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在"头发丝上雕花"的教授:制全球首支光纤光栅

摘要:在直径125微米(约0.1毫米)、比头发丝还细的玻璃光纤上,用激光制作微米、甚至纳米尺度的光子器件——这是王义平长期以来从事的科研工作,他也是全球首次利用CO2激光在空气芯光子带隙光纤中成功制作出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科学家。

  光纤光栅技术实现产业化

  王义平教授是深大2012年首批全球公开引进的特聘教授。他200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来深大之前,他曾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耶拿光子技术研究院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曾获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引进人才基金奖、德国洪堡研究基金奖等众多奖项,在世界光纤光栅领域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2年1月1日,王义平入职深大光电工程学院,在深大与牛憨笨院士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光学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组建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团队和实验室,带领团队在他以前的技术成果基础上,研究基于光子晶体光纤、微纳光纤和光纤光栅的新一代光纤传感技术。

  此次获得国家“杰青”资助的便是“光纤传感技术”项目。王义平说,光纤新型传感技术还在创新研究阶段,开发出来后将会在桥梁、大坝、建筑物的健康监测,以及气体浓度、矿井安全、航天航空器件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光纤光栅在光纤领域的重要性,就好比是电容电阻在电路电子学中的重要性,它的应用可谓是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纤光栅的产业化方面,王义平已经作出了探索。他在德国做洪堡学者期间与同事共同完成的双光束干涉在线制作光纤光栅技术已经和比利时FBGS公司合作实现了产业化,并进行了光纤光栅批量性生产,其产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销售,大力促进了光纤光栅的推广和实际工程应用。

  培养出一批优秀博士和硕士生

  王义平教授是重庆人,普通话里依然带有浓重的重庆口音。这位已经获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的科学家,在荣誉面前却十分谦逊,他将其理解为个人随和的性格。“搞研究的人就是要沉住气,关键不是看谁有多聪明,而是看谁肯多花时间,不要浮躁,静下心来,只要用功就能出成绩。”

  “你们认为考研究生一般需要几年?” “一到两年吧”。“我考了四年。”王义平本科毕业后到重庆市的一家兵工厂工作,他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后来甚至辞职全心全意复习考研。为了节省开支,王义平住在时常有老鼠光临的防空洞里。从1995年到1998年连考四次才考上。“所以我常说,要耐得了清贫,忍得住寂寞,才能做出成绩。也不要轻易地改变研究方向。光纤这条路我从2000年读博就开始,走了14年。而且,我一定会将光纤研究进行到底。”王义平坚定地说。

  在学校里王义平是有名的“工作狂”,他一周工作6天,中午从不午休,每天晚上12点之后才休息,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实验室和办公室里,通宵工作是常态。他跟学生说,“24小时内任何时候有疑问都可以找我讨论”。对于科研工作他的要求可以用严苛来形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他像慈父一样关心,科研之外,培养出一批优秀博士生和硕士生,平时他不仅主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而且还在业余生活中鼓励和支持学生从事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他的支持下,硕士生杨凯明2014年暑期沿川藏线骑行,历时24天从成都到拉萨,挑战自我。

  目前,王义平及其团队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共有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达到11项。

内容来自:深圳特区报
本文地址: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14/12/23/20141223003227951200.htm 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关键字: 光纤光栅
文章标题:在"头发丝上雕花"的教授:制全球首支光纤光栅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好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讯石光通讯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光通讯咨询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们诚邀媒体同行合作! 联系方式:讯石光通讯咨询网新闻中心 电话:0755-82960080-188   debison