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华为“两朵云”破解移动宽带困局

摘要:随着国内三大运营商3G之争全面展开,移动宽带开始走近中国数亿移动用户。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无线上网卡和上网本集采,移动宽带业务将成为三大运营商的竞争焦点。不过,随着运营商对移动宽带业务的加速推广,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享受到移动带宽业务的同时,如何提供一个体验良好、可盈利的移动宽带网络,也成为移动运营商关注的核心问题。华为无线营销工程部副总裁邵洋日前在接受通信世界网采访时表示,网络将会是影响移动宽带发展的重要瓶颈,移动运营商在建设移动宽带网络的时候,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华为已结合自己在固网宽带和无线系统领域内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提出了移动宽带网络“两朵云”(“连续云”和“高速云”)的概念,利用二者的结合,帮助运营商用最经济的手段保证用户在后3G时代的宽带应用体验。<
        随着国内三大运营商3G之争全面展开,移动宽带开始走近中国数亿移动用户。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无线上网卡和上网本集采,移动宽带业务将成为三大运营商的竞争焦点。不过,随着运营商对移动宽带业务的加速推广,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享受到移动带宽业务的同时,如何提供一个体验良好、可盈利的移动宽带网络,也成为移动运营商关注的核心问题。华为无线营销工程部副总裁邵洋日前在接受通信世界网采访时表示,网络将会是影响移动宽带发展的重要瓶颈,移动运营商在建设移动宽带网络的时候,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华为已结合自己在固网宽带和无线系统领域内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提出了移动宽带网络“两朵云”(“连续云”和“高速云”)的概念,利用二者的结合,帮助运营商用最经济的手段保证用户在后3G时代的宽带应用体验。 

        移动宽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大运营商近期如此聚焦无线上网卡、上网本市场,是因为从目前全球的3G市场发展经验看,移动数据业务将是3G应用的主要业务,而无线上网业务又是移动数据业务中最能体现移动性体验的亮点业务。据CHETANSHARMA咨询公司报告,2007年全球大多数3G运营商的数据业务收入对其总ARPU值的贡献都超过了双位数,其中KDDI、DoCoMo、3Italy、3UK和O2 UK的数据服务贡献率甚至高达30%。2007年短信在数据收入的主导地位继续下降,许多运营商的非短信数据收入都在增长。平均来说,日本和韩国运营商70-75%以上的数据收入来自非短信数据应用业务,美国约为50-60%,西欧则为20-40%。而有数据显示,到2013年,全球的固定宽带用户将达到6亿户左右,而同期的移动宽带用户数将达到20亿之多,移动宽带的用户规模远远超过了固定宽带。 

        不过,虽然移动宽带用户成几何式的增长,但相比较于固定宽带网,移动宽带网面临更多的挑战。邵洋认为,移动宽带除了内容应用、终端、资费等挑战外,最大的挑战在于网络侧。也就是说,运营商在给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移动宽带业务时,而自身能否经受得起移动宽带网络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同固定宽带相比,移动宽带有诸多的不同。一是移动宽带网解决的是便捷性的问题,而固定宽带解决的是高速性的问题。二是用户群体不同,移动宽带的主要用户应该集中在15-30岁的年轻人群,而固定宽带更多集中在30-60岁的家庭和办公室用户。这种用户使用特性造成了移动宽带带有更强的个人属性,比如有特定账号、可以确定位置、能够付费等。第三,从技术发展来看,目前的移动宽带网络能力小于固定宽带网络的1/10,而移动宽带网络单位流量成本却高于固定宽带网络单位流量成本的10倍。此外,移动宽带网络的传输资源需求和数据流量都将增长为2G时代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之多。另外,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站址选择越来越难,网络升级的运维成本也会非常高。 

        从目前全球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经验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一家运营商能说自己是一个成功的移动数据业务运营商。因为数据业务流量急剧增长时,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却难以成线性增长。也就是说,如果移动数据业务流量增加50-100倍的时候,相应的数据业务收入才以10-20%速度增长。这种现象会造成运营商在移动宽带网络的投入上不得不考虑成本和收入的问题,最终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建设和运营。 

        邵洋认为目前运营商在建设移动宽带网络时有三大问题亟需攻克。一是运营商如何解决站址资源获取和维护成本增加等问题。二是固定互联网中的BT、eMule等P2P类应用迁移到移动互联网后,将使得移动网络的流量产生爆发性的增长。因此,如何控制接入网的Backhaul传输成本至关重要。三是移动运营商如何解决数据业务增量不增收的问题。 

        “两朵云”破解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华为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就是“两朵云”的概念。 

        “目前,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主要还是基于2G时代的互联网的内容,但将来,移动宽带不只是互联网和移动语音网络的简单叠加,而是以更合适、更经济的网络拓扑出现。“邵洋说,华为的“两朵云”的概念是华为结合移动与固网宽带技术发展的精华提出的,其核心思想就在于通过“两多云”来部署移动宽带网络,通过“智能站点管理”来调节带宽,从而减少建设和运维成本。 

        邵洋说,在目前的固网宽带上,运营商是将将语音网络和宽带网络适度分离,尤其是在接入网层面,并提供简单的QoS策略,可以为IPTV、VoIP等敏感的业务保证宽带资源。另外,运营商可为不同带宽需求的用户提供如ADSL2+、VDSL2以及EPON等不同解决方案。 

        所以,移动宽带网可以借鉴固定宽带网的模式。华为建议,运营商在建设移动宽带网时,要用一个完全不同的思维来考虑。第一是不要受制于传统语音网络的思维模式,不要将语音网和数据网的应用搅在一起;第二是要有迎接海量数据流量,但早期收入很低的思想准备;第三是要能显著降低每比特成本,华为的“两朵云”概念就是以最经济的方案来满足用户;第四是运营商需要控制管道资源,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未来移动宽带网络的核心网和承载网是统一融合的,与固定宽带网络的关系也是如此,在业务网层面分为语音、Intranet、大众互联网等业务,在接入网层面针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接入方式,在室内有Wi-Fi、3G,在城域范围内有3G、WiMAX,在广域范围内可能有卫星等。华为移动宽带解决方案分为“连续云”和“高速云”的有机组合,帮助运营商用最经济的手段保证用户的宽带体验。”邵洋说。 

        所谓两朵“云”,即在接入网层面配置最佳的网络拓扑,为任意区域用户提供DSL级别的带宽,用最经济的手段来保证用户体验。“高速云”(HighSpeedCloud)以Pico(微基站)、AP(家用基站)形态的基站为主,适用于高用户密度、城区热点地区,提供平均2Mbps的用户带宽。“连续云”(ContinuousCloud)则相对覆盖更广,以宏基站为主,适用于低用户密度、非热点区域,为用户提供256kbps到512kbps的带宽。加上有别于“一个技术意味着一张网络”传统模式的哑铃式统一、弹性的网络架构,以及学习IT行业的智能网络管理理念,能够形成一个能够在不同场景下保证网络连续覆盖,提供价廉物美的宽带体验,同时实现可管理、可控制的移动宽带网络。 

        “我们的目标就是为运营商提供一个能够智能管理的移动宽带网,华为的优势在于能够把固网宽带的技术和无线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真正从运营商的需求出发,帮助运营商在移动宽带时代奠定竞争优势。”邵洋说。 

        华为的优势 

        据了解,华为在推出“两朵云”概念之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开始部署其移动宽带解决方案。事实上华为已经在海外多个高端市场树立了多个移动宽带样板:助力EMOBILE成为日本最有技术竞争力的移动宽带运营商,在日本首个推出7.2MbpsHSDPA、1.4MbpsHSUPA业务;帮助新加坡StarHub建成亚太首个HSPA+商用网络、全球首个FemtoCell(家用基站)商用网络;帮助德国O2部署全球首个28MbpsHSPA+商用网络;在澳大利亚建成南半球规模最大的UMTS900网络,覆盖澳大利亚全国范围;2009年1月,与北欧跨国运营商签署全球首个LTE商用合同,将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部署LTE商用网络,预计将于2010年商用。 

        在移动宽带终端领域,华为移动宽带产品目前已销往欧洲、亚太、拉美、北美、中东、非洲等超过110个国家,与全球230多个运营商的密切合作。华为在2006、2007、2008连续三年里,包括无线上网卡和嵌入式模块在内的移动宽带产品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越行业分析师的预期。截至2009年2月,华为3G上网卡全球发货量累计超过3000万片,服务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5个运营商。预计在未来三年里,华移动宽带市场将以惊人的46%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发展,到2011年,华为移动宽带产品年出货量将达到一亿片。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聚焦运营商需求,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定制,华为不仅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还有专为确保快速响应客户定制需求而设计的运作流程,这正是华为移动宽带产品领域成就领导地位的原因。作为市场领导者,华为致力于推动移动宽带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和快速发展。”邵洋说。
内容来自:通信世界网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09/05/04/20090504001254254181.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华为 移动 宽带a<
文章标题:华为“两朵云”破解移动宽带困局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