会来参加这次经营分析会。那次会议我第一次见到元庆,他给我的印象是讷与言,敏于行,开会的时候他很少说话,都是在很认真的听,对经营数据特别敏感,抓住关键的地方询问,最后做出决策。

  老万在这次会议中有一个提案,建议将主板研发中心分拆成两部分,其中主要部份作为整个联想电脑的硬件设计平台。当时会议上没有作出结论,但两年后却成为了事实,老万成了这个部门的第一任总经理,而我则被调去该部门总经理室。

  五、入模子培训

  按公司制度,新员工都要在试用期内参加入模子。据说“入模子”一词是柳总提出的,每个新员工都要参加入模子培训。“入模子”是为时两周的封闭式培训,主要内容就是让新员工学习联想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让每一个联想人都融入联想文化,具有联想人的言行举止,就像每个员工刚进来时都有不同的背景和职业习惯,而“入模子”就真的像一个模子一样,将每一个新员工改变成一个联想人,同一届“入模子”的在联想互称为模友。

  “入模子”培训作用很明显,我们在深圳研发中心工作时,研发中心大厦有几层租给了其他一些公司办公。我们经常碰在一起时都能大致区分出哪些是联想员工,因为他们的言行举止基本相同。

  “入模子”还有几节关于管理的基础课程,印象再深刻的是其中一句:管理就是对最终结果负责。也许很大人认为是老生常谈,现行类似口号的许多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是有多少人了解其真义呢?任何事情不讲理由,只问结果需要管理者自已首先以身作则做到,才能要求下属做到。我一直铭记这个信念,走过了许多困难,使我的管理工作确有成效,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认为这是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原则。

  六、尼克松的名言

  我的工作记录本上记录了一条名言:如果一个人不计较谁来获得荣誉和承担责任,那么他所做的事情和所能到达的地方将永无止境。这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名著《领袖们》中提到的格言,据说尼克松将其作为座右铭挂在办公室里。有的朋友说我是在唱高调,殊不知这是职业生涯必需的智慧。如果你对每一件事都患得患失你则很可能一事无成,而且会被你的同事和下属视为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如果你不能将每一个成功都归功于你的上司、同事和下属,则你将失去所有的支持,同时也失去下一次成功的机会。在一个充满高智商的群体中生存,将每一次成功归功于每一个帮助你的人有助于达到你的目标。

  有时,我面试发现应聘者的才能更适合其他部门的岗位,我会尽力推荐他去这个部门,如果有一些有限名额的奖励,我往往会推给相关的部门,发现一个能干的下属,我会兴高采烈地推荐给我的上级,久而久之,大家都很信任我,最终我达到了我的目标。我非常感激这句格言教给我的职场生存之道,现在讲课时我还喜欢用这名格言作为结束语。

  未完,待续……
内容来自:价值中国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9/12/15/20091215064637897375.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联想
文章标题:我在联想的岁月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