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如何扯起民族光纤光缆大旗

摘要:  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如今的国内光通信行业也是如此。民族企业面对国内市场的持续疲软和国外同行的倾销,若再不拿出些行动来,恐怕就会如温水中的青蛙,等感觉到烫了,也就是灭顶之时。   


  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如今的国内光通信行业也是如此。民族企业面对国内市场的持续疲软和国外同行的倾销,若再不拿出些行动来,恐怕就会如温水中的青蛙,等感觉到烫了,也就是灭顶之时。

  前不久光纤反倾销案的裁决,也震醒了意图通过政府干涉的美梦。来自商务部的声音是“经调查,康宁公司终裁倾销幅度为 1.5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27条规定,属于微量倾销幅度,免于征收反倾销税。”而在2004年6月商务部作出的初裁中,康宁的倾销幅度被认定为16%。

  好在一些厂家一直在锐意进取,通光独家中标中国首条 750千伏工程一事就让我们看到了民族企业振兴的希望。如何将这样的希望实现,需要更多的国内厂家共同努力。

  民族产业的胜利

  2004年12月23日,在西安尚德大厦了进行西北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750kV官亭—兰州东送电线路工程”OPGW光缆及金具的公开招标。线路起自青海省民和县境内,终于甘肃省榆中县境内,全长140.708km。

  这次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要,近期中国电力矛盾日益凸现,我国对于“西电东送”、“三横三纵”等电力工程的需求度迫切上升。

  在此前国内从未建设过 75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一旦这一工程能够顺利建成,我国今后的输电线路工程的电压等级就可以按750千伏甚至1000千伏的标准来建设,这意味着可以将更大的电能功率输送得更远,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在750千伏线路上架设OPGW在我国是首次,在国际上也不多见。为保障750千伏系统的正常运行,电力的调度通信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OPGW则是该系统的唯一光纤传输通道。

  在招标会上夺标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市场潜力可观。谁中标这一示范工程,将会大大增加在今后国家建设的一系列 75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的高端市场份额的筹码,并会影响50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市场份额。其社会效益远大于该OPGW的供货数量和经济效益。

  因此,几乎所有的国内外知名光纤光缆生产企业都参与到了这次公开招标中,总共约有 20家企业参与角逐。通光集团在这些企业中脱颖而出独家中标。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不仅属于通光集团,更属于整个民族产业!

  要知道,从 1985年葛洲坝工程引进安装了我国第一条OPGW起直至1996年,除了有5公里实验室OPGW产品的试验工程外,我国的OPGW完全依靠进口。至2002年,用于500千伏的OPGW仍以进口为主,甚至洋品牌的合资OPGW产品也很难进入500千伏线路而只能用于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根据相关规定,在500KV系统中的进口OPGW(包括通信设备)可享受免税,而当时国内OPGW生产厂家的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甚至比进口成品OPGW还要高,使国内生产厂家与国外厂商不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客观上把这块市场让位于国外厂商。

  再加上我国对于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起步比较晚,直至近两年,用于 500千伏的OPGW才对国内企业逐步开放。从1995年底发展起来的我国OPGW产业,约有半数企业以合资的方式冠以洋品牌。

  通光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标这个重要工程,说明纯国内企业 OPGW的生产能力与水平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对今后更多国内企业的光通信产品进入国家级重点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品牌优势一旦被确立将不太可能被动摇,纯正民族品牌的通光击败康宁、安凯特、阿尔卡特、日立、古河、藤仓等洋品牌,打破了特种光缆必须打着洋品牌的神话,对民族产业(包括合资企业)本身也是一种激励。

  通光实力分析

  独家中标 750千伏工程并不容易,除了要击败众多强劲竞争对手外,工程对产品技术、供货保证进乎苛刻的要求也是对众多参与角逐者的考验。

  工程处于西北,在环境上对 OPGW的各项性能指标具有相当严格的考验。主要有:

  第一、线路沿线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度 1700~2850米。涉及OPGW油膏填充率指标,通常表现为光单元的阻水性。如果填充率偏低,油膏将向低处流动,将可能造成光纤应力局部集中,而危害通信和光纤使用寿命。

  第二、气象条件严酷,不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年均温差达到了 70多度。对OPGW温度特性要求较高,尤其体现在对光单元内光纤余长的均匀性要求特别高。

  第三、多处大高差和大档距,在工程中接近和大于 100米高差约30处,最大高差227.2米/档距1011米;相邻档分别为474和490米。缆内光纤须有经精心设计和精确控制的余长,且必须严格控制光纤的余长均匀性。

  通光集团在 OPGW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所走的是“消化-吸收-完善-提高-创新”之路,“站在前人肩上”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技术专利。相对于眼下国内某些通信产业厂商只买技术乃至只买设备,高下立判。据悉,经过数家研究机构的实验核实,通光OPGW光单元油膏的填充率达到了98%以上,无论在国内国外都代表着最高水平。因而在投标中能够承诺光单元阻水性能“优于2米高水柱、1米长光单元、1小时不渗水”——相关标准只要求为“1米高水柱、1米长光单元、1小时不渗水”。

  在光纤余长均匀性方面,由于通光发明了国外引进设备中所没有的,使光纤空间位置均化的装置(通光专利),保证了光纤在钢管中余长的一致性控制在 +/-10%以内,令OPGW的余长均匀性完全可以优于+/-0.03%的要求,超越了所有现行国际标准、国家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在大型工程中,服务的体现之一是供货期,尤其是意义不凡的首条 750千伏示范工程。或许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国外很多企业都习惯于将协议金钱化,也就是说如果超过供货期无法交货就按协议赔钱了事。问题是国内的许多客户往往不需要你赔钱,而是要你把东西拿出来,没有产品就会造成工程停滞、带来极其巨大的损失,这样的例子在国家大规模采购国外OPGW时屡有发生。通光等国内企业在这点上也比国外企业有优势,毕竟他们的思路和客户是一样的。

  通光的实力还表现为拥有多位光通信方面国际一流专家。拥有李万盟、黄俊华、张建明等 OPGW“专家中的专家”,他们中有的是现行OPGW国家标准编写组成员和评审组成员,都是电力行业标准评审组的成员,而且他们都有过业务经验,能够站在用户的立场上看问题。自西北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动工建设以来,通光就成立了以张忠总经理为首的750领导小组,由他们共同承担了相应的750千伏工程应用技术、产品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体系等专题研究。

  可以说,通光集团获得这次招标的胜利并非偶然,国内企业在技术上并不比国外企业差,而在供货期、服务体系方面甚至还要比国外企业来得好。所以国内企业不应妄自菲薄,而政府以及各级客户也不应一味崇洋。现在国内市场正面临着超高压电网的建设和原有电网改建工程的双重契机,笔者相信一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像通光集团那样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其中。

  合纵还是连横

  光纤反倾销案的裁决结果,其实早在意料之中。这一市场相比而言其实并不大,国家更多的是将其视为同美国的博奕或者说是一场政治游戏,其游戏意义大于结果意义。但是对于国内光纤光缆企业来说,这一结果并不是所期望看到的。

  现在国内光纤产业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什么?国外企业的倾销、打压是一方面、国内市场萎缩是一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自身的观念没有得到改变。

  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都在争当领头羊,那么领头羊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呢?恐怕很多领导机关、相关部门和企业都会以规模、产值、市场占有率等统计来看问题,例如以哪个企业的年产值和 /或年用光纤量多少万芯公里排名就是一例。而笔者认为,这仅是一个方面,并不全面。一家合格的产业领头羊企业应当是能够把握产业的导向,维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共赢局面;而不是垄断产业,把其他企业都“杀死”--其实这在国内也不太可能办得到。遗憾的是目前看来很多企业想做的领头羊是后者的概念。

  比如普通光缆,各家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相继降价导致无序竞争,这种打薄利润到无法赢利甚至低于成本销售的模式根本就是违反市场规律,无法长期维持,以至导致整个产业的崩溃,在毁了对手的同时也毁了自己。如果 OPGW等特种光缆还是如过去那样操作,极有可能照样“一起死”:外有“强敌”、内部不团结、依赖政策又依赖不了。

  有的企业采取的是“连横” 的手段,即同外商合作来争夺市场,这不谛是引狼入室。即使现在在市场争夺中获得了一定优势,将来如何发展却成了大问题。国外企业同国内企业的合作只是赤裸裸的利用关系,往往国内企业处于一个加工厂的地位,为国外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和销售渠道,国外企业则掌握知识产权、前期技术以及资源。国内企业随时可能被抛弃,如此畸形的发展同单薄的地位是岌岌可危的!

  于今之计,国内企业应当“合纵”,组成一个真正互帮互助的产业联盟。以前的所谓行会、联盟,都没有涉及到根本,合作只是流于表面文章。真正的产业联盟应该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应该是产业的联合甚至重组。这涉及到哪家企业在重组的企业中拥有领导地位而迟迟没能推行。但是为什么能同国外企业合资,就不能同国内企业合资?为什么国外企业可以占有合资中大半股份,就不能让国内其他企业拥有这样的权力?难道是宁可将家产送与“外国友人”、对“左临右里”却要除之而后快么?

  在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任何国内企业都应放下私心,要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与竞争对手合作联合。去年三大协会联合在威海举行的“中国光纤光缆企业家峰会”和在前不久在上海嘉定举行的“ 2005全国通信电缆及光缆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通光集团的代表提出的思想与笔者相似,即希望同一些国内同行联手。首先在普通光纤光缆方面与竞争对手重组公司,在股权方面不设置先决条件。给将来可能的产业联合趋势开了一个好头。据说,上周在深圳举行了绝大部分相关企业高层领导参加的“2005年度OPGW行业技术、市场与发展研讨会”,通光提出的建设性建议被会议所采纳。从深圳会议上透露的OPGW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天、通光两家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假设能够形成产业联合体,那将会对战胜国外企业引导国内市场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预计在今年特种光缆将呈现上升趋势,应该可以有 15%~25%的平稳增长。但特种光缆的市场需求本身就不大,即使达到这一增长速度对于僧多粥少的光通信行业来说也“吃不饱”。集合优质资产技术、共同制定产品规格系列和价格分配份额,稳固全面占领国内高低端市场,最后走出国门,将是国内企业重新崛起的必经道路。其实看看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也可以看到,华为、中兴就是先突破所谓“七国八制”的国外通信设备垄断而站起来、走出去的。“合纵还是连横”,无论通光还是中天、长飞等国内企业都值得好好思考。

作者:张国光 辑 摘自:中国电线电缆网
 

内容来自:本站原创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5/03/14/2005031409401262500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光纤光缆
文章标题:如何扯起民族光纤光缆大旗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